('
“我们好好计划一下啦。”徐年飞快的握住了李成双手。
李成当即满口感谢:“多谢大爷。”
面对这场面,不论是李成,还是在场众人,都不意外。
这很合理。
分账票房大约在总票房的34%~39%之间,1%也不多。
可能几百万的样子。
也就只比没有好吧~
哦,对,之前徐年跟李成他们谈的唐探2、3部那3%~7%之间的分成是总票房分成。
因为如果是分账票房,哪怕两部票房100亿,最后徐年出演两部,最低只能拿1亿左右。
甚至不如拿定额片酬,显然不符合徐年方的利益。
李成计划加起来给徐年分至少两三亿的酬劳,符合双方对一次性签三部影片的商谈基础。
……
……
11月11日,全国院线大幅增加了唐探的排片量。
直接提高到了总排片份额的30%,多达10万场次。
按照当日平均票价25元,只要上座率能到30%左右,当日票房即可破亿。
以首日82%上座率这么恐怖的比例来看,今天拿下30%上座率理论上不难。
但是,场次增多,上座率会大幅减少。
30%那么高的排片率,能有15%的上座率算还可以,一般能略高于院线的预期。
考虑到现在口碑还没发酵,30%上座率显然不那么容易。
所以,上午十点整,李成和林树、杨笑三人已经很准时的在微视开了直播。
有提前宣传,又是周六,在线观众很快破10万,接着超过百万。
这个覆盖面还是不赖的。
毕竟……直播中没有徐年。
其实李成又怎么会不想让徐年出镜,但不夸张的说,他现在真有点付不起那个出场费。
从未直播过的徐年,凭首次直播这个噱头,微视都得派一个团队专门对接。
很大概率能直接超过3000万在线观众。
正经得是另外的价钱了。
这么说吧,徐年被喷过、被骂过、被黑过,就是没有不火过。
好比眼下,直播间刷新频次最多的弹幕大概是这三类:
“看看徐年。”
“为徐年来的,虽然他不在。”
“支持徐年。”
“……”
居中坐着的李成笑呵呵的跟观众互动:“谢谢徐年的粉丝们。”
“徐老师今天要跑别的流程,实在来不了,当然,线下还有很多机会能见到他。”
林树从旁笑着插话:“其实吧……我们是担心徐老师一来,没我们什么事情了。”
“我们这好不容易能避开徐老师的锋芒,能在线上露露脸啦。”
瞬间满屏‘哈哈哈’。
昨天首映礼上的光景,包括之前点映现场的互动,正广为流传。
好多人都看到了在场众人全都沦为徐年陪衬的片段。
说说笑笑的,李成他们仨依提前准备好的流程,将已经四百多万的观众带入唐探背后故事。
与此同时,李成安排的宣发团队正将直播进行切片对外发布。
进一步扩大传播面。
解析了一些背后故事,李成话锋一转,切入正题:“点映和首映现场观众有问到一些片段。”
“像现在已经制作成表情包的‘他在毁谤我啊’……等等,我们一直没回应,是因为……”
说到这,李成故意停顿了下。
看着直播观众疯狂催促,李成这才一气儿说道:“这些经典名场面其实都是徐老师设计的。”
“他甚至还手把手演绎了这些片段,只是戏剧效果很令人……泪流满面。”
话音落下,满屏幕全是问号。
“???”
“不是,我说直接点,你确定说的是徐年那个文盲?”
“你现在告诉我这么经典名场面表情包是徐年设计的?”
“吹捧要有个度啊,别过分啊!”
“可以不合理,但别过分邪门吧,这对徐年可没什么好处!”
“……”
弹幕如之前大家预料的那样,几乎全是质疑徐年。
于是,旁边林树不慌不忙的开口:“我知道大家会质疑,好在我们有现场实况。”
“可惜没有徐老师表演的片段,他当时不让拍,我至今都因为不能回味而遗憾!”
林树说的那叫一个真心实意。
主要除了辣眼睛以外,搞笑度少说得有10000%吧。
确实没人拍徐年那几段示范性表演片段……李成好歹片场暴君来的。
不过,片场会有不少额外录像,这些是幕后花絮、片场日常的主要来源。
随即,一旁的杨笑分享了一段片场日常……是徐年和李成的对话。
能明显看到徐年在说……“这里这个台词写的不够有味道啊……”这些话。
直播弹幕又是满屏问号。
“???”
“卧槽?”
“不是,这种话怎么能从徐年的嘴里说出来啊?”
“不行不行,我必须要买票去看看了!”
“只有我的关注点在徐年为什么会坐在监视器后面,看情形还特么坐的是躺椅吗?”
杨笑捕捉到了这条弹幕,微微一笑:“这位观众是懂关注点的。”
“悄悄告诉你们,徐老师在唐探拍摄期间有个别名,叫……片场二大爷。”
“你们可千万别说出去~”
中间坐着的李成则是神秘一笑:“如果有去唐探的朋友,可以留意片尾。”
“片尾的特别感谢里藏着一个小彩蛋,我只能告诉你们,跟徐老师有关。”
弹幕:“666,导演,你是懂骗票房的嗷~”
“……”
这场直播无疑是成功的。
还没结束就已经在微视上形成了好几个热门话题。
也扩散到了微博平台。
比李成预期中的效果要好很多,不少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很够进一步将影片‘既有口碑’扩散出去。
第97章 所谓口碑、单日票房破亿
“……”
在李成、林树、杨笑三人通过直播重点营销了徐年对唐探的贡献;
并且,严重颠覆了吃瓜网民对徐年一直以来固有的‘文盲’形象后;
各大社交平台无数讨论甚嚣尘上。
微博更是直接出现相关热搜话题。
当然,讨论方向不可避免的两极分化。
比较尖锐的群体已经到了直接讨厌‘徐年’这个名词的地步。
徐年喜提大量黑粉。
部分继续维持反感态度,无吊所谓了。
而,最大多数的互联网乐子人则开始四处恰瓜,刨根究底。
很快扒拉出来诸如豆瓣等网站上的影评等……
有一些很简单的短评。
“剧本的确有点意思,叙事能力着实不错,片子真的还成,不过缺点也多,比如……”
“影片在推理的部分用了很多心思,结尾甚至还玩起了反转的戏码,我觉得挺好了。”
“……”
也有一些长评。
“被邀请参加点映,抱着打发时间去的,也是想先排排雷,毕竟有徐年……
主要他真的太帅了,但凡表演过度,简直能摧毁我对美好事物的全部期许。
结果很意外,看完我才发现我全程没关注徐年的演技。
该怎么形容呢,我个人感觉是自然到根本不像表演的那种,全程不出戏也好像不出彩。
其它方面,故事很完整,笑点很特别。”
“这部唐探改变了我对李成的看法,我甚至有点不相信这是李成那个文艺范导演的;
当我发现编剧是李成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
能把喜剧和推理等元素玩得这么融洽,真的很强!
(刚看到新消息,据说剧里几个最经典的喜剧名场面是徐年贡献?是我起猛了?)
情节紧凑酣畅淋漓,能满足现在商业电影的需求又能突出特色……要说李成背后没有高人?我真不服!
(但,现在可能有半个高人是徐年?属实颠覆我的认知了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