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这里,顿弱咳嗽一声,几步站了出来。
“顿弱愚钝,实在想不通,陇西苦寒,又非匈奴看中之地,陛下为何要花费大力气,修建大道?就为了区区石涅,臣以为,牛车运送即可,咸阳今年不算寒冬,城中颇有柴炭,不需要那么多石涅取暖啊!”
秦人已经知道烧煤取暖,见顿弱以为自己运煤是为了过冬,嬴政用那日秦风看蒙武的鄙视眼神,看见龙座下的老臣。
“谁和你说,朕要石涅,是为了取暖,此物是制作天下第一肥,化肥之必需之物,怎么?此事你们都不懂?”
秦皇说化肥,满座大臣谁能懂?眼看见九州人杰,人人目瞪口呆,陛下抖了抖袖子,满脸都是夏虫不可语冰的神情。
“这,臣实在愚钝,没听说过什么化肥啊?石涅来自山间,黑黝黝的也能做肥料?”
“朕只和你们说,此物用在田地间,稻麦所得足足能够增长五成,怎么样,天下都用此物,明明土地还是那么多徒弟,朕可多得兆亿稻麦,这抵不上直道?”
众人听了陛下的话,虽然秦皇一向力压百僚,大家心中多少还是不服。
只是看着陛下神情,就是顿弱,也只是咽了一口口水,再不敢多问。
“修建直道的工钱,还是朕的内库出,你们的眼光,一定要放远,难道没有听过这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把直道和天下奇石全部汇聚咸阳,如何看到天翻之变?”
嬴政站起身来,目视大风山的方向,一字一句沉声道。
“诺,陛下英明,臣等定当凛遵旨意!”
群臣一起躬身回话,李斯和赵高眼神碰撞了一下,两人都从对方的眸子中,看到了一丝喜色。
入夜,咸阳城,宰相府邸。
李斯,赵高在一间静室中说话,胡亥在旁边的房间,搂着宰相府的美姬喝酒玩闹。
赵高挑了挑面前桌上油灯的灯芯,静室中的灯火,一下子闪烁了起来。
“赵佗又换了三个咸阳戍兵的统领,都是他的南军亲信,现在咸阳军马,除了黑冰台和影卫,都在我等掌控之中了!“
赵高对着李斯说话,李斯沉吟良久,摇了摇头。
“咸阳之变,还未到火候,我等甲马虽利,没有做下大事之机,一切都还是布局!”
“做下大事之机?”
“是,未有贫弱百姓民变,我等贸然动兵,就是趁乱伤了祖龙,天下郡守将军,又有谁能心服?”
李斯对大事显然想了很久,赵高听了他的话,一下着急起来。
“从去年开始,陛下的脾性一下子就变了,现在关中百姓,都说陛下乃是仁义之主,等着那些泥腿子造反,只怕等到我等被嬴政踢出朝中,都难发动啊!”
“呵呵,你说的,我又岂能不知,只是现在,情况有变,你没听到,今日陛下在章 台宫说的话吗?”
“丞相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一定把征石令和修建陇西直道,只为化肥的事情,宣扬的天下知道,什么增产五成,一定要三十六郡人人都议论此事!”
李斯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第94章 天下震动
咸阳城四门,这几日都贴满了招募民夫和征收奇石的告示,秦皇重视此事,秦国官吏,谁敢不认真操持?
如今正是岁末,咸阳城一些闲散之人,每日都张罗些形状颜色怪异的石头,送到咸阳城的府衙,最后这些石头,都到了大风山秦风的案头,也确实有不少人,拿到了大风山的赏银。
陇西以北郡县通往咸阳的直道,更是已经开始修建,直道未成,无数牛车,已经开始不计工本的从北方,向咸阳运来了煤炭,也就是秦人叫做石涅的东西。
张良混在人群中,听着咸阳的百姓和关外郡县进城的百姓,议论秦皇连续发布的政令。
本来秦国人口流动,是为严格禁止的,只是这半年来,关中刑律慢慢不再那么严苛,咸阳各种乱七八糟的商品变多,州郡行商,关中百姓,到咸阳的人,便一日多过了一日,这自然也是大风山的功劳。
秦风秦风穿越以来,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下山,却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这个时代的生活。
“陛下要那么多黑石,这是要干什么啊?此物我知道的,黄河东去,赵国旧地,有的山中漫山遍野都是黑石,下次知道咸阳要此物,黄河枯水之时我送此物进城,也能赚些金银了,就买什么大风农具回去,一来一回,准能折腾生发了!”
城门口,张良听着一个胖子,穿着绸缎衣服,满口赵国方言的夸夸其谈,胖子看着猥琐,却是双眼射出精明之光,正是后世山西老财的雏形。
张良自然知道,嬴政迁徙天下富豪到咸阳关中,咸阳城中,操各国方言的宗室子弟很多,这些人在故土多少有些关系,现在流动禁令放宽,很多人都能回到故地,操持一些买卖。
“老赵,你不要急啊,你运来这黑石,就肯定能卖的掉?万一此物在咸阳,陛下和朝廷忽然不收了,你又该当如何?”
赵胖子身边,一个操着楚国口音的瘦子满脸的疑虑,只是话一出口,就被身边的同伴打断了。
“陛下都在修到陇西的直道了,关中条石,每日都在向北运来,此物怎么会没人要,大家都是那么多年的好朋友了,多说一些事情给你们知道也无妨,此物,是陛下指明要做化肥之物,化肥,知道吗?可以让稻麦多产五成,是个大方士献给陛下的方子!”
“啊,肥料?化肥,这可是从未听说过了,老秦,你是关中老人了,此事当真?陛下不是前段时日,到处在追捕方士?”
插话之人,是咸阳本地的秦人,听见同伴质疑,他不屑的撇了撇嘴,“宰相府李斯的消息,这事还有假的?陛下是不信那些骗人的方士,真正的仙人,陛下能不信?大风山,知道不知道,方士在大风山啊!”
老秦人要在好友面前显摆,说出了大风山的名字,赵人和楚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方士,化肥什么的,只怕不靠谱吧,这黑石,我还是观望一下再说吧。多长五成,世上哪有如此之物?”
胖子口中嘟囔,胖脸被秦人同伴一把捂住了。
“赵胖子,你不要命了,你这是质疑陛下还是质疑朝廷,走,别在这里说事情了,你上次不是问那种一年两熟的稻种吗?找个食肆,咱们慢慢说?”
老秦人扫了张良一眼,从刚才开始起,此人就一直在听自己说话,他知道影卫有监督天下民生之权,以为张良是秦皇密探,一把拉过了胖子,三人向着城中走去。
张良微笑了一下,他此次下山,是向秦风告假,说回赢虎的家中处理一些杂物的,其实是向自己书童交代,还要在大风山呆一些时日,同时考察一下咸阳民风的。
张良何人?心中固然对秦风已经敬佩不已,却还是要看看,秦风在大风山令人眼花缭乱的创造,到底能够惠及多少百姓。
现在这个韩国宗室后裔心中了然,大风山上那个秦风,不知不觉改变了秦人的生活,不但是生活。
从秦皇开始,一直到天下万民,脑中所想,好像慢慢的也从追捕天下逆贼,如何在大秦生存,,变成了朝廷关注秦国民生和国力,百姓关注如何多赚钱,多收粮食。天下本来隐藏的那股虐气,至少在关中,慢慢的消散了不少。
“怪不得秦皇要隐藏身份,藏在秦公子身边,公子,还真是人间宝藏!”
张良口中嘟囔,忽然,却是眼神闪烁了一下,原来就在眼前十几丈的地方,自己的旧交好友,同为天下知名反贼的魏国总是后裔魏咎,居然穿着秦国咸阳校尉之甲袍,带着一队兵士在街上巡逻。
赵魏韩三国,宗室子弟牵扯颇深,和张良一样,一心想推翻秦国统治的魏咎,早年在关东,也是忙于造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