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律处置的话,刘定国这等勾结匈奴人的叛国行为,当处车裂之刑。
当然了,李云泽仁慈,废除了酷刑,只需要斩首即可。
其实按照刘定国的燕王身份,本可以白绫毒酒留个全尸的,只不过李云泽不愿意给他这个体面罢了。
这次匈奴入寇祸害燕国,惨死百姓不计其数,被掳掠出塞的足有数万之多。
只是斩首,就已经是很给他留面子了。
打发走了使者,李云泽干脆下马,带着一众郎官与宫卫们,步行进入了边上的村子。
村子不算大,也就是百十户人家。
此时秋收已过,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满了麻布袋装的粮食。
看着如此丰收的景象,李云泽也是露出了笑容。
其实大汉的粮食产量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不算低了。
首先大汉的亩与后世的不一样,大概只有后世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小亩。
而且也懂得使用沤肥,再加上精耕细作,基本上能够将平均亩产维持在二百多斤的样子。
要知道在此时的罗马帝国,除了土地肥沃的意大利,别的地方粮食产量甚至都不到亩产百斤的。
只不过粮食这种东西,面对着不断高速增长的人口,永远都是不够吃的。
“农业三肥,沤肥只能算是弱化版的氮肥,还缺其他两种肥料。”
“草木灰可以当做弱化版的钾肥,可磷肥怎么搞?”
李云泽知道磷肥,被成为鱼米水乡的江南水田,之所以产量超过了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田里多鱼虾。
而鱼虾就是典型的有机磷肥。
正是因为江南水田里多鱼虾,这才有了当地田亩的高产量。
可北方哪里来的那么多鱼虾动物的骨骼与肉啊。
除非是能够找到天然磷矿……
李云泽皱眉沉思,正在为大汉的农业想着办法,然后就被村落打谷场那边传来的争吵声所惊醒。
没说的,直接过去看看出了何事。
“一石粟米一百八十五钱,一钱都不能多。”
打谷场上,被众多村民围起来的商贾,站在大车上大声喊着“愿意卖的就拿粮食来,不愿意的莫要言语。”
“怎得如此便宜?”有村民愤怒的喊着“去年的时候还是二百一十钱一石的。”
“去年是去年。”带队的粮商不咸不淡的回应“今年是今年,今年粮食丰收,到处都是要卖粮食的,自然价格低。天子不收你们的田税了,到处都是要卖粮食的,哪里收的过来。不愿意卖粮的话,那就烂在家里就是。”
还有村民在喊“别人收粮都是二百钱以上……”
“那你们就去找别人卖粮去。”粮商做出不耐烦的模样“我走?”
村民们愤怒,可却是没有办法。
人活着,需要花钱的地方却是很多,逐渐告别以物易物时代后,货币的价值愈发体现出来。
这种情况下,村民们只能是用自己的主要收获物,去换取货币,再去购买别的商品。
而这一卖一买之间所造成的差价,就成了许多商贾们发财的良机。
那句‘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掌握着收购渠道的粮商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打压价格,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商贾嘛,为了赚钱那真是什么都能抛弃放下,良心什么的自然是不会存在。
看着面露憋屈之色的村民,站在大车上的粮商心头得意万分。
‘天子不收田税,便宜我了。’
李云泽是不收粮税,可少府那儿却是有着大片的皇庄,这些皇庄产出的粮食,足够供应官吏们的俸禄,以及军队的粮食需求。
而且李云泽也在革新政务,以后官吏们的俸禄都会逐渐从粮食等物资,转变成钱发放,减少对粮食的需求。
皇庄的产出,今后主要供军队使用,以及用来喂养那些大牲口们。
只是没想到,原本是一片好意,却是被粮商们抓住了机会大肆压价。
“你走不了了。”
李云泽那清冷的声音传来,带着冷冽的杀意。
第六百七十四章 谷贱伤农
李云泽不搞什么微服私访。
不是担心安全,他现在的状态,不许要担心安全。
出长安城走哪都带一群人表明身份,是为了能够随时做出决断办事。
就像是此时在这处小村落里,李云泽若是搞什么微服私访,还得巴拉巴拉一大堆的废话。
而当他直接表明身份之后,就可以直接询问被摁在地上的粮商“你靠山是谁?”
能在关中,在长安做生意,尤其是做粮食生意这等需要极大本钱的生意,没靠山是不可能的。
官府方面的疏通,安全方面的保障,运输与销售的网络等等,寻常商贾哪里做得来。
还有就是本金。
寻常一个村庄,就像是眼前这座村子,百余户人家,平均每户人家至少能拿出来数十上百石的粮食出售,百户之家那就是万余石粮食。
单单是收购这些粮食的钱,那就高达数百万钱的巨款。
还要组织一支耗费不菲的运输队,用来运送这数百万斤的粮食。
沿途的打点交税,保护安全雇佣的人手等等各种开销。
想做粮食商人,需要很高的启动资金。
而且粮食商人不可能只买一个村子的余粮,至少也得是十个八个村子的余粮,这等动辄数千万乃至过亿钱的资金,没有大靠山哪个商贾掏的出来?
被按在地上的粮商都傻了,哆哆嗦嗦的喊着“陛,陛下,小民只是收粮食的,未曾做过有违汉律的事情啊~~~”
一旁的剧孟见着李云泽皱眉,当即上前两步拽起了粮商的头发,直接一个大比兜过去“陛下问你什么就说什么,再敢呱噪送你去刑部大牢!”
刑部大牢就是以前的廷尉衙门,这里的威名,哪怕是皇亲勋贵听到了都会双腿瑟瑟发抖。
粮商终于老实了,昂着被打肿了的脸说出了自己的靠山“清河侯王不害。”
清河侯首任侯爷名唤王吸,乃是刘邦定的开国十八侯之一。
封地是清河,食邑高达两千两百户。
他们家比较低调,从开国乱战到诛灭诸吕,再到轮番的皇位更迭,基本上都没有参和进去,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类型。
至于这粮食生意,他们家多少年前就开始做了,一向都是顺风顺水,未曾想今天来个村子里买粮食,竟然会遇上天子。
这可真是倒霉催的。
“清河侯。”
李云泽点点头,表示了解了,随即又询问“尔等收了粮食,送哪里去?”
粮商目光躲闪,可哪里瞒得过剧孟这种老江湖,直接又是一个大比兜过去“陛下面前还敢说谎,那可就不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这个大比兜直接将粮商打醒了,颤抖着回应“都送到渭河岸边的粮仓里。”
“哦。”
李云泽再度询问“之后卖到哪里去,作价几何?”
“主要是卖往关东之地,也不是现在就卖。”放开了之后,粮商也就是竹筒倒豆子,言无不尽了“要等到明年青黄不接之时,或者是哪里出了什么灾荒的时候才装船运过去高价出售。”
他跟着补充道“而且卖的是去年的陈粮,今年受的粮食要等到明年才会发卖。若不是粮食保存不易,卖多年前的陈粮更好。”
四周众人都是面带怒色,这毫无疑问的是奸商啊。
“价格呢。”李云泽倒是面色如常的再度问道“尔等卖出去的价格是多少?”
“这个。”粮商犹如了下才说道“价格通常都是浮动的,得看到了地方的售价。通常青黄不接的时候,三百钱一石是最少的。若是哪里遭了灾荒,卖出七八百钱一石也有过。”
“简直混账!”
“奸商!”
“清河侯竟然敢做出这等事情来!”
“陛下,一定要严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