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就在前往蓟城的路上,他却是接到了刘陵派人送来的紧急讯息。
“什么?汉家的援军已经到上古郡了?”看完文书,伊稚斜震惊不已“这不可能!”
大军出征这种事情,可不是一声令下百万大军就能立马出发的。
就算是汉军在自己国境内行军,可以不用考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事儿,可集中兵力筹备物资安排布置再一路行军千里过来,至少也得月余的功夫,怎么可能来的这么快!
刘陵派来的人表示说,来的援军全都是骑兵,这才让伊稚斜稍稍松了口气。
若是汉家步卒这么快就能赶到燕国,伊稚斜估摸着这辈子都不会再靠近长城了。
可骑兵的话,跑的这么快还是能够理解的。
只不过得知汉军规模之后,他又不淡定了。
‘汉军骑兵大队蜿蜒前行数不胜数,至少万余精骑。’
伊稚斜自己就是擅长骑兵的将领,自然知晓万余精骑在燕国这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而且汉军的骑兵之中,还有当初在太原郡打崩了军臣王庭的铁甲骑兵!
伊稚斜从未瞧不起过军臣,自然知晓那支汉家铁甲骑兵的可怕战斗力。
并不是说,骑上一匹马就算是骑兵的。
正规的骑兵,需要经过常年的训练,配备足够的马匹与精良的装备,并且长期供养。
正常情况下,一名骑兵的耗费,至少抵得上五名步卒。
而汉家骑兵在李云泽革新军制之后,其花销至少抵得上十五名步卒!
也就是说,这万余精骑约等于二十万的汉家正规军。
某些小说里,那些主角动不动就带领几十万的铁浮屠,虎豹骑什么的大杀四方,只能说是缺乏最为基本的世界观,于经济一道完全是七窍通了六窍,就剩下一窍不通了。
李云泽当中山王的时候,举中山国之力,也不过养了千余精骑罢了。
等他当了天子,长安城内外的野战军团之中,也不过是两万多的骑兵,铁甲骑兵更是只有数千。
这可是整个大汉在供养,还有着文景二帝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
至于说刘陵为何会知晓此事,那是因为淮南王门下的门客什么来路都有,鸡鸣狗盗之徒,游侠巨寇皆有。
跟着刘陵逃亡匈奴的门客之中,就有出身燕国的,在当地门路很广朋友众多,早早就潜入各郡收集情报。
卫青的大军从代郡入上谷郡的时候,就被潜伏在这里的门客察觉。
惊慌失措的门客,拼死将消息传了出去。
确认了消息之后,伊稚斜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调转马头大声呵斥嘱咐“鲜卑与乌桓各部分散四野,随意劫掠。其余各部,随本单于速速出塞!”
第六百七十章 战辽水
所谓鲜卑与乌桓,其实本是一家。
他们的祖上乃是当年被冒顿单于所击败的东胡。
而东胡在阿尔泰语之中,音译叫做通古斯。
通古斯系与汉家的恩怨情仇,真的是横贯了整个历史书,纠缠了几千年了。
东胡被冒顿单于击败之后,其残部分别退往了鲜卑山与乌桓山,成为了匈奴人的奴隶部落。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以鲜卑山与乌桓山作为族名。
伊稚斜在遭遇意外情况的时候,很自然的将这等奴隶部落给抛出去,作为炮灰迟滞汉军。
此次随从他入寇越过长城的匈奴人何止数万之众,如此之多的兵马分散在右北平郡到渔阳郡的各处,单单是传递消息给他们,至少也得需要几天的时间。
而且他们还劫掠了那么多的物资,抓获了那么多的奴隶,这些想要运送出长城,都需要时间。
面对着即将抵达战场的汉军精锐骑兵主力,还没有完全整合匈奴的伊稚斜,不认为能够打的赢人家。
就算是能打赢,也会将自己的力量消耗一空,到时候回到草原上,就会落得军臣单于之前的下场。
所以伊稚斜做出了游牧部落惯例般的应对,先跑了再说。
逃跑也需要时间,自然是要安排阻击追兵的力量。
鲜卑人与乌桓人,就被伊稚斜当做了阻击汉军追击的肥肉。
之所以让他们四下里分散去劫掠各处,那是因为伊稚斜打的主意是汉军来了,总不能不管乡间四野的劫掠吧,等到汉军分散而出剿灭了那些鲜卑人与乌桓人的时候,伊稚斜早就带着人马与战利品出塞了。
卫青没有想到自己的行踪提前暴露了,其实若是换做是二十年后的卫青来指挥,那他在抵达代郡之后,就不会继续走山路入上谷郡,而是干脆利落的从代郡出塞,凭借着骑兵的超强机动能力,直接在平坦的大草原上奔驰前行,直奔右北平的缺口处。
还是年轻缺乏经验,在上谷郡的山地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伊稚斜这里也没有想到的是,等到卫青所部终于抵达渔阳郡的时候,心如铁石般没去管那些劫掠乡里的鲜卑与乌桓人,而是直奔右北平的缺口而去。
这份果决,让伊稚斜大为震撼。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停下脚步,集结力量与卫青的追兵,在平坦的河北大地上决一死战。
要么就是抛弃还没有带走的人跟物资,直接跑路。
按照匈奴人的传统,伊稚斜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了抛弃剩下的战利品跑路。
留下来决一死战,打输了自然不必多说,估摸着连伊稚斜自己都得交代在这儿。
就算是打赢了,以汉军的战斗力来说,伊稚斜也必然是一场惨胜,手中实力消耗殆尽的那种。
草原上的传统就是实力为尊,实力拼光了自然会被人取而代之,那他的地位名誉,财富牛羊,这次入寇劫掠来的战利品,乃至于他的阏氏都是别人的了。
他们的文明就是如此,所以伊稚斜别无选择。
抛弃了还没有送出边墙的战利品与人口,伊稚斜只能是自我安慰‘还好之前已经运走了许多,这次还是赚了的。’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卫青再度无视了那些被抛弃的战利品与被掳掠的人口,坚定不移的跟着冲出了边墙,继续追杀伊稚斜。
此时的卫青虽然经验并不丰富,可却是牢牢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什么都不管,就是追着匈奴大单于的王庭打!
伊稚斜万万没有想到,汉军居然会追出塞外来。
他也是被激怒了,调动人马在辽水岸边准备与汉军拼一场。
在汉地不打,逃出来没什么,可到了草原上还要被追的跟狗似的,那对于大单于的威望将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后将军。”
有前军哨探策马来到了卫青的面前,大声禀报“匈奴单于王庭部,左谷蠡部,左贤王部,呼衍部,须卜部等都已聚兵岸边,人马众多,不下五万之众。”
之前伊稚斜入寇的时候,他的王庭其实就在边墙之外不过二百里的地方,由刘陵带着接收劫掠来的物资与人口。
卫青追出塞外的时候,因为对塞外环境不熟悉,一路追着伊稚斜跑,没有察觉到近在咫尺的王庭。
现在追上的,是伊稚斜麾下能够掌控的各部可战之力,他们的王庭部落人口,距离最近的也在百余里之外。
入寇汉地的时候,匈奴人可以依靠劫掠来的物资生存。
可既然回到了草原上,那就需要依靠自己的部落提供奶制品与肉食存活。
这是游牧部落的特点,战术方面机动能力很强,可到了战略方面,必须得在王庭人口物资的支持下才能活动。
“好。”
马背上的卫青用力点头,随即调转马头,目光环视一众校尉司马。
他深吸口气,大声高呼“诸位,咱们追上了匈奴人,今天就是建功立业之日!”
“哦~~~”
神情激动的众人高声欢呼,战意盎然。
别看汉军只有两万骑兵,而对面却是高达五万之众,可这些校尉司马们却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这边的战斗力更强,获胜的几率更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