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阳公主想要推荐卫子夫等人,并非是存了什么不善之念,纯粹是为了卫青考虑。
要知道卫青可是天子的亲卫出身,又是如此的年轻绝对是前途无量。
这等情况下,当然是要想尽办法加强与天子的关系了。
而在此时的大汉,想要与天子加强关系,最直接的办法自然就是做外戚。
面对轮番劝说,卫青也是动了心思“既如此,那就请陛下来府上宴饮。”
汉初的皇帝喜欢到处跑,就算是不出长安城,也喜欢在大街上下个物理棋,去臣子家里宴饮什么的。
不像是后世的那些皇帝,躲在皇宫里一辈子不出宫的都大有人在。
面对卫青的邀请,李云泽也没有拒绝的意思。
毕竟这些时日整天待在未央宫内,也是有些闷。
马车粼粼来到了平阳侯府……卫青为人忠厚,而且感恩。哪怕自己获封长平侯,却依旧是没有改过府邸。
天子到来,平阳侯府中门大开,卫青带着一众人等迎接。
“这马车,坐的真是不舒服。”
下了马车的李云泽,一句话就让车夫周球苦了脸。
若是天子不坐马车了,那他这个车夫岂不是要失业?
“都起来,不用客气。”
招呼卫青一家子起身,李云泽没去关注卫子夫等人,而是走到了平阳公主的面前“彘儿那里有些闷的慌,你得闲了可以去看望他们说说话。等到风头过去了,自会放他出来。”
这话真是把平阳公主给说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本心上来说,当然是感激的。
毕竟刘彘是她亲弟弟,血浓于水。
可她又担心这是李云泽的试探,若是自己表露出欢喜之色,会不会得罪了天子?
毕竟刘彘的身份,在新朝可是伪帝啊。
他的身份之重,甚至还在王娡等人之上。
焦急万分的平阳公主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一时之间居然没有回应。
李云泽自然明白她为何如此焦虑,也懒得去解释什么,伸手拉起了曹襄的手,迈步走入了府中。
来到正堂,他自然是高居上座,仆役侍女们端上酒水肉食,乐师开始奏乐,气氛自然而然的逐渐起来。
看着眼前案几上洒满了香料的烤羊,李云泽也是挠了挠手。
在他还没有发明铁锅之前,在他还没有开拓西域,彻底打通丝绸之路前,大汉的饮食文化也就是蒸煮与烤了。
汉时丝绸之路其实是有的,只不过因为匈奴的存在所以太过于稀少,只有少量的商队能够来到大汉这儿。
他们带来的各种物资都是备受追捧,尤其是香料更是价值高于同等重量的黄金。
这也是促使大汉去开拓西域的动力之一。
此时的大汉,并非是对西域一无所知,只是了解的不够详细而已。
平阳公主与卫青坐在下手,之后就是卫家众人。
包括卫青的兄长卫长君,他的弟弟卫步与卫广。
几人都是绫罗绸缎,明显混的不错,很难想象他们不久之前还只是家奴而已。
这个时代的环境就是如此,一人发达带动全家全族发达,乃是世人都赞同的处世准则。
李云泽将面前的烤小羊推到了曹襄的面前,随即细碎的脚步声响起,一众讴者迈着步伐上前起舞。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下次对弈的时候,记得戴上头盔!
汉时的歌舞很是优美,其核心就在于腰。
腰作为舞者身体的中心部分,通过灵巧优美扭动,同时牵引身体达到舞蹈效果。
平阳侯府的讴者们,有的前后俯仰,有的左右折倾,还有的扭腰出跨。
长发飘飘,衣裙飞舞之间尽显舞蹈的曲线之美。
舞蹈是从古代巫术祭祀演变而来,以往甚至是只有男人才能跳。
一直到战国秦汉时期,才逐渐演变成了欣赏的类别。
汉初最为著名的舞蹈家,就是那位戚夫人。
之后还有一位著名的舞蹈家,是能做掌上舞的赵飞燕。
手中端着酒杯的李云泽,目光在一众讴者身上掠过,却是没见着什么足以惊艳的。
眼见着李云泽没有什么特别表示,这边平阳公主悄悄推了下身边的卫青。
卫青点点头,待到一曲终了,向着李云泽行礼说道“陛下,不知可有中意的?”
低着头站在原地的一众讴者们,都是心神紧张不已。
若是能够被天子看上,那可真是一家人的命运都将就此改变。
可惜李云泽却是微微摇头“无。”
众讴者顿时失落,不少人甚至还在暗自垂泪。
卫青看向讴者中的卫君孺与卫少儿叹了口气,这样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陛下没看上,我也没办法啊。
他对于做外戚的心思没那么强烈,毕竟已然是凭借军功封侯,觉得只有自己也足以让姐妹们过上好日子。
平阳公主也是无奈叹气,只好示意一众讴者们退下。
酒宴继续,李云泽询问了一番卫长君,考校其个人能力。
卫长君的才能只能说是一般,唯一的优点就是能识字。
李云泽想了想,当即嘱咐周球“安排他做家马丞。”
周球急忙应声行礼“喏。”
卫青闻言,急忙拉着卫长君出来行礼“谢陛下恩典~~~”
面上含笑的李云泽,向着卫长君嘱咐道“以你之才能,为一小吏尚有不足,之所以可任家马丞,乃是因为你弟卫青之功勋。万万不可仰仗长兄之身份,惹出事端来。”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再加上大汉这儿以孝治国。
按照汉律,家长打死孩子都不用死罪,这种环境下自然不乏有人会作妖。
李云泽这番话明面上是说给卫长君听的,实际上是让卫家人都听明白,别给卫青惹麻烦,否则的话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无论能否听得懂,卫长君都是恭恭敬敬的行礼“臣,遵旨。”
年轻的卫青感受着来自天子的维护,心头情绪翻涌,恨不得现在就为陛下去死。
李云泽的目光,看向了还是孩子的卫步与卫广“你们就跟着卫青,现在军中磨砺一番。日后出塞击匈奴时,争取立下功勋。”
“喏~~~”
等到酒宴结束,李云泽离开的时候,卫家一大家子全都出来送行。
直到这个时候,李云泽才见着了年岁不大的卫子夫。
“这是……”
“陛下。”卫青急忙上前“这是舍妹,名唤子夫。”
“嗯。”
李云泽微笑点头“过几年,朕再来看她的歌舞。”
大批宫卫护卫着李云泽的马车往未央宫而去,卫青却是有些不太明白“陛下这是何意?”
一旁的平阳公主笑容满面的揽着卫子夫“妹子,你可要好生习舞,等着陛下再来。”
回到宫中的李云泽,见着了等候在此的主父偃。
分别落座后,主父偃急切的说道“陛下,淮南王有异动。”
“哦?”
李云泽挑眉“说清楚。”
“是。”
“陛下。王逆之前曾发伪诏,命关东诸王领兵入关中,欲行大逆之事。诸王响应者寥寥,唯有淮南王上蹿下跳调集兵马,其心可诛啊。”
主父偃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得知长安之变已经被李云泽顺利平定后,淮南王刘安已经老实了下来。
不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搞掉淮南王,从而赚取大功一件。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才知晓这些消息,那是因为路途遥远,消息传递耗时许久现在方才得知。
“淮南王,刘安。”
李云泽自然是知晓此人的。
历史书上有过记载不说,这时代里的刘安也曾经在七王之乱的时候极为活跃,就差一点点就要直接响应跟随。
也就是当时淮南国的国相都尉压住了他,这才没将七王之乱转变成八王之乱。
历史上此人也是数次想要谋反,可不是时机不当就是胆小没敢动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