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吐蕃各地率军增援的吐蕃贵人们,再加上都城内的,还有那些高等级的XX人员,基本上全都在这儿了。
唐军就是看了一夜的烟火,连攻城战都没打,轻轻松松就平定了吐蕃。
“好好。”
在众人面前的李云泽,尽显仁君风范。
不断大力表扬了牧民们的义举,还当场给他们分发了诸多赏赐,划定了土地用来放牧耕地。
只不过,回到大帐内,李云泽就干脆示意哥舒翰“明白?”
哥舒翰用力点头“明白!”
随即正式设立吐蕃都护府,提拔此战之前还仅仅只是一员牙将的哥舒翰为都护。
为了支持哥舒翰,李云泽除了留下精锐军士之外,还将能留下的军资器械全都给留了下来。
这些军资若是想要再千里迢迢的运回去,那就是沙雕了。
平定吐蕃所带来的好处,除了从剑南到川蜀,从关中到陇右,从河西到安西一下子全都解除了边患之外,还可以居高临下的直面肥沃的天竺。
天竺的土地辽阔而又富裕,物产丰富而又战力不强。
多年来不知道被多少次的征服过,这次轮到大唐来了。
骑着马来到高山隘口上,远望山下那辽阔的天竺大地,李云泽向着身边的哥舒翰承诺“平定天竺之日,就是卿家封王之时!”
唐军战斗力之强,冠绝历朝历代,唯有强汉能与其相提并论,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普通人真的可以通过搏命获取军功的方式出人头地。
到了后面宋明之时,武人几乎没了出头之日,哪怕是得到了滔天的战功,也是说杀就给杀了。
那个时候的主流,就成为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贼来就跪的大头巾们。
读书读的好,甚至还能封王。
这种情况下,武人们疯了才会去卖命。
李云泽对这些非常清楚,所以该给的好处那是绝对不会少。
哥舒翰欣喜万分,当即下马激动的行礼“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军中诸将士。”除了主帅之外,将校军士们的奖励也不能少“战时所取可分一半,平定天竺之后可凭战功换取肥田。”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永远都是最受欢迎的。
用战功就能换取到宝贵的土地,诸军将士又岂能不卖命厮杀。
道理是很简单,只可惜宋明的皇帝与大臣们明明知道,可就是不愿意给。
他们觉得,单纯依靠忽悠与压制,就能让武人去卖命,全都将武人当成沙雕看待。
李云泽不觉得谁是沙雕,所以该给的好处绝对不会少。
安排好了诸多事宜,又嘱咐哥舒翰在出兵天竺之前,一定要先将吐蕃安稳下来,之后才启程返回长安城。
等到他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长安城,已然是来年的春天。
皇帝御驾亲征,一战灭一国,而且还是天下公认的大国强敌,如此赫赫武功自然是影响力深远。
留在长安城的内阁六相带领百官出城百里迎接皇帝,并且为皇帝献上最优美的颂文。
当年李二搞了玄武门,是通过击败突厥获得威望从而掌控天下。
李三郎的玄武门,也是事后不断向外开疆拓土。
到了李云泽这儿,灭吐蕃之功已然足以让其威压天下。
借着这股气势,李云泽回到长安城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对行政区域进行改制。
除了边疆地区的都护府之外,其余各道皆改行省,并且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掌管行省内的行政事务。
与此同时,各行省,州,县的司法权皆收回,由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分别派驻设置新的衙门。
简单来说就是,将各地藩镇的行政权,以及司法权都给收走。
至于说财权与兵权,暂时还没动。
因为步子太大,容易扯到淡。
对于这种改变,地方上齐齐反对,因为削弱了他们的权势。
可朝中却是齐齐支持,因为扩大了朝中的权势。
这些事情,李云泽下了决定之后就交代给内阁诸相去办理。
设置这么多位相公,不是让他们混俸禄的,而是奥曲办事的。
同时,布政司与全新的司法以及监察体系,空出来了大量的位置需要填补。
李云泽大规模开设科举,搜罗天下人才以填补空缺。
他搞的科举,可不再是一次只招几个人的那种,而是动辄上百。
这其中自然是以平民出身的为主,再不济也是寒门子弟。
再没谁比他更加知晓门阀世家的危害,当然不会再给他们扩大势力的机会。
若是黄巢生在这个时代的话,李云泽绝对不会让其落榜。
大面上的事情如此安排,更加细致的地方上,却是逐渐调动退役的军士进入一个个的乡村之中担任驻村巡捕。
这些外乡人在当地没什么关系网,用来从乡老宗族势力手中收走司法权,最为合适不过。
做了这么的事情,阻力自然不会没有。
科举的时候各种动作不断,打招呼的安排人手的甚至直接作弊的全都有。
对此,李云泽掀起了历史上的第一场科举大案,相关人员全部抓进牢狱之中吃馊饭。
而涉嫌其中的考生,则是用不录用!
地方上谁反对,直接就是罢免。
乡间村中驱赶退伍军士,乃至于将其杀害的,直接就是大军开过去将宗族势力连根拔起。
行雷霆手段,以除弊端。
第五百一十章 安禄山与史思明
朝廷的事情,交给大臣们去做。
拿着那么多的俸禄,可不是整天喊万岁就行的。
在李云泽的手底下,就算是想要摸鱼都不行。
具体的事务直接安排到具体的人头上,给出目标与时间限定,做不到就要挨罚。
做事雷厉风行,行就干,不行就滚蛋。
科举连续举行,空出来的位置有的是人等着接替。
国家大事推进的同时,李云泽在大明宫内也没有闲着。
这次的世界之中,李云泽真正觉得高兴的,只有避免了杨玉环的悲剧而已。
历史上的杨玉环,虽说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贵妃,可被年纪比她父亲还大的李隆基给扒了灰,总不至于还兴奋不成。
更多的,只不过是面对权势的无可奈何罢了。
哪里像是现在这样,郎君高大威猛英武不凡外加身怀大器,日子过的极为舒坦。
“陛下。”
白皙的额头上布满香汗的杨玉环,挽着李云泽的手臂笑言“臣妾的几位姐姐来长安城了。”
“嗯?”
一副圣贤姿态的李云泽,挑眉回应“既然来了,那你就出面给她们安排衣食住行就是,都是亲戚要好生照顾。”
还在余韵之中的杨玉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
她的本意是请李云泽好生照顾自己的几位姐姐与姐夫,需要的是真正的照顾,封个爵给个官什么的,而不是简单的吃喝住行。
可迷迷糊糊之间葡萄熟了,很快就沉沉睡去忘记了这档子事情。
侧头看着一旁沉睡之中的杨玉环,李云泽放开了葡萄。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上位之后,她的家人很自然的想要跟着上位。
这是外戚的传统,这是外戚的传统,否则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争着做外戚。
外戚之中自然也是有出彩的,例如卫子夫给刘彻带去的卫青与霍去病这对双壁。
可大部分的外戚,老实说都是深坑。
历史上杨玉环的几个姐姐可没少作孽,甚至算得上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李云泽除非是吃葡萄吃的中毒,导致脑袋有病成了沙雕,否则的话说什么也不可能给杨玉环的亲戚们以挖坑的机会。
给点钱,衣食住行方面照顾下,那就得了。
还要什么自行车。
对于李云泽来说,现在更加重要的是有个孩子。
既然来了这方世界,那重要留下自己的痕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