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页(1 / 1)

('

众人的理由都差不多,大致意思都是皇帝你现在还没有子嗣继承人,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那大唐可就要陷入诺大的混乱之中了。

众臣之中,唯独李林甫的意见与别人不一样。

这些时日以来,跳船过来的李林甫做人低调,做事认真,完全没有丝毫奸臣的影子。

甚至就连之前被其挤兑贬走的张九龄,都认为他是个能臣。

李林甫的确是个能臣,在御书房内单独奏对的时候,他就知道什么才是重点。

“陛下欲取军功,收服军心此乃好事,自当可行。”

李林甫先是肯定了李云泽的行动,然后点出了关键点所在“陛下若要亲征,唯有一事可虑。”

神色平静的李云泽反问“何事?”

“太上皇。”

李林甫非常直接的表态“若是有人趁着陛下在外征战,接出太上皇振臂一呼,必然引起混乱。说不得陛下在前线打仗,后面太上皇就会复位。陛下若要亲征,此事必须提前解决。”

目光玩味的李云泽,轻笑着问道“该如何解决?”

‘这还用问,当然是让太上皇被自杀……也不是,当然是让太上皇暴毙了。’

知道自己是跳船过来,并不被信任的李林甫,咬牙说道“陛下,臣听闻太上皇龙体不适,当服仙丹!”

李云泽的笑容愈发亲切,他颔首点头拿起了手边的文书“那这事儿,就交给李相去办了。”

走出御书房的时候,李林甫无声叹了口气。

在有能力又勤奋同时心机深沉的皇帝手底下做事,就是这般的无奈。

做权臣?做梦还差不多!

也都怪自己当初瞎了眼,居然舍弃了太子投靠到了太上皇那边去。

若是坚定站在太子这边,凭借着自己曾为帝师的资历,岂会像是现在这边整日里如履薄冰。

世上唯一得不到的药,就是后悔药。

因为太过聪明站错队而后悔的李林甫,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事情办好。

皇帝自然是不会沾染这种因果,而他李林甫同样也不愿意在史书上留下弑君的恶名。

这种事情,必须找个蠢货来做才是。

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的,李林甫的脑海之中,就闪过了边令诚那张浓眉大眼的面孔。

“就是你了!”

第五百零五章 死的越早,名声就越好

没有可以凭借的出身,却是可以混到一定的地位,那绝对都是聪明人。

毫无疑问的,能够以真正的贫寒之家的出身,一路做到皇帝身边亲信太监的边令诚,就是个聪明人。

得到了李林甫的暗示之后,边令诚就开始思索如何办成这件事情。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背叛前任皇帝的太监,是不可能真正得到信任的。

虽然内侍省改成了内府,他边令诚也混了个司设监太监的身份,可真要是以激烈手段送太上皇上路,那他肯定会被当做替罪羊扔出去平息议论。

所以,像是白绫,下毒,断了供给饿死,乃至于直接动刀子等等手段,都是不能用的。

那不是在送太上皇上路,那是再给自己挖坑。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让太上皇自己嗝屁。

李三郎的身体还行,还有高力士那个老不死的服侍……

身为聪明人的边令诚,冥思苦想许久之后,终于是想到了个办法。

他先是在送给高力士的饭里掺点药,让其身体不适被带去了太医院救治,武惠妃的寝宫内只剩下了李三郎一个人。

随后殿外甲士都撤到了墙外,封闭殿门取消蜡烛,让整个宫殿内外都是阴森恐怖寂静无声,搞的跟寂静岭似的。

之后就是找人装扮成武惠妃的模样,口中‘咯咯’怪笑着在殿外不断游走。

昏暗的夜幕之下,本就因为高力士的离去而心神不宁的李三郎,见着时不时就从窗外一闪而过的身影,毫无疑问被吓的够呛。

年轻时候也曾经杀戮无数的李三郎,本不该如此的。

可谁让他现在年纪大了呢,谁让他这些年来骄奢淫逸早已经将自己的雄心壮志消磨在了温柔乡里呢,谁让他现在失去了给他最大胆气支持的皇位呢,谁让他被折腾到一点风吹草动就惊恐万状呢,谁让他亲自下旨处死武惠妃呢!

心中有鬼之人,自然敬畏鬼神。

瑟瑟发抖的李三郎,扯过破破烂烂的被褥蒙住脑袋,蜷缩在床榻上偷偷哭泣。

他曾经的豪勇与胆气,早已经随着失去了一切,失去了烦恼根而烟消云散。

现在的李三郎,不过是个胆小怯懦,只在挣扎求活的无根之人。

然而更让李三郎惊恐的事情出现了,一道有些熟悉的声音,隔着破被子传入他的耳朵里。

‘三郎~三郎啊~~~看看我啊,我好想你啊~~~’

李三郎被吓到尖叫,等他慌乱之下掀开了被子,就见着了长发遮脸,一身白衣站在床边的身影。

‘咯咯咯~~~’

随着这个近在咫尺的身影逐渐俯身靠过来,看着那张灰败的脸,李三郎的喉咙里发出一阵怪叫声响,然后双目一翻白,直挺挺的倒在了床上抽搐。

事实证明,人是真的有可能被吓死的。

天宝四年春,朝廷正式对外宣布,太上皇李隆基因思念逝世的武惠妃,废太子李瑛等人积郁成疾,经过太医院的全力抢救也是无力回天,最终龙殡归天。

虽说天下人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还是起了不少波澜。

毕竟此时的李三郎并未激起安史之乱带来的残酷屠戮,没有逼死高仙芝等人,也没有丢弃长安城逃亡蜀地为天下所不齿,从而名声尽丧沦为笑柄。

全天下还是有不少人对其抱有较为正面的评价。

别的不说,至少史书上的记载不会将其归入昏君的行列。

用李云泽的话来说就是‘死的越早,名声就越好。’

风光大葬什么的,自然是不会有。

草草收拾一番,很快就给送入了早就已经修建好的泰陵之中。

从此之后,世间再无李三郎,只有庙号玄宗。

一夜白头的高力士,离开了皇宫在泰陵附近隐居为李三郎守墓。

不管怎么说,李三郎的身边总算是还有个忠心至死的忠臣追随。

了结了这件事情,李云泽终于可以安心出兵了。

四月,春耕结束之后,李云泽亲领数万禁军离开了长安城,浩浩荡荡的开赴河西陇右之地。

限制大唐出兵规模的,从来都不是缺乏兵力,而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

李云泽也无意在这个世界搞什么科技升级,这事儿之前做过一次,就没有了再来的兴趣。

六月初,大军抵达陇右,接替王忠嗣出任陇右节度使的皇甫惟明,在陛见的时候,李云泽就干脆利落的表示,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夺回石堡城的。

所谓石堡城,是位于湟水河与西海(青海湖)之间的险要之地。

因为这里下山就是陇右河西之地,吐蕃人多年来一直以此地为基地,不断袭扰河右河西,让大唐疲于应付。

为了解除这个麻烦,十年前宗室名将,李二的曾孙,李恪的孙子李祎,以七十岁的高龄带着唐军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奔袭战,成功夺取了这座重要的战略要地。

拿下了这里,局势立马反转,成为了大唐以这儿为基地,向着吐蕃不断袭扰,并且巩固了身后的千里国土。

然而李云泽接受禅让的那一年,负责防卫石堡城等地的盖嘉运,沉湎于酒色又想着入长安城去勤王,导致军心混乱守备松弛,被吐蕃人的主力大军将石堡城与廓州等地全都攻克,并且习惯性的杀尽城内军民。

虽然成功逃走的盖嘉运被王忠嗣斩杀,可石堡城这座战略要地却是失陷了。

李云泽此次过来,就是要夺回这里,卡住吐蕃的喉咙。

然而皇甫惟明却是向着李云泽表示“石堡城险要坚固,而且吐蕃是动用了几乎全国的力量去防守石堡城,如果顿兵坚城之下硬攻的话,恐死伤数万也难以攻陷。”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