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和籴法,其实就是朝廷出钱,用高于市价的价格,从百姓们的手中购买粮食。
主要执行地就是关中地区,购买关中地区百姓们手中的粮食,然后作为俸禄发放,作为军粮,作为民粮低价出售给长安城内的百姓们。
这么一来,就能够缓解长安城的粮荒,也避免了从江淮地区耗费巨大的运送粮食来支援关中。
和籴法当然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缓解了长安城的粮荒,还能让关中百姓们手中得到实惠。
只不过问题在于,关中的田亩大都是已经落入了皇亲国戚与勋贵权臣的手中,得利最大的还是他们。
而且,朝廷有钱的时候可以执行和籴法,但是到了没钱的时候,那就变质了。
像是历史上唐宪宗以后所执行的和籴法,不但不加价购买,反倒是近乎于直接去抢,导致无数关中百姓为之破产。
就算是去抢,也只敢抢百姓们的粮食,皇亲国戚与勋贵权臣的粮食无人敢抢。
倒霉的只有百姓,破产之后不是饿死就是揭竿而起,进一步加大了大唐的动荡不安。
一直等到黄巢攻破了长安城赏菊花,才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些吸血虫。
今日朝堂上的大事只有这一件,通过之后没什么别的事情好说,自然就是退朝回家。
一言不发的李云泽出了大殿正准备回东宫,却是被高力士给拦了下来。
“殿下留步。”
“高公公,有何指教?”
高力士的眼底闪过一抹不悦,不过依旧是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有旨,五日之后宫中设宴,诸王公主与王妃驸马皆入宫聚会行家宴。”
“哦。”
李云泽笑着点头“好,孤知道了。”
“陛下说了。”高力士特意提点了一句“太子与太子妃乃诸王公主表率,务必要到。”
李云泽抿了下嘴角,微微一笑“好。”
等到高力士离去,李云泽的眼神逐渐凌厉“找死!”
五日后,麟德殿内皇亲国戚云集于此极为热闹。
高力士在殿门外迎接众人,看似笑容可掬礼仪得体,可诸皇子公主们,见着他的时候都要行礼,甚至呼喊上一声‘阿翁。’
阿翁在大唐这儿是爷爷的意思,当然了皇子公主们喊阿翁自然不是叫他爷爷,那样的话李三郎就要发飙了,算是一种对年长男子的特别尊敬的尊称吧。
至于说王妃驸马们,则是恭敬的行礼,称上一声‘爷。’
这个称呼是什么意思,那就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了。
唐朝前期的宦官内侍们是毫不起眼的,从李二到李治甚至到武则天时期,都对宦官内侍们的看管非常严格。
可到了李三郎时期,开始逐渐重用这些宦官内侍。
像是正三品将军这样,边军需要搏杀一生都不见得能够混到的高位,或许仅仅是宦官们说上几句好听的话,就能从李三郎这儿轻易得到。
可不仅仅只是高力士而已。
除了高力士之外,还有边令诚,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人都是著名的权宦。
而且他们经常代表李三郎外出巡查,动辄出任监军。
其权势之大,甚至节度使都要避让。
宦官内侍的喜好非常简单,在长安城内喜好的是权势,出去了自然就是喜好财货。
这些人非常擅长搜刮,出巡一趟搞个百万钱会被嗤笑,千万钱会被认为是平庸。
长安城内最豪华的宅第,京畿内最好的田产,果园,池苑等等,宦官竟占其中一半。
而且宦官内侍们虽然自己没儿子,可他们有家人呐。
基本上每一个有了一定身份的太监,其家族在当地立马就会成为豪强,通过剥削百姓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霸主。
其祸患之烈,丝毫不亚于朝中的群臣。
等到李云泽来到殿门外,却是仅仅喊了一声“高公公。”
高力士眼底的不悦之色更深,不过却是平静的回应了句“太子殿下。”
说完之后目光向着一旁张望,却是未曾见着李云泽的身边有旁人。
高力士疑惑询问“太子殿下,太子妃呢?”
“哦。”
李云泽随意一笑“身子不适,没来。”
“啊?”
高力士大惊失色“这这这……”
李云泽没搭理他,干脆的迈步走入了麟德殿内。
看着李云泽的背影,高力士的目光变幻不定‘当上太子就觉得自己可以藐视天下了?莫不是忘了这大唐的太子,可没有哪个是有好下场的!’
李云泽自然不会在乎高力士如何去想。
像是这种操持权柄,为祸天下的太监们,他是一个都不会留的。
还有他们为祸当地的家族,到时候都是要交给当地百姓们去处置。
若是李云泽只是穿越而来没有时空门作为靠山,他说不得还会对高力士喊上一声‘二兄’。
可惜在高力士看来没什么实力的太子,其实拥有着他完全无法想象的力量。
李云泽入了殿内,众多皇亲国戚们都纷纷上来行礼。
虽然这些人的眼神各异,蕴含着诸多复杂的意味。尤其是忠王李亨,那表情眼神真的是一言难尽。
可此时此刻,他们只能是向着李云泽行礼讨好。
一片喧嚣吵嚷声中,随着高力士略带尖锐的呼唤,大殿内迅速安静下来。
大唐的拥有者,李三郎终于来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和籴法
宴会上李三郎并未对太子妃没来之事多说什么,甚至连问都没有问上一句。
然而,这却是更显得其心中的不爽与愤怒。
李三郎的儿子众多,儿媳妇自然也是数不胜数。
这么多的儿媳妇记不清楚,或者说不是那么在意很正常。
可太子妃不同,这是东宫的女主人,未来皇宫的女主人,全天下仅次于太后与皇后,最为尊贵的女子。
此时宫中既无太后也无皇后,哪怕是有武惠妃在,可再怎么也只是妃子。
太子妃作为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此时没出现在这种重要的家庭聚会里,于情于理至少会问上一句。
连问都懒得多问一句,甚至还时不时的将凌厉的目光扫过李云泽,内里的含义已是昭然若揭。
旁人或许察觉不出来这些东西,但是历经过无数次考验的李云泽,却是感知极为敏锐,算得上洞若观火。
只不过他对此却是毫不在意,不但一脸云淡风轻的与众人说笑聊天,看李园弟子表演的时候,还没心没肺的欢呼叫好。
见着他的这番表现,李三郎略显疑惑‘这小子什么都不懂?’
整场宴会波澜不惊,看着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只不过暗地里的潜流,却是只有极少数人才会知道。
宴会结束数日之后,李三郎的打击报复就随之而来。
“太子殿下。”
宣读完圣旨的高力士,似笑非笑的将圣旨递给了李云泽“陛下对解决长安粮荒一事非常看重,殿下可得抓紧时间去办呐。”
“好。”
收下圣旨的李云泽,微微一笑颔首点头“为了天下百姓,自当努力。”
等到高力士离去,李云泽洒然一笑“我还以为会有什么了不得的大招呢,转来转去还是财货之道。”
李三郎让李云泽去负责在关中地区推广和籴法,还美其名曰这事儿是你提出来的,你去做正当其时。
旁人或许不懂,觉得这不过就是花钱买东西而已,谁不会呢。
可实际上,这件事情的难度很大,内里的弯弯绕极多。
原因很简单,关中地区的田亩,大部分都是被皇亲国戚,权宦大臣,勋贵世家们所占据。
花钱从他们的手中买东西,都不需要李三郎做什么暗示,这些人会非常自觉的大幅度提价。
反正是朝廷的钱,不捞白不捞。
而李三郎为了给李云泽难堪,已然是非常明确的明旨天下,和籴法最多只能出时价的二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