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酒喝,李白向来都是来者不拒。
大唐重军功,无论是杜甫还是王之涣或者是孟浩然,自然也不会端着架子拿捏。
尤其是岑参,简直算得上是兴奋了,缠着李嗣业等人不断询问西域战事,慷慨激昂的样子仿佛是恨不得现在就提刀去打仗。
倒是高适这儿,对于李云泽破坏了规矩,将原本的供给改成每天一顿肉,三天一壶表示了不满。
这对于寿王府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开销压力。
身为寿王府大农,高适还是非常负责任的。
吃吃喝喝以及随后的发放入职安家费,很快就让一众边军们对李云泽的好感迅速增强。
这个时代的武人其实也很纯粹,你养我,那我就给你卖命。
就像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手下的叛军大都是汉儿一样。
李云泽与这一百多个边军一一深谈,不但给钱给物,还向他们保证,别看现在只是寿王府的一员普通亲军,可以后必然会让他们飞黄腾达。
在交谈之中,让李云泽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你叫封常清?”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小,眯着眼睛,腿脚也不太好的中年汉子,语气略显惊愕“是叫封常清没错吧?”
“回禀大王。”
封常清干脆的行礼“小的的确是名唤封常清。”
李云泽干脆转头看向了杨国忠。
“大王。”杨国忠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封家郎君虽说身体有些不妥之处,可毅力决心却是让人敬佩……”
通过杨国忠的讲述,李云泽这才明白这位名将是如何来到寿王府的。
杨国忠在安西为寿王府招募亲兵的事情闹的很大,有不少人都想离开艰苦的西域,回到长安城跟在亲王身边。
除了李云泽点名的李嗣业之外,其他人都是杨国忠精挑细选出来的。
封常清也去找过杨国忠,可他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被看上。
可没想到封常清的毅力很坚定,每天都会去找杨国忠,哪怕是杨国忠去了他处,封常清也会一直跟随。
甚至于等到杨国忠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招满了人手,开始返回长安城了,封常清也是一路跟随跋山涉水也不放弃。
这份坚定的毅力,在他那略带跛腿身形瘦弱的身体条件反衬下,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李嗣业等人都被其坚定的毅力所感动,主动帮其求情说话,杨国忠这才不得不给了他一个名额,将其带回长安城来。
此时杨国忠的心情有些忐忑,担心李云泽呵斥自己找个瘸子来糊弄。
未曾想,李云泽却是伸出双手扶住了他的肩膀,神色诚恳的说道“国忠,你为本王立下了大功劳!今后无论你犯下了多大的罪过,只要不谋反,本王都会饶你一次不死!”
“啊?”杨国忠楞了神,完全没弄明白这是怎么了。
李云泽自然不会跟他解释什么,转过身握住了封常清的手说道“从今以后就跟着本王,本王绝对不会亏待于你!更加不会让寺人辱你!”
因为身体原因常年遭受讥讽奚落的封常清大为感动,当即就是纳头便拜。
李云泽招募了百多个边军的消息,被高力士禀报给了李三郎。
忙着修道求长生的李三郎,对此却是毫不在意。
“区区百人,算得个甚?”
对于李三郎来说,他此时的心思都放在了因为备受压力,而逐渐开始蠢蠢欲动的太子李瑛的身上。
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八子主天下,嗣次子奉太上
李瑛能力平庸,可并非是傻子。
从李建成开始,大唐历代太子们的下场,他又不是不知道。
随着李三郎愈发的不待见自己,随着朝中最大靠山张九龄失势,他的危机感自然是越来越重。
武惠妃得宠之后,李三郎宫中的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相继失宠,而她们的儿子分别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三兄弟厌恶武惠妃,逐渐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太子党。
当张九龄被罢相,属于武惠妃一党的李林甫上位之后,三兄弟就知道大势已去,宫中朝中再无助力不说,还是死对头掌权。
这种情况下,三兄弟已然是逐渐成了惊弓之鸟。
然而事情还没完,就在大唐各地忙着春耕的时候,长安城内却是出现了诸多的童谣与字帖。
其内容都一样‘十八子主天下,嗣次子奉太上。’
十八子不用多说,就是个李字。
而嗣次子就很有意思了,李三郎众多儿子之中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李瑛一人。
因为李瑛是赐名,他的本名是嗣谦,而且还是李三郎的次子。
一时之间,朝野哗然。
奉太上那就更不用多说了,自然就是侍奉太上皇。
次子与太上皇,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想到谁?
当然就是李二了!
毫无疑问,这些传统技艺的手段所要表述的,就是李三郎的次子李嗣谦,要侍奉李三郎去做太上皇。
皇权时代里,皇帝最怕的就是这种事情。
正所谓无风三尺浪,这种时候那就是典型的宁杀错不放过。
议论纷纷的时候,让众人都难以想象的是,刚刚被提拔起来的李林甫,却是在大朝会上当众呵斥此事,并且说是奸人挑拨天家父子情,请陛下绝对不能相信!
所有人都知道李林甫是武惠妃扶持起来的,而且还刚刚被任命为寿王的王傅,毫无疑问是寿王的人。
可现在李林甫却是主动帮着太子求情,真是不可思议。
心中已然极为愤怒的李三郎,略带欣慰的看着李林甫。
觉得此人忠心不二,一心为公不愧是自己选择的新宰相。
秉公处置,不乘机陷害太子推荐寿王,李林甫的表现让李三郎非常满意,话语权自然也是越来越重。
下朝回到了自己的府中,李林甫在书房内接待了杨国忠。
端着茶碗喝茶的李林甫,淡淡的说道“回去告诉寿王,火已经点起来了,能否把水烧开,就看那边是否会主动跳进来了。”
杨国忠恭敬行礼“是,小的一定将相国的话带到。”
放下茶碗,李林甫打量着眼前的杨国忠,轻声询问“这事儿是你办的?就差直接点名道姓了,毫无文采可言!”
低着头的杨国忠心头愤怒,可也知道自己现在只是个小人物,只能是陪着笑脸连连应声。
只不过心中必然是想着,等老子上位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个老东西!
李林甫自然不会在乎杨国忠这种蝼蚁般的人物在想什么,他的目光看向了窗外,思绪自然也是随之远去。
童谣字帖这种事情,看似简单粗暴毫无手段可言,可却是对皇帝的心思把握的极为精准。
逐渐步入老年阶段的李三郎,最为看重的事情就是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屁股所做的那把椅子。
童谣和字帖,直接将对那把椅子威胁最大的太子送到了李三郎的面前。
无论是不是真的,最终的结果那都是一样,皇帝必将对太子极为厌恶加戒备。
这种时候若是太子行差踏错做了什么错事儿……
李林甫疑惑的是‘年纪轻轻的寿王能将人心看的如此精准?’
此时的李云泽,已然是带着王妃杨玉环出城去往了城外的庄子上休憩。
还让李白等人呼朋唤友,招呼王维颜真卿王昌龄等名仕好友们一起来寿王的庄子宴饮聚会,吟诗作赋的好不热闹。
明眼人都能够看的出来,他这是在避嫌,避开已然形成风暴的长安城。
只不过这种避嫌是必须要做的。
这一日,一众名仕们在庄子里开怀畅饮的时候,李云泽却是在书房内接待了武惠妃从宫中派来的信使牛贵儿。
“大王。”
牛贵儿恭敬行礼说道“娘娘已经准备妥当,就在这几日了。”
“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