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是有校尉大着胆子询问为何不去解救苏定方,李云泽也只是说一句‘他们还能撑。’
这个大胆的校尉叫做薛礼薛仁贵。
“将军。”
薛仁贵明显无法接受这个解释,他当即追问“末将不懂。”
“因为你只是个校尉,所以不懂。”
李云泽摆摆手“校尉只需做好校尉的事情,轮不到你管的事情不要管。今天跟你多说几句是在提点你,不代表你真的有资格去问。”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要在战场上做出决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上战场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战场上的胜负。”
毫无疑问,薛仁贵听的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他现在还太年轻,历练不足自然不懂其中的道道。
李云泽也没指望他能懂,只不过是出于好心提点一二罢了。
真正的原因不是军将们能知道的,因为大唐正在秘密的与薛延陀部做交易。
此时遥远的倭国那儿,杀性大涨的侯君集用血腥残暴的屠戮,震慑住了整个倭国。
声势闹的很大,可始终只是在边境一带虚张声势的高句丽,已经是被大唐看穿了其墙头草的本质。
剑南道的土司被大杀特杀,早已经被吓破了胆。
袭扰蜀地与陇右各处的吐蕃兵马,也是被纷纷击退。
这些次要战场的事情或许不重要,但是李云泽横扫安西四镇,打垮了吐蕃人的主力军团的消息,传到薛延陀等部的时候,却是引起了海啸般的轰动效果。
按照联军原本的计划,吐蕃人可是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他们本该横扫安西各地,切断唐军补给线后带着昭武九姓以及各路杂胡北上,合围苏定方的唐军主力,从而凭借毁天灭地般的人数优势吃掉唐军。
可是现在,吐蕃人兵败如山倒的结果,是翘首以盼的援军没来,反倒是唐军的援军开了过来。
深知大唐国力强横的薛延陀等部,其实早已经有了跑路的心思。
李云泽按兵不动,就是想要保留他们那个‘拖垮苏定方,没了补给之后吃掉他’的念想,不让他们提前逃跑。
只要李云泽的援军出动,西突厥回纥薛延陀等部就会立刻跑路。
而薛延陀部则是很清楚的知道现在已经是大势已去,他们暗中联络大唐想要就此脱身。
国与国之间就是如此,今天的盟友明天就能成为战场上的对手,唯一能够确定立场的标准,唯有是否对自己有利。
暗地里的来来往往进行的非常隐秘,直到唐俭从薛延陀部的汗帐里发来了电报,李云泽才知晓李二居然把唐俭给派到薛延陀的汗帐去了。
毫无疑问,李二是一个非常有决断的皇帝。
当他嗅到了一口气吃掉西突厥与回纥主力的机会后,立马同意了薛延陀的所有要求,甚至还应下了下嫁公主。
李云泽对别的没什么意见,唯独对下嫁公主不满。
他非常干脆的给李二发了电报,表明了自己反对的态度。
李二的回电只有一句话。
‘缓兵之计。’
无论是李二还是李云泽,都很清楚西北之地是多么的辽阔,哪怕是将数十万唐军撒进去,也是杯水车薪。
一旦西突厥跟回纥的主力选择逃亡,那茫茫大地上去追杀的话,真的是要追到天边去。
现在薛延陀想要自保出卖队友,那这个机会就要牢牢的抓住。
别说薛延陀想要伏低做小给大唐做鹰犬了,就算是他们的汗说想要搞个‘地可汗’当当,李二都会毫不犹豫的进行册封。
稳住他们,确保能够消灭西突厥跟回纥就行。
李二的动作自然不仅仅是稳住薛延陀,由尉迟敬德与薛万彻等人带领的援军,也是通过天山南线绕行山口抵达了碎叶。
与援军同来的,还有行军司马杜如晦。
“这是陛下从长安城紧急送来的圣旨。”面色凝重的杜如晦,召集了包括援军在内的军中将领校尉,当众宣读了李二的圣旨。
圣旨的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任命李云泽为安西都护府大都护,统辖此时在天山南北各地的所有唐军。
此时战场上各路兵马众多,而且其中还不乏尉迟敬德,程咬金等身份地方崇高的宿将。
所以明确的确定统帅权,这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
随着圣旨一起来的,还有虎符与大印,甚至还有李二的佩剑。
李二的佩剑本名叫做龙渊剑,因为要避讳李渊的名讳,所以改名为龙泉剑。
之所以把佩剑都给送来了,唯一的目的就是用来震慑那些老将们。
仗着身份资历闹事这种事情,那真的是屡见不鲜。
平常的时候可以忍,可以纵容。但是此时关系到一战解决西北问题的关键时刻,李二是绝对不会容许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那些土豪门阀世家豪商们在乘机闹事,李二肯定是会自己过来。
明确了统帅权,拿到了圣旨虎符大印与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起源是汉武帝刘彻,他的佩剑叫做尚方剑。后世皇帝效仿的时候,无论自己的佩剑叫什么,基本上都是被称之为尚方剑。
当李云泽升起帅旗的时候,尉迟敬德与程咬金等人都是一脸肃穆的站在下首行礼。
有了他们带头,其他人自然更加不敢炸刺。
至于说为什么这等老将国公都愿意俯首,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圣旨虎符天子剑什么的,而是李云泽之前横行万里,扫空安西四镇的彪炳战功。
“诸位。”
端坐上首的李云泽压根没有说废话的意思“明日卯时造饭,辰时出兵!”
“唯!!!”
这次出兵讲究兵贵神速,所以只带了骑兵。
杜如晦留在碎叶统筹后勤,程咬金则是留下负责当地防务。
因为儿子程处默跟着出兵了,程咬金自然没什么好多说的。
西突厥与回纥,其实也想要跟大唐议和,哪怕是给大唐当鹰犬也可以。
毕竟在确认了强援吐蕃人败退之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把举世攻唐打不赢了。
三家都是暗地里与大唐联络,想要通过出卖盟友来换取自己部族的延续。
只不过最终是李二选择了薛延陀而已。
当然了,相应的战略欺诈也没停下,零零散散的依旧是在跟他们谈条件。
而西突厥与回纥,则是将被拖在伊犁河谷的大唐军团当做了筹码,想要换些更好的筹码,例如听调不听宣,例如获得更多的互市等等。
在一次次的私下里接触之中,他们王庭的位置也是逐渐被摸索了出来。
同时因为大唐援军迟迟没有动作,他们的戒备之心也是不可避免的逐渐松懈。
等到李云泽带着数万大唐铁骑,绕行夷播海的茫茫沙漠,越过多坦岭,突然从塔城附近出现的时候,他们直接就被打懵了。
毕竟说到用计什么的,这些游牧部落完全无法与中土相提并论。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世界大战(终)
憋了快一年火气的苏定方,这次算是打疯了。
原本他才是平定西域的主角,原本他才是威风凛凛的大功臣,原本都是他的……
可随着举世攻唐一起,原本手握大唐最强军团的苏定方,居然成了最为憋屈的一个。
一路追击到金山脚下,却是始终抓不到那些跑的跟兔子似的西突厥。
后来哪怕是回纥与薛延陀来夹攻,苏定方依旧是有信心战而胜之。
可这些部落不讲武德,不搞正面决战只是不停袭扰,还跑去断他的粮道。
苏定方也是没有办法,什么样的军队被断了粮道都只能是先后退再说。
跟西突厥回纥还有薛延陀的缠斗,就像是沙漠里的流沙,空有一身的力气却是受限于地形与补给,怎么都施展不出来。
退到伊犁河谷之后,更是被李二密电要求留在这儿拖住三大部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