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边配合着当地土司袭扰整个剑南道,蜀地这儿出维州,松州等地袭扰蜀地。
陇右道这里更是全线出击,从西海两侧冲出来猛攻陇右道,试图切断唐军后勤线。
再有就是西域这边,吐蕃全面下山,从可可西里等地冲向且末,精绝等地。
从班公错等地冲下山直奔于阗与疏勒等地,同时派遣大军奔向大小勃律,切断程咬金的后路。
吐蕃一口气就出兵数十万,试图一口将在西域的唐军全部吃下。
大唐为这场世界大战准备多年的时候,各国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同样在做着准备。
这种事关生死的大事情上,没有人是傻子。
大唐想要各个击破,人家自然是要选择‘对付这等邪魔外道,大家不用讲什么江湖道义,一起并肩子上!’
消息传到长安城,李二已然是让长孙皇后准备盔甲,他要亲征西域了。
然后,倭国开始发飙袭击大唐租借的矿区。
高句丽动员兵马在边境线上活跃,有窥视幽州的意图。
百济的水师甚至出现在了山东外海。
一时之间,整个大唐的边境线上几乎处处烽火。
这下李二没办法亲征了,他得坐镇长安城稳定人心。
一批文官上奏,说请止兵戈与诸国议和。
他们认为大唐穷兵黩武惹得诸国齐攻,此乃不祥之兆,皇帝当下罪己诏云云。
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少这些人,毕竟世修降表的始终都在。
只要他们还在,这种事情永远都无法避免。
对于这些人,反倒是魏征出头怒骂,说他们简直就是丢尽了大唐的脸面,而且魏征还主动要求带着家中子侄去戍边。
李二难得有了好心情,对魏征也是大为赞赏,说是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
当然了,还轮不到魏征上战场,大唐的武勋们还没死绝呢。
李靖也不窝在家里写兵书了,连夜入宫与李二以及一众勋贵们商议对策。
通过电报与前线的李云泽,苏定方,程咬金等人连番商议之后,大唐终于是做出了应对。
首先是让张世贵,常何等人加快征兵练兵的速度。
然后让李勣应对高句丽与百济,让侯君集摆平倭国。
接着是让李孝恭等人出马,去往剑南道应对吐蕃与当地土司。
由李靖等人北上草原,威慑薛延陀等部后路。
安排李道宗等人去往蜀地,应付吐蕃的袭扰。
段志玄去陇右道维持西域大军的后勤。
再之后,就是最为关键的西域了。
西域急需援军,可由谁做第三波的主将却是让人犯难。
能派的都派出去了,剩下的像是尉迟敬德,薛万彻等人都是猛将,做主将却并不适合。
而秦琼与柴绍等人病的厉害,起床都有困难压根没办法远征万里。
张亮等人,更是早已经被放弃。
一番寻找下来,居然找不到合适的大将了。
长孙无忌等人建议让李靖去,可李二深思熟虑之后拒绝了。
他最终下令,由尉迟敬德与薛万彻等人分别率领援军去西域,同时任命杜如晦为行军司马,去接替李云泽掌管后勤诸事。
李二选择了李云泽为三师将军,负责统帅援军去解除西域危机。
他坚信这位奇人有这份能力!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世界大战(二)
长安西站,一座类似宫殿风格的火车站。
自从唐军开始光复西域,这里就成为了整个大唐最为繁忙的地方。
每天都会有数不胜数的马车运来各种物资,再由扛包工们送入车皮里发往西域,风雨无阻。
随着西域战事突然吃紧,这里也是愈发的繁忙起来。
这天大批携带着行装的军士汇集到了站前广场上,按照队伙分列。
这些都是张士贵从河北等地招募来的军士,他们的训练甚至都还没有完成,就被送来这里准备上车前往增援西域。
没办法,前线战事激烈急需增援,长安城左近的数十万大军大都已经被派遣了出去,现在只能是有一个是一个统统送往前线去。
虽说是新兵,可大都是燕赵之地的壮士,各个都是人高马大身形魁梧。
每个人都携带着沉重的行李,基本上重量都在百十斤左右。
除了随身携带的兵器与甲胄之外,还有棉被毛毯,棉衣皮靴,袜子内衣帽子,军用口粮辅食多功能工具袋,火折子饭盒水壶脸盆牙刷雨披胶鞋绳子毛巾等等等等。
在李云泽的主导下,这个时代的唐军后勤水平,甚至已经达到了后世的一战标准。
别的不说,至少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坐在灰泥地上的军士们窃窃私语,有兴奋有担忧有期待各种情绪都有。
“薛礼。”
什长招呼一位年轻的新兵“去帮厨。”
年轻的薛礼面色一僵,他来当兵是为了回复先祖的荣光,可不知怎么的没事就叫他去帮厨,真是郁闷。
虽然很不爽,不过薛礼还是领命起身,去往了营团伙头营。
火车站可提供不了两千多人的伙食,运送他们的火车估计得下午才能出发,那午饭就只能是自己解决了。
“薛礼来啦。”火头军的临时营地里,一众火头军与各队的帮厨们见着薛礼,都是热情的招呼他“快去切肉。”
薛礼应了一声,走到案板旁拿起了厨刀开始剁肉。
军中吃食自然没什么精细可言,所谓切肉其实也都是草草剁成大块就行。
有相熟的火头军扛来了大块的牛排放在薛礼的面前“这是李家庄牧场送来的,说是要让所有出征的将士们都吃饱吃好。”
“昨天不是吃过陛下的赐宴了吗。”
握着厨刀的薛礼一边剁肉一边无奈的回应“昨天我才帮过厨,为什么还让我来。”
“谁让你刀法好,力气大呢。”
火头军笑呵呵的说道“我看你不如就转入火头军算了,咱们这儿别的不好说,可吃喝方面绝对是最好的,天天吃肉啊。”
薛礼猛然顿住了手中的动作,转头神色认真的盯着火头军“我薛仁贵从军不是为了吃肉!我是争取立功扬名,衣锦还乡为先祖迁坟!”
薛仁贵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子弟,他祖上是河东薛氏,从曾祖父薛荣到父亲薛轨都曾在北魏北周大隋为官。
只不过薛轨死后家道中落成为了寒门,他只能是以种田为业做个农夫。
年初的时候打算将祖坟迁回老家去,他老婆说了争取功名,衣锦还乡之后再迁坟的那番话。
薛仁贵老婆是柳银环,可不是王宝钏。
他也没有一个叫薛丁山的儿子,自然也不会有一个叫做樊梨花的儿媳妇。
当然了,三箭定天山这些事迹的确是真的。
见着薛仁贵发怒,火头军讪讪走人,再也不敢提让其入火头军的事儿。
这支兵马吃过午饭,又在广场上等候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开始动身进入车站开始登车。
先是将随军马匹牲畜以及大型装备给送上货车,之后军士们列队分别上了不同的客车车厢。
客车车厢用李云泽的目光来看,那就是非常简陋。
金属底盘上面搭建着的是木头制作的车厢,内里除了炉子之外就只有一排排的简陋木椅。
只不过,在大唐军士们看来,这已经是不敢想的享受了。
最起码,他们不用依靠自己的双脚走上几千里的路去战场。
尤其是在那些做什长伍长的老兵们看来,这些木椅能坐能靠还能躺,在车厢里也无惧风霜雨雪的侵袭,甚至在车上还能吃到热食,这就是最好的享受了。
枯燥的旅途之中,除了吃饭如厕之外就只剩下了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响。
眼见着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关中平原转为山丘土塬,闲来无事的军士们,开始说笑玩闹起来。
薛仁贵这儿,同什的军士们在说三师将军李云泽的事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