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西突厥牧民这边,天冷的时候只能是抱着羊羔打……取暖。
如此充沛的物资供给保障之下,唐军只要不是烂出天际线,几乎不可能失败。
而唐军,恰恰是这个时代最为强悍的军团。
因为军士们可以凭借战场上的战功而获得身份地位上的提升,不至于被军将们给抢走自己的功劳。
同时他们的家中生活富裕,无需担心自己在外打仗,而家人却是被生生给饿死在家里。
没错,说的就是宋之禁军,明之军户。
宋明时期那种武人被文官集团打压到连人都做不成的事情,在汉唐事情可不会存在。
大唐哪个文官敢说以文驭武,让军士们吃草去打仗,打赢了功劳是文官的,打输了军士们去背黑锅,那他在朝堂上就会被勋贵集团给痛击。
在大唐这儿,就算是世修降表,堪称汉X之祖的那家人,也不敢说这种话。
十五万唐军在前线作战,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辅兵民夫更甚此数。
为了养活这些人,更加是要让他们吃的好住的好行的好,那是需要耗费极大精力的。
李云泽对于这些事情,做起来完全没有难度可言。
除了能力与经验,以及这些年来技校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帮助之外,李云泽还拥有超级计算机的平板电脑作为辅助工具。
想知道什么,直接查阅储存资料就行。
西域这儿地域广阔,十五万唐军撒进去也算不得什么。
他们不断向前推移,后勤补给线自然是逐渐拉长。
高昌已经不叫高昌了,李二将这里改名叫做了伊州。
此时这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成为了一个诺大的物资存储中心。
火车将无数的物资运送过来,充分展现了大唐那可怕的生产与运送能力。
可出了伊州再往前送,那就立刻从初级工业时代跌落到了中世纪的水平,完全依靠马车进行输送。
马车与挽马都不缺,可路线太长了,每次运输队出发都是浩浩荡荡的队列。
这天又是运输队出发的日子,三千名唐军护送着由超过一万名辅兵运输的庞大车队去往数百里地之外的庭州。
庭州这里也是很有名的地方,原本这里叫做轮台国,汉时被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灭。
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军屯,也就是轮台驻军,此后这里就成了西域都护府所在之地。
庞大的队列出发的时候,李云泽示意道路旁的军乐队开始演奏。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李云泽自己创作的纯音乐,他将其命名为《遥远的旅途》。
无论是意境还是音色,都非常符合出征将士们的心情。
每次有兵马从伊州这里出发的时候,李云泽都会让军乐队演奏这首曲目,用来为将士们送行。
西域遥远,将士们远离家乡来到这儿,为的是用铁与血为中土光复汉时之地。
雄浑的乐声撼动着心灵,将士们神色肃穆缓缓策马而行。
城外工地上的那些俘虏们,也是默默的看着唐军出征,听着那撼动心灵的音乐,他们的心中唯有艳羡。
相比起自己的辛苦人生来说,唐人简直就是过的神仙般的日子。
苏定方进军速度很快,前锋现在都已经打到了碎叶,正在与西突厥鏖战。
这一路上他灭国无数,打击西突厥与众多杂胡部落,抓获了大量的俘虏。
俘虏大部分都被送回大唐,去填补各处矿山与种植园的缺口。
还有一部分则是被李云泽给留了下来,用来加班加点的修建铁路公路。
李云泽估摸着到了年底的时候,就能把铁路修到轮台与车师国去,这就是将后勤补给线给向着前线延伸出去千余里之多。
至于车师国,其现在属于轮台所辖,而日后这片地方的名字叫做乌鲁木齐。
这里也是丝绸之路北线的交通要道。
送走了运输队,回到城里的李云泽,却是收到了苏定方发来的紧急电报。
苏定方向李云泽通报说,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派出了一支精锐兵马前来突袭伊州。
毫无疑问,乙毗咄陆可汗也是懂得兵法的。
先行将苏定方的主力军团吸引到遥远的安西四镇那儿拖住,跟着让从金山那儿潜行过来的精锐横渡沙漠,直接攻打唐军最为重要的后勤重镇伊州。
只要能够攻陷伊州,不但能够缴获海量的各种物资,而且还能切断前线唐军主力的后勤补给。
乙毗咄陆可汗算的清楚,苏定方的主力远在安西四镇。
相隔几千里路,得到消息的时候起码也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情,那时候早就攻下伊州了。
很明显,乙毗咄陆可汗并不清楚唐军有电报可以瞬息之间传递消息,也不知道唐军的情报能力很强,早早的就得知了这个消息。
只不过就算是得知了消息,哪怕苏定方不顾一切的回师救援,这么长的距离没有个月把时间也回不来。
此时伊州境内的驻守唐军只有四五千人,辅兵与民夫倒是有好几万,只不过他们的战斗力堪忧。
很多人都向着李云泽紧急建议,让他赶紧的将之前派出去的那支运输队召回来,至少能够增加三千人的正规军。
可李云泽却是干脆的拒绝了。
他拒绝的理由,在众人看来非常奇葩“若是召回来,把突厥人给吓跑了怎么办?”
之所以有这种说辞,不是因为李云泽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可以拎着根棍子就能横扫千军。
而是因为,他断定突厥人不清楚铁路的恐怖运输能力。
“前边苏定方的兵马是来不及回来了,可后面的唐军多的是!”
第四百五十七章 光复汉时故土
乙毗咄陆可汗不知道什么是电报,也不懂火车的运输能力有多么的恐怖。
他按照冷兵器时代的标准模式去思考,伊州这儿已然成为了自己的美味猎物。
前线的唐军得不到消息也来不及回援,而后方的唐军更是远在万里之外。
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自己这边,这把优势在我!
按照冷兵器时代的思维与行军能力通讯能力来说,的确是西突厥占据了优势。
可问题在于,李云泽通过电报当天就与远在长安城的李二取得了联系。
李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决断,安排程咬金统帅一支援军立刻出发,还任命李云泽有权指挥所有的援军。
同时驻扎在兰州瓜州等地的守军也是紧急动员,即刻寻找火车去增援伊州。
所有的援军什么后勤物资都不用多带,只带兵器甲胄战马等就行,反正伊州这儿什么后勤物资都有。
整条铁路线上所有的货运火车全部停运,扔下里面的物资只装人马直奔伊州而去。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从瓜州来的两千援军就抵达了伊州。
吃完饭的时候,驻守嘉峪关的两千援军,坐着火车抵达。
到了第三天,甘州与凉州的数千援军到来。
此时唐军的正规军已然超过了一万五千人之多,而且后续兵马还在急速增援的途中。
整个陇右道能够调动的兵马,在四五天的时间里几乎全员抵达了伊州,正规军的总兵力迅速膨胀到了三万余人。
而这个时候,乙毗咄陆可汗派出的奇袭伊州的兵马,才刚刚翻过了折罗漫山,距离伊州还有数十里。
第六天的早上,全军饱餐一顿,随即在李云泽的带领下出发,浩浩荡荡的直奔折罗漫山而去。
当西突厥的人遇上这支唐军的时候,带队的贵人真是被吓到了。
他得到的情报是,伊州这儿正规的唐军绝对不足一万人,可眼前的这支唐军至少好几万!
这么多的唐军,难道是从天上飞来的不成?
以这个时代的大唐科技水平来说,跟飞过来的没什么区别。
数千里路,几天的时间就能赶到,差不多也就是飞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