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一切的源头都是来源于李云泽,只要干掉了他,后继无人的宣武军很快就会陷入内乱之中,自然也没人会再去抢走豪强世家寺庙等等手中的利益,然后去分配给贫苦黔首们。
针对李云泽的刺杀次数太多了,甚至据传许多豪强世家寺庙联手开出了十万贯的赏钱,只为李云泽的项上人头。
对于这种跟自己比拼财力的事儿,李云泽当然是以财力回击。
他直接将价格翻倍,提升到了二十万贯,在各地张贴布告告知那些刺客们,只要能够指认出幕后指使者,不但能够被赦免无罪,而且还能得到双倍的奖励。
江南的豪强世家寺庙们,哪里遇到过这种事儿,慌乱之间被李云泽抓住把柄,接连打掉了好几家。
然后他们回过神来,再度提升价格进行反击。
李云泽当然无所畏惧了,哪怕是从三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家族,也没办法跟他比拼财力。
农耕时代的财富再多,也无法与工业时代相提并论。
两边不断互相加价,最后价格甚至提升到了百万贯之多。
最后江南的豪强世家寺庙们加不下去了,因为无数红了眼睛的武夫百姓们,疯了似的寻找他们的踪迹。
就连他们原本视为心腹的仆役们,圈养着的死士们,家族中的族人们,甚至二房三房等等兄弟们,也都为了巨款而直接选择了出卖。
检举掌控家业的大房,不但能够自己脱身无罪,还能拿到海量的奖赏,换做是谁都会这么做。
随着诸多豪强世家寺庙的覆灭,江南之地也是逐渐的安静下来。
安排好了在江南各处建设学舍,推进三舍法的落实后,李云泽动身西行,沿着大江去往了荆湖之地。
还是那句话,唐末的荆湖之地不是后世的荆湖之地。
这个还带的荆湖一带开发程度不高,到处都有大片的树林湖泊水泽。
至于说遍布其中的各种野生动物,更是数不胜数。
李云泽就见着了成群结队的豺狼虎豹,见着了爬满了岸边的鳄鱼。
在后世这些都是保护动物,而在这里却是泛滥成灾。
这些猛兽的存在,对于当地的百姓也是威胁。
所以李云泽命令大军沿途清剿,结果就是军中肉食供应大幅度增强。
除此之外,他还下令烧毁密林,填平水洼沼泽,拓展道路等等,尽可能的改善当地的生存环境。
在集群活动的人类面前,各类猛兽们若是不逃走,那就只能是沦为上餐桌的下场。
至于说沿途各地的藩镇州府县,基本上都是望风景降。
没办法,横扫江南之后的李云泽,已然是有了一统天下的姿态。
其战无不胜的威名,以及有仇必报的性格,让沿途实力弱小的藩镇们生不出抵抗的心思来。
李云泽也不是来打仗的,他来荆湖之地是来推动开垦的。
北方人口众多,尤其是关中之地更是到了无力分配永业田的程度,直接导致了府兵制度的消亡。
当然了,豪强世家与寺庙皇族的肆无忌惮,导致军士们出征在外,为国征战多年,回家之后却是愕然发现自己家的田地被侵占了,也是府兵制消亡的重要原因。
简单总结就是,北方人多地少,而南方未开发的肥沃之地却是有很多。
尤其是荆湖之地极为富饶,在后世有句话叫做‘湖广熟,天下足。’
至于再往后的还有东北的黑土地,那更是远远没到开发起来的程度。
李云泽打算迁徙北方过多的人口,将他们迁徙到江南,到荆湖,到东北黑土地上去。
再往后,要四面八方的开枝散叶,直到世界的尽头。
第三百六十四章 神龙腾跃起东方,紫气盈空照大江
李云泽不断退役麾下军士,将他们安置到各地衙门与村镇之中。
取而代之的,是以服役期间免除赋税所征召而来的良家子。
不是谁都能来的,首先得是在三舍法所建的各地学舍内上过学,其次是家中有产业。
这个产业的基础,就是李云泽给每个人所分发的永业田。
有文化有恒产的新府兵们,或许武力值上不如那些老油条的职业武夫们。可其稳定性却是武夫们所无法比拟的。
至于战斗力,在配备了全套的武装,外加严格的训练之下,差距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他在荆湖之地待了大半年,安排好了当地诸多事宜,之后北上出南阳入东都,将整个中原之地彻底纳入手中,最后回到了他忠诚的汴州城。
汴州城越来越繁华了,长时间的和平安宁的环境,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再加上清除诸多污秽,生产力的增强自然使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已然占据中原,两淮,荆湖,江南,岭南等地的李云泽,雄踞天下之姿已显,许多人才主动来投效不说,就连四周的小势力们也是纷纷投诚。
卢携离开了长安城,主动来到汴州投效李云泽。
这个时候的李云泽,已然不需要在朝中有什么代言人。
深知改朝换代就在眼前的卢携,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大唐来投奔。
他接受了李云泽的建议,宣布范阳卢氏直接分家,各房各户自立门户,从此以后不再以家族相称。
在这个时代来说,卢携的这种做派基本上算是大逆不道,可哪怕如此也没能得到李云泽的绝对信任,仅仅是做个寻常工作。
毕竟李云泽对所谓五姓七望从未有过丝毫好感,能给卢携一条活路,也是看在他长期效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
真正得到他重用的,是郭崇韬,敬翔,李振等等出身寒微,或者是寒门之后的年轻人。
以节度使行营为名,组建起了一个小朝廷来处置诸多事务。
许多人都建议李云泽可以对大唐取而代之,只要大军入关中进了长安城,那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可李云泽却没有接受这些建议,而是选择先行将各地不臣都给打平再说。
兵精粮足实力强大的宣武军,先是向东出击打垮了平卢镇,夺取了关内规模最大的养马场。
之后更是联合魏博军北上,接连消灭降服了横海镇,成德镇,义武镇等等北地诸藩。
眼见着李云泽已然势不可挡,那边刚愎自用的李克用,总算是接受了朱温的和解,联络代北沙陀部,以及契丹部等部落形成了第三次反李云泽包围网。
李克用出河东,朱温出义武,契丹与卢龙等藩镇兵马出燕地一起来攻。
让众人感觉意外的是,李云泽并没有带着主力去迎击实力最强的李克用,而是北上去了涿郡迎战卢龙镇与契丹部落。
两边在燕地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骑兵大会战。
李云泽主动去打契丹,原因在于他们是契丹。
在这场大战之中,人数上处于劣势的李云泽,先是用银弹攻势搞垮了卢龙镇。
跟着亲自带领具装甲骑冲击契丹骑兵,一战击溃之后更是一路追击数百里,斩获无数。
契丹头人耶律撒剌战死当场,部落里的男丁几乎损失殆尽。
失去了大部分男丁的契丹部落,被打断了蒸蒸日上的势头,很快就淹没在了四周众多部落的吞噬之下。
此战之中有个名为耶律阿保机的契丹少年,在他的初阵上就被无穷无尽的具装甲骑所淹没,没有人会知道他日后建立了诺大的辽国。
打垮了契丹人,李云泽随即转向直奔代北,依旧是银弹攻势开路,先行将朱温手下的众多将领军士收买,逼迫朱温不得不亲自来到李云泽的大营外负荆请罪。
李云泽拿着他带来的荆条,狠狠抽了他几十下,直到后背上血肉模糊的朱温晕过去,这才停手。
“送他去倭国,这辈子都不许回来。”
看似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反李云泽包围网,几场大战下来就已然是分崩离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