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李云泽是不相信这些太监们花光积蓄甚至借钱来打点进入内帑,是为了尽忠职守为皇帝看守好小金库。
看着王承恩带人拖着那些哭喊求饶的太监们出去审问,李云泽心头想着的却是曹化淳。
“东厂提督曹化淳曹公公办事,啧啧~~~”
做这种事情,还是由曹化淳出面最好,毫无疑问的名场面。
只可惜调曹公公回京的信使出发没多久,等曹化淳回来哪怕快马加鞭也至少得是半个月之后。
李云泽实在是等不了那么久了。
从审问上来说,东厂与锦衣卫那都是专业级别的。
并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就从那些看守内帑的太监们家中,查抄出来了上百万两的现银,这还不包括田地古董字画家宅等等。
对于这些偷油的老鼠,李云泽只给了一句话“统统归入魏逆处置。”
阉党需要三司会审,定下罪名再开刀,这是尊重大明律。
可皇宫里的太监们不需要,他们都是皇帝的家奴,想要如何处置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明朝皇帝每年内帑收入几百万两,皇宫开销一年上百万两就到顶了。
就算是经常拿钱出来补贴朝廷,可这么多代的皇帝下来,积攒的必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要说全都是被魏忠贤给弄走了,李云泽是不相信的。
之前历代看守过内帑的太监们,全都要严格追查。
这一刻,李云泽愈发希望曹化淳曹公公能快点回来了。
锦衣卫与东厂番子们非常忙碌,魏忠贤倒下了,带下去的是一整个规模庞大的阉党。
李云泽参考史书给出的名单很多,这些人与魏忠贤一样,也都是被抄家。
查抄出来了大量的现银与黄金。
银子全都送去了内帑,因为白银在现代世界里卖不上价格。
黄金才是各个平行世界里通用的硬通货。
现代世界,李云泽的皮包公司办公室。
坐在椅子上的李云泽,点燃根香烟,默默的看着眼前金光灿灿的黄金。
这里是足足一万两黄金,换算过来足足有373公斤之多。
全都是重新熔炼,没有丝毫标记的金砖。
“给当铺太吃亏了,最少亏三分之一。”李云泽冥思苦想“这都是大明百姓们的血汗钱,至少得给他们带回去足够的物资作为回报。”
他这么着急过来换钱,当然不是为了自己享乐,纯粹是因为天灾人祸越来越严重。
各地的旱情越来越严重,粮食减产导致活不下去百姓成为流寇,外加一年比一年多的各种天灾,李云泽现在急需大量物资给大明输血。
历史书上写的很清楚,这一轮的旱情从崇祯元年一直旱到了崇祯四年,期间夹杂着各式各样的衍生灾害,像是江浙台风损失了近十万百姓。
崇祯五年的时候,各地大雨导致洪灾,河水决堤毁坏无数。
然后从崇祯六年开始,又是新一轮的旱情,夹杂着各种灾害直到大明灭亡。
李云泽现在急需物资,大量的物资。
现代世界恐怖生产力之下,当然不缺物资,可购买这些物资是要钱的。
黄金再送去当铺,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去银行!”李云泽伸手将香烟掐灭在了烟灰缸里,起身就开始搬运金砖去租来的车里“这可是黄金,走哪都是硬通货。”
驱车来到一家著名银行,戴上墨镜与帽子的李云泽,大踏步的走了进去。
“找你们经理来。”面对接待人员,李云泽的气度十足“有大生意商谈。”
客户上门,银行的态度很端正。
李云泽被请入了VIP室,一位业务经理接待了他。
“什么都别问。”李云泽抬手打断了经理的寒暄“我说,你回应就行。”
“贵行是否接受贵重金属代存业务?”
“当然。”
“价格怎么计算。”
“以当日国际黄金平均价格,折算汇率之后计价。”
“是否能保证客户隐私。”
“先生,您可以开设一家离岸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开设贵金属代持账号。财务走公司账目,不涉及私人。”
李云泽满意点头,向着业务经理伸出手“给我张名片,等我电话。”
银行不会直接收取黄金,他们这方面的业务叫做贵重金属代持代存什么的。
简单说就是,黄金存在银行里,需要钱的时候按照价格汇率什么的将钱款转入相应的账户,代持黄金就会相应的减少应对钱款的一部分,成为银行的了。
李云泽的动作很快,在这座金融系统非常发达的城市里,找到一家专门的服务公司,花上一笔钱开设了几家离岸公司。
账户什么的都开设完成之后,李云泽拿着名片给那位业务经理打了电话。
“过来收货。”
第七章 厂公曹化淳
373公斤的黄金,按照现在的国际金价与汇率折算,足有一个小目标还多。
办理完所有的手续,钱款到账之后,李云泽看着账户上那一连串的数字,略微有些失神。
毫无疑问,他这辈子活到现在就没见过这么多钱。
李云泽非常诚恳的道谢“感谢大明百姓的支持,我是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的。”
这些都是大明百姓们的民脂民膏,李云泽的道德底线在那摆着,绝对不可能自己拿来肆意挥霍掉。
有了钱,李云泽开始考虑需要为大明买什么。
大明世界里,接下来将会是一场持续二十年的大旱,持续的旱情导致了欠收,没有粮食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
毕竟此时的大明,算是各种隐户等等,总人口数估计接近两亿之多。
这么多人天天都要吃饭,粮食不足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李云泽的常识告诉他,应对旱灾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大量的水。
坐在皮包公司的椅子上,李云泽点燃根香烟。
“海水淡化?投资太大,技术门槛太高。”
“南水北调?工程量太大,我真干不了。”
“抽取地下水?杯水车薪,不够用啊。”
一连提出了几个方案,可惜都不合适。
冥思苦想的李云泽,干脆打开办公桌上的电脑,登陆论坛发了一张‘如何简单高效的缓解旱情’的提问贴。
等他出去吃顿饭再回来,万能的网友们已经给他提出了诸多的解决建议。
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建议,真正吸引李云泽关注的,是一位大神提出的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实际上就是人工增雨,使用直接作用于云层之中的催化剂,从而引起降雨。
大旱之年的确是降雨偏少,但并不是说就天上就没有云层了。
就是数量与厚度达到降雨的程度还不够。
使用人工降雨的话,可以有效加强降雨量,对于饱受旱情折磨的田地来说,这就是救命雨。
相比起南水北调,海水淡化什么的,人工降雨的成本不高,使用上也是较为方便。
李云泽当即开始查看相应装备的价格。
全套系统的装备价格并不贵,不使用飞机而只用地面发射的话,几百万就能拿下。
而且地面监测系统,雷达什么的李云泽也不打算要,拿过去了也没人会用,价格上会更加便宜。
真正算得上贵的,就是催化剂。
每次人工降雨发射的催化剂,大约是在五十万左右。
下个十场雨,一个头等奖就没了。
相比于缓解旱情带来的好处,这点开销可以忽略不计。
李云泽没有犹豫,当即就以公司的名义订购了两套。
暂时解决了这个重要的问题,心态放松的李云泽,又开始考虑如何为大明百姓们增加食物供给。
直接买粮食没问题,可大明的人口基数摆在那儿,数以亿计算的百姓需要几十年的食物供应,这得花上多少钱才行?
大明的黄金可不是无限制供应,那是有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