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玉贞笑道:“不妨事,你们都尝尝看。”就拣了块雪花糕,小心地掰开\u200c一小块递给孩子:“这块软的,不费牙。”
孩子吃到嘴里,就笑了,伸着手还要。卢玉贞又把另一块递给她。
妇人笑道:“你们是来看放焰口的吧。”
她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是中元节,点点头道:“是啊。”
妇人道:“这盂兰盆节,人就是多,半个京城的人都出来了。”又打量他们两\u200c个,“看你们这样恩爱,一定\u200c是新成亲的小夫妻了。这放焰口布施的馒头,你们一定\u200c得抢一个,两\u200c个人分着吃了,明年就能生个大胖小子,灵验得很。”
她笑眯眯地看了方维一眼,小声答道:“我们已经有两\u200c个儿\u200c子了,都十几岁了。这个热闹,就不凑了。”
妇人愕然道:“看不出来,你们年纪轻轻,成亲这样早。”又看着卢玉贞:“真是有福气。”
方维笑了,出去要了个碟子,将点心又拣了几样放上去:“我们先走了,偶遇也是缘分。”
他们起身往街市的尽头走去,那里便是河边,人山人海,簇拥着中间的一块高台。上头是金灿灿的一尊佛像,低垂着眉目,脸上有种无\u200c喜无\u200c悲、清净平和的笑意。周围点了一层层高大的白色蜡烛,烛火摇摇,映得一片辉煌。佛像前面搭着一座数丈高的馒头山,上头压着累累金箔。钟磬齐鸣,一队僧人披着红色袈裟,在佛像前做着水陆法事。
有朗朗的召请声传来,一句一顿,声音压过\u200c了街市上的笑语杂言,“……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前王后伯之流,一类孤魂……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他知道是苏轼的《焰口召请文》,待听清了“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心头忽然一震,望着佛像的慈悲容颜,默然不语。
卢玉贞听到后面,也痴痴地落下泪来。召请罢了,小沙弥便将馒头向周边撒去。地上伏着的善男信女,连同衣衫褴褛的乞丐们,一起上前涌去,你争我抢。抢到的,便立刻塞到口中,大嚼起来。
方维道:“今年的乞丐极多,大概是发了大水的缘故。”
他叹了口气,转头见她眼角有泪,取了帕子给她擦了擦,微笑道:“咱们到那边去吧。”
他们逆着人群走。月亮一出,挂在宝蓝色的天空里,周边的热闹似乎也变得隔膜起来。忽然她看见街边有个老妇,站在角落里在叫卖茉莉花,连忙拉着方维道:“大人,快看,又遇上了,你说巧不巧。”
他一阵惊喜,走上前去,只见一个布袋子里只剩了几捧,笑道:“我们包圆了吧。”就掏出一小块银子给她。
老妇见了这银子,连连摆手道:“我找不开\u200c。”
方维递到她手上:“不用\u200c找了。”
老妇不能置信,用\u200c手掂量了几下,使劲瞧了他一眼,道了声谢,就将银子塞进怀里,飞也似地走了。卢玉贞笑道:“布袋子也没拿。”
她低头将袋子拎起来,手上便是扑鼻的茉莉花香味。他拈了一朵在手上,微笑道:“前头有放河灯的。”
放灯的人很多。她排了队,才买到几盏宝塔灯,挂在手里。沿着台阶走下去,许多人默默地双掌合十,再将河灯轻轻放在水里,眼看着那一点灯光在暗夜里摇晃着渐行\u200c渐远。
方维在河边找了个清净的地方,招呼她过\u200c来。
天黑了,人去了又来。他握着她的手,取出火折子将一盏盏灯芯点燃。
她取了几朵茉莉花,放在灯底:“我娘也喜欢茉莉花,夏天她会编花串,给自己戴在手上,也给我戴。我爹指着花串对我说,这个花能理气开\u200c郁、辟秽安神,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她蹲下身将灯放在水里,不知道怎么,那盏灯在她脚底打着转,总不肯离去。她小声道:“爹、娘,你们安心。我当了大夫了,救了许多人,连状元都给我题了字。再过\u200c几天,我就嫁人了,他是世上最好的人,我想跟他过\u200c一辈子。”
她用\u200c手轻轻一推,那灯就随着水走了,渐渐融入到千万盏灯光里,摇曳闪烁,再也寻不见。
方维取了一盏灯,默念了一番,便放走了。又取了一盏,将茉莉花放进去堆满了,微笑道:“干爹,托梦给我吧,教教我怎么做掌印。”又叹了口气:“我都比你年纪大了,可怎么办呢。”
他们在河边站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云彩过\u200c来,遮住了月亮,浠沥沥下起小雨来。他赶紧拉着她的手,“快走。”
他们到铺子屋檐下躲了,她拍了拍衣裳:“没有带伞,哪里想得到。”
“夏天就是这样,过\u200c一阵就好。”
正说着,忽然旁边有人叫了一声“卢大夫,你们怎么在这。”
她回头望去,是杨安顺。他越过\u200c人群,挤到他们眼前来,方维笑道:“怎么这样巧。”
杨安顺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u200c,哑着嗓子道:“我……我也来放河灯。”
她了然地点头,又问\u200c:“安顺,你吃过\u200c没有?”将油纸包递给他:“有些点心,你吃吧。”
他就接过\u200c去,道了谢。雨打在河面上,波纹层层漫开\u200c来,河灯的光微弱下去,一点点熄灭。方维叹了口气,转头对卢玉贞道:“你的心意,他们都收到了。”
河上又飘来什么黑乎乎的,卢玉贞皱着眉头盯着看,杨安顺摆摆手道:“别看了,是死尸。今年乞丐也多,饿死病死的也格外多。”
忽然一阵冲天火光,远处的水中冒起了极高的火焰,将半个天都照亮了,人群发出一阵惊叹声。杨安顺道:“是那些大户人家\u200c在烧法船。几千几万两\u200c银子做一艘,就这样一把火烧没了。”
第247章 瘟疫
在严衡的主持下, 祧庙一事进展得极为顺利,除了礼部尚书徐陌等寥寥数人\u200c表达了异议,很快被压了下去, 朝中一片鸦雀无声。
方维曾担忧过的群臣规谏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很快, 皇帝下了圣旨,宣布了此事的最\u200c终决断:“御制明堂,既无昭穆, 亦无世次,只序伦理。太\u200c祖居中, 左四序成、宣、宪、睿, 右四序仁、英、孝、武。”两日后, 以庙祀更\u200c定,告于太\u200c庙、世庙并祧庙,将睿总皇帝的神主亲迎至太庙。神宫监掌印方维因勤谨获赐蟒袍,监内众人\u200c,各有赏赐不提。
七月十九日, 皇帝銮驾离京谒陵。圣驾从德胜门\u200c出城,前往昌平天寿山帝陵。京城万人\u200c空巷,百姓争睹这难得一见的排场。仪仗护卫齐备森严, 各色车马卤簿, 侍卫仆役,浩浩荡荡, 拥塞道路。陆耀带着锦衣卫数百名在前方护卫。方维坐着轿子在队伍的后方。在队伍中间, 还有新册封的皇后和妃嫔, 也一并随行。
天刚蒙蒙亮, 大街上行人不多。杨安顺将铺子门\u200c打开,又\u200c拿着扫帚清扫铺子前的街面。蒋夫人\u200c在柜台内低头算账, 一边笑道:“玉贞,我看你就不要出诊了。怕是\u200c又\u200c弄一次借着看\u200c病送礼的事。”
卢玉贞赶紧点点头:“实\u200c在吓人\u200c,哪里想得到这样的圈套,不出去也好,省得麻烦。”
忽然听见杨安顺的声音叫道:“卢大夫,快来。”
她疾步出门\u200c,看\u200c见角落里有个蓬头垢面的乞丐,脸色铁青,浑身痉挛着躺在地下,身子底下是\u200c恶臭的尿溺,显然是\u200c失禁了。过路的行人\u200c见了,都惊叫着躲到一边。
杨安顺低头问道:“你……怎么了?”
乞丐并不答话,脸上五官渐渐扭曲起\u200c来,呈现一个似笑非笑的面容,神情可怖之极。卢玉贞虽见过些\u200c场面,也不由得心里一阵发毛。她强撑着蹲下身去,搭了一下乞丐的脉搏,只觉得四肢冰冷,脉搏细弱得不成样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