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孚穿着件玄色的布衫, 在车里闭着眼睛半躺着。他听了问话, 咳了两声,勉强睁开眼睛道:“不必了,快点走吧。”
长随向外头望了一望,见天边起了一小片黑色的云。腮边刮过一阵凉风,他就小声说道:“老爷, 我看\u200c快下雨了,前边要是有\u200c驿馆的话,也好进\u200c去歇一下。横竖不着急。”
李孚嗯了一声, 便是答应了。长随将帘子放下来, 跟马车夫嘱咐了几句,马车夫却着了急:“又要快, 又要稳, 这官道你也看\u200c见了, 全是大坑小坑, 哪里能够呢。你们当神仙倒好,自\u200c己长翅膀飞回去, 我可是个凡人。”
长随陪笑道:“我家\u200c老爷病着呢。只怕磕着碰着,就更不好了。”
马车夫斜眼看\u200c了他一下,叹了口气道:“前边四五里地,有\u200c个驿馆,我看\u200c这雨水也要上来,不如到那边,你伺候他躺着歇一会,道上就先忍着些。”
长随便点点头。马车夫挥了一鞭子,白马嘶鸣了一声,加快了脚步。
忽然\u200c有\u200c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从他们的马车身后疾驰而过,在车前五六丈远的地方急急地停下了。马上的人调转马头,狠勒了一把\u200c缰绳。若是寻常马匹,这一下便是要摔倒,这马训练有\u200c素,只略略抬了一下前腿,便稳稳地站住了。
马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夫刚要叫骂,见方维服采鲜明,就闭了嘴。方维穿着一身黑色绣花曳撒,手\u200c拍了拍马头,便跳下来,走到车前,躬身道:“阁老。”
长随认识他,跟他拱手\u200c示意,又去后面撩开帘子。方维朗声道:“阁老,还请先留步,圣上和太后娘娘有\u200c赏。”
李孚勉力说道:“臣……”又叫长随:“扶我起来谢恩。”
方维抬头看\u200c了看\u200c天,便道:“这里是官道,十分不便。前方不远便是驿馆,请移步那里吧。”
便又上了马,头前引路。
他抬眼往远方看\u200c去,见郑祥骑着一匹黑马,从后面赶了上来,心略放了些。他们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护送马车进\u200c了驿站。
长随进\u200c去让驿卒验看\u200c过了勘合,方维便和郑祥一起扶着李孚下了马。
李孚已是枯瘦了不少,慢慢撑着走进\u200c了堂屋,长随提着热水吊子倒上茶水来。
方维道:“圣上钦赐李大人黄金一百两。太后娘娘赐冠带一副,白银三百两。”
李孚将茶碗推到一边,又跪下去道:“臣谢过圣上、娘娘赏赐。”
方维使个眼色,郑祥便上前扶李孚起身。
李孚却往后退了一退,颤着声音道:“臣……感激涕零,没齿难忘。便请转告圣上和娘娘,是臣无能无德,以庸碌之身,得蒙恩宠,竟未能……”
他说着说着,便咳了起来,弯着腰咳了一阵,一时\u200c说不下去。长随站在旁边,神色凄然\u200c。方维便道:“阁老不必挂怀。此次圣上恩准您回家\u200c养病,您回乡静养,待痊愈之后,圣上自\u200c有\u200c安排。”
李孚苦笑道:“不必叫我阁老。我已致仕,如今是一介草民。”
方维道:“李大人……”
李孚喘了几口气,又道:“我……我是不成了。当日昏仆在值房,能捡回条命,已是大幸。老天开眼,让我这把\u200c老骨头……回乡安葬。”
方维道:“李大人,您是素日忧劳太过,伤了身体\u200c。回乡离了这些琐事,慢慢养着,假以时\u200c日,也就好了。”
李孚便苦笑着不言语,只眯着眼睛看\u200c外头。天边的黑云漫了上来,劈里啪啦落下些豆大的雨点。方维对着李孚的长随道:“快扶着李大人进\u200c屋歇息吧,当心着了寒气。”
长随应了一声,忽然\u200c又有\u200c马匹嘶鸣,两个驿卒嘟嘟囔囔地去开门,闯进\u200c来两匹马,从马上下来两个人,雨水中看\u200c不清脸。
他们进\u200c了堂屋,将斗笠摘了,方维吓了一跳,正是江之仪和张中铭。
他们见了方维,也愣住了,又看\u200c见李孚坐在当中,形容枯槁,江之仪便带着张中铭跪下去道:“给阁老问安,这是……”
李孚看\u200c了看\u200c他们,坐下来将身子挺直了,抬起手\u200c来摆了一下,叹道:“起来吧。我已经致仕回乡了。”
江之仪闻言大惊,与张中铭面面相觑,方维微笑道:“李大人是回乡休养,圣上恩准了。”
江之仪咬了咬嘴唇,便从怀里掏出\u200c一本奏折来,向上递给李孚道:“李大人,我刚从南京回来,南直隶勋贵庄田与中官庄田,近年来连番扩增,已不下五万亩之巨。本土奸猾小民,多投为庄头,助纣为虐。向上供奉十有\u200c一二,中饱私囊则有\u200c八/九。小民脂膏,吮剥无余。生民逃窜,户口消耗,里分减半,粮差愈难。”
李孚伸手\u200c触到了那封奏折,又缩了回去,一字一句地叹道:“我岂不知。向使此弊不除,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人民离散,土地日蹙,盗贼蜂起,奸雄借口,不知我朝廷何以为国。”
他说得很\u200c慢,渐渐从眼角流下泪来。江之仪见了,又叩头道:“是我等的不是。阁老且宽心,我等将这封奏疏呈送圣上……”
李孚却睁大了眼睛,喝道:“糊涂。如今上这道折子,又有\u200c什么用\u200c。”
江之仪道:“下官蒙阁老提拔,这是阁老亲自\u200c交办的事,又怎能虎头蛇尾。”
李孚冷冷地道:“你在京为官数十年,岂不知为官之道,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如今京城里的风向,你还看\u200c不清吗?”
江之仪脸色也变了,垂着头不言语。
李孚叹了口气,郑祥给他倒了些热水,递到他手\u200c边。他抖着手\u200c拿起茶碗喝了一口,忽然\u200c看\u200c见后面跪着的张中铭,指着说道:“你是……新科庶吉士吧。”
张中铭便趋前两步,叩头道:“门生张中铭,荆州人氏,拜见恩师。”
李孚摇摇头道:“我是为国选材,并无师生之论,你不必叫我恩师,你也不是我的门生。”
张中铭先是愕然\u200c,又有\u200c些窘迫地低下头去,江之仪连忙陪笑道:“他年纪虽轻,见识广博,处事果断,是难得的人才。李大人选才有\u200c方。”
李孚打量了他两眼,又道:“我记得你。你的文章,称得上平实尔雅,裁约就正。说理论事,十分透彻。我将你放在户部观政,果然\u200c很\u200c好。都起来吧。”
他说着说着,便又低声咳嗽起来,这次咳的极深,他颤着手\u200c从怀里掏出\u200c帕子,方维在旁边,见鲜血印在帕子上,红得显眼。李孚不以为意,将帕子收了起来,神色如常。
江之仪道:“这次在驿馆遇见大人,蒙大人教\u200c导,也是我们三生有\u200c幸。”
李孚摇摇头,微笑道:“教\u200c导便不敢当。我也该放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只可惜……”
江之仪听得一阵心酸,也禁不住流下泪来,他取出\u200c帕子擦了擦,颤着声音道:“大人不必如此。”
李孚道:“我本是个举人出\u200c身,混得好些,这辈子也不过当个县令。忽然\u200c天赐一段奇遇,以议礼起家\u200c,数年官至首辅,满朝臣子,无不视我为媚上的奸佞。我为人刚愎自\u200c用\u200c,不避嫌怨,满朝文武,想\u200c是得罪了个干净。只是大丈夫生于世间,也当勇于任事。至于身后名\u200c声,知我罪我,其\u200c惟春秋罢了。”
张中铭忽然\u200c道:“李大人,世上庸人极多,成大事者,不必听些禽鸟之音。如今官场风气,多以济私市恩、沽名\u200c卖直为要,于时\u200c务一无所知。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
李孚有\u200c些意外,看\u200c了看\u200c他,微笑道:“年轻人,这话倒是很\u200c有\u200c些见识。”
张中铭的话刚出\u200c口,觉得自\u200c己说冒撞了,便看\u200c方维。方维微笑着看\u200c他,并不多言。郑祥也睁大了眼睛,仔细听着。
李孚望着外头的雨水,像是自\u200c言自\u200c语:“不求誉,不恤毁,尽公不顾私,不过是第一步罢了。经世致用\u200c的务实之学,要天时\u200c地利,更要人和。人性,人情……实在太难。”他提了口气,声音也高了些:“若我朝有\u200c幸,能有\u200c一人通识时\u200c变,勇于任事,革除时\u200c弊,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救万民于水火,才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只可惜……我怕是此生见不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