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便只做了祖母的拐杖,父亲的,便让给大哥二哥四弟五弟了。他笑眯眯地,直接把差事丢给了一直在一旁看戏的其他兄弟。
小吴氏没想到把自家夫君也拉下了水,三哥说笑了,你那五弟你还不知道,他哪里会这些
哎,五弟妹,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宋嘉然立刻给丈夫送上助攻,我夫君一开始也不会啊,但一想到,祖母走路不必再那么吃力,顿时充满干劲,这不,这就做出来了!俗话说,有心则灵,五弟平日最是孝顺,只要是为了父亲,只是做个拐杖,这点小事,肯定难不到他!
父亲,您也很想收到五弟亲手给您做的拐杖吧?宋嘉然问郑鹏。
郑鹏不由点头,他虽偏疼大儿子,但对着小儿子也是疼爱的,相比老三做的,他还是更希望收到小儿子亲手做的拐杖。而且,他年纪也不小了,这走了一早上路,身子累得很,若是能有跟拐杖,的确要好上不少
也不知为父有没有这个福气他这话一出,别说郑立昆了,其他几个也围了过来。
儿子愿为父亲亲手制拐!他们躬身齐道。
郑鹏立刻就欣慰了,手抚上自己的这几日没有打理导致有些凌乱的短须,好,好!
他们这边一齐说话的动静有些大,周围的人不由看了过来。
有差役躺在马车车辕上,边往那边看边往嘴里丢着花生米,头儿,这郑家可真热闹啊!
许解差半眯着的眼睛睁开,热闹?看来是还没累着!
他坐起了身,下了马车,走到一匹马前,翻身上去。
驾!马直冲着郑家人的方向奔去,在略过郑家人身边时,许解差一甩鞭子,吓得郑家人四处奔散。
吁!许解差扯住缰绳,嘴角狞笑,歇息好了?歇息好了那就上路!
大夏疆域广阔,有十六大州,北疆位于大夏最北边,距离都城所在的中州,有上千公里,途经云州、幽州两大州。
此次流放,从都城出发,到云州需要一个月多月的时间。
流放的队伍,在路上走了三天,也不过刚离开中州腹地。
这天,又是天还未亮,差役就甩着马鞭把流放的犯人叫醒赶路。
宋嘉然连忙收了垫在身下的草毯,折好放进竹筐里,又将竹筐背在背上。
这竹筐重量不小,里面不仅放了草毯,还有他们的包袱、草帽、竹碗、竹筷这些。但宋嘉然并没有让郑立晏帮忙背,因为他背后的那个更重,这几天捡的树枝、尖锐的石头都在里面。他前面还得抱个少康。
这些竹筐竹碗之类的东西,是前天他们路过了一片竹林,郑立晏去砍了几根竹子做成的。他自然是不会做竹筐的,这玩意,皎皎也不会。还是宋嘉然在系统商城花了五积分买了本手工艺的书,郑立晏照着上面做,才做成的。
照例还是先做好一个给老太太送去,但老太太不想背,就给了儿子郑鹏。
其他房瞧着有些眼热,但也不好意思直接让郑立晏帮着做,最后还是郑立全闷着脑去砍了几根竹子然后拿着竹子来请教郑立晏,郑立晏教了他,他自己做成后,其他人也有样学样的。
如今每房都有个竹筐。
宋嘉然喘了口气,他们昨日是歇在一座山脚下,此时走在这崎岖的上山路上,累得很。
郑立晏腾出一只手扶住她,我瞧着这天色不对,今日可能得下雨。
她一愣,如今已经入秋,秋雨却久久未至,若是下雨也很正常,只是,我怎么不知道,你还会瞧天色?
郑立晏伸手敲一下她的头,你看那儿?
宋嘉然的目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那儿是一颗大树,她走过去一些,才看清大树底下有着一堆蚂蚁正在搬家。
而且我之前看见了不少蚊虫在低空中飞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感觉身上有些黏糊他发现宋嘉然的眼神有些古怪,怎么了?
没什么你眼神可真好。他们走在山路上,离那棵树可有些距离呢,郑立晏居然能看清树下的蚂蚁!
噗嗤。皎皎在一旁没忍住笑出声来。她这几日也不用在前头扶住老太太了。少康被交到了他们这儿,钱氏得了空,便抢着要扶老太太。
郑立晏没忍住又敲了一下宋嘉然的脑袋,这人,怎么有时候这么脱线呢!
宋嘉然吐了吐舌头,她看了看天色,要是下雨的话,可麻烦了。他们如今在半山上,这条件下雨了都没处躲。
要不要和许解差说一声?她低声问道。
应该不用,郑立晏摇摇头,那些差役里,应该也有会看天气的人。
果然,如郑立晏所说,这天早上的行路,宋嘉然明显感觉到差役催促他们快点走的频率多了不少次。
这儿是山路,本就走得艰难,再一快,队伍里就有人怨声载道,许解差也不惯着他们,直言道不按时到达目的地,今儿个就没晚饭了。
他们的饭时,都由差役们所发,一天两顿,都不是些什么好吃食,只能勉强饱肚子。若是少吃一顿晚饭,等到第二天午饭就太难捱了。
这话一出,也没人抱怨了,都闷着头往前走。
这一天,连午饭都是边走边吃的。
一路上,宋嘉然他们也没闲着,她怕下雨的时候还没到能躲雨的地方,就想着做个蓑衣出来挡雨。一般来说,蓑衣多用棕榈叶或者蓑草来做,但她们没有这些,只能用捡的普通的草,性能肯定是没有用棕榈叶做的好的,但能挡一时已经不错了。
蓑衣皎皎没做过,但她聪明,宋嘉然趁着解手的功夫翻了下工具书,然后再和皎皎说想编织蓑衣时,假装灵光乍现提出了几个设想,皎皎立刻就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他们掉在队伍的最后,郑立晏一手抱着少康一手时不时拔着地上的草。宋嘉然和皎皎则手指翻动飞舞。
等队伍停住,许解差说找到了几个山洞,就地修整时,她们已经编出了四套蓑衣了。
宋嘉然将笨重的竹筐放在地上,还没喘一口气呢,就听见了一道声音,三叔,三婶,我娘让我来接少康。
第二十一章
宋嘉然回过头,来的正是蓉儿。
小姑娘原本也是精致的国公府小姐,在路上奔波了这几日,已是灰头土脸,衣裳脏兮兮的不说,脸上也有许多灰。
她局促地站在那,左手扣着右手。
虽不喜钱氏,但对她的孩子宋嘉然倒是没什么恶感。尤其是她两个女儿。
钱氏是个重男轻女的,有了少康后,对两个闺女就不闻不问,被判流放后,这一路上更是动辄打骂,偏生郑立勤也不管。
也不过六七岁的孩子,宋嘉然不欲为难她,从郑立晏怀里接过少康,抱到蓉儿身边。
你怎么才来啊!少康一落地,便冲着蓉儿吼道。
孩子都是跟着父母有样学样的,钱氏对两个女儿态度不好,少康自然也不会对两个姐姐尊重,他对待蓉儿英儿,不像对弟弟对长姊,倒想主人对仆人。
队伍刚停下,我就来了。蓉儿小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