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制的气声钻入耳朵,又轻又痒,梁映章不争气地紧闭眼睛,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溺毙在男人的雪松淡香里。
“对、对不起……”
怀中人的反应没有逃过宋清辞的眼睛,周围的灯火晃在他的侧脸,恰好照出了他眼底暗暗藏下的些许凌乱。
接下来,梁映章老老实实地不再动。
沉默了半路的宋清辞,忽然问道:“陆景襄脖子上的牙印是你咬的?”
第14章 和好
“嗯。”她点头。
“男女授受不亲,”宋清辞沉声道,“对任何男人,都不准再这么做。”
梁映章红着脸道:“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逃命来着。以前我差点被一条野狗咬,我就反过来把狗给咬了。”
不知是哪句话触动了宋清辞的笑点,他忽然放声轻笑起来。
后背感受到从男人胸腔传来的轻微震动,清朗的笑声近得仿佛是贴在她的耳边。梁映章不明白他在笑什么,身子前倾,往后回望。
金蓝的夜色里,侍郎一笑,比身后的火树银花还璀璨。
梁映章觉得他这副开怀轻笑的样子,比刚出炉热腾腾的饼还招人,谁看了都得迷糊,“兄长为了我差点打了小郡王,他不会来找你麻烦吧?”
宋清辞缓缓道:“他倒是敢?”
“小郡王好像挺怕你的?”梁映章回想起琼花楼里小郡王见到宋清辞时露怯的模样,混不吝的纨绔,竟也有忌惮的人。
宋清辞没有再回答,而是加快了马步。
灯火朗朗,夜色喧嚣,他们离开的背影,落在了不远处韩舒的眼里。
韩舒神色复杂地目光追随着远去的二人一马,他身边的同伴女子问道:“中郎将,那位不是相府的宋侍郎吗?与他同乘的那位女子莫不是傅尚书家的小娘子?”
“不是她。”韩舒很肯定道。
女子抱着双臂,有些看好戏的样子:“这就稀奇了,宋侍郎身着官服,与女子同骑一匹马过市,毫不避讳,看他们亲密无间的样子绝非一般关系,莫非是宋侍郎待娶之人?”
韩舒转向说八卦的女子:“谢琉璃,你左一句宋侍郎,右一句宋侍郎,对他如此关注,莫不是也想当侍郎夫人?”
叫谢琉璃的女子立即脸红道:“胡说什么。我要巡街去了。”
韩舒仰头大笑。
***
碧水院里,陈嫣听到梁映章回府后,立马赶去了朗水院。
室内,宋清辞手里拿着几本书册,正要离开。陈嫣拉住他赶紧问道:“清辞,映章怎么样?有没有事?”
听到声音,换完衣裳的梁映章从里面走出来,“夫人,我很好的。让您担心了。”
陈嫣走上前去,对梁映章上下左右前后打量了一番,亲眼见到无碍,心中大石真正落了下来:“这个景襄,太不知轻重,让你受了这份委屈,我已经告诉王妃,让她好好管教。”
梁映章眼睛发红,情不自禁地抱住了陈嫣,“夫人,你终于肯见映章了。”
突如其来的拥抱勾起了这几日的事情,陈嫣心中动容,乌云消散,“那些点心都是你亲手做的?”
“嗯!夫人喜欢吗?”
“挺别出心裁的。就是整日吃花,我都要成花痴了。”
梁映章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眼神往边上瞟出去,瞧见了宋清辞勾起的嘴角。
这时,宋毓敏也进了院子,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幕,欣慰笑道:“你母亲担心了一晚上,这下可以放心了。夫人,跟我一同去用膳吧。”
陈嫣问:“你们两个用过晚膳了吗?”
宋清辞看看梁映章,“她早已吃不下。我户部还有事,就不多待了。”
“这么晚了还要回户部?”陈嫣抱怨道:“哪个当官的像你这样整日不着家,把自己泡在公务里?就该早日娶个妻子在府里,看你还敢不敢冷落。”
耳边又响起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宋清辞不愿再多说下去,直接离开了。
“夫君,你看看你儿子,每次一谈到娶妻,他就逃遁。”
“好了夫人,你也别操心了。再心急也没用,清辞是缘分未到。”
“这么好的良配,还要什么缘分?我看他就是有恃无恐,再拖下去,那边过年就要十八,定会抓进时间另觅婚配,这份缘分就错过了。”
“清辞不同意,你硬逼他娶也没用。你也别多事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多事?好,我以后都不管你们父子俩了!”
“夫人,你这又是何必呢……”
翰林夫妻俩吵吵闹闹地离开了朗水院,感情好得让人称羡不已,府里又恢复了热闹的气息,梁映章回屋安心睡大觉了。
***
转眼到了月底,明日就要去白鹿书院上学,梁映章紧张地连饭都吃不下。
绿绮看她来回踱步自言自语的样子,掩嘴笑道:“小姐放心,白鹿书院不是豺狼猛兽之地,那里是全京城最好的书院。学子都得经过各州各府的层层筛选才有资格入学,就连各士族的世家子弟都得应试合格才能进去。”
梁映章脚步一顿,坐在绣墩上,“绿绮姐姐,你这样一说,我更加觉得这个后门走得很不光彩……”
绿绮继续劝导:“小姐去白鹿书院只是借读生,不是参加应试科举当女官的科考生。他们知道您是借读生的身份,也不会说什么的。书院里有许多士族出身的借读生,并不稀奇的。”
“京城还有女子当官啊?”
梁映章闻所未闻,在她老家青镇,女子连入学堂都很困难,京城还真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
“朝中不仅有女文官,女供奉,还有女将军,女司马,甚至是女捕快。”绿绮道,“百年前大魏曾设有叫策天司的机构,出过一位女长使,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梁映章问:“长使比宰相还厉害吗?”
绿绮道:“差不多。不过现在已经没了。大魏自古以来就有女子当官的先例,所以并不稀奇。这个惯例是从百年前的昭明长公主执政时期开的先河。”
梁映章听绿绮讲了那些女中大人物,稍感心安,不就是读书嘛,没什么好怕的!
到了傍晚,宋相回府,叫人来朗水院传话。
梁映章猜想宋相是为了叮嘱明日上学的事才特意把自己叫过去。
到了院里,梁映章看见三个穿绯红官服的人正在宋相的书房里议事。于是她等在门边,百无聊赖地看庭子里的花花草草。
“宋相,侍郎这次调查工部修缮风和殿的账目,着实是引起不少的议论。侍郎建树立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毕竟太过于年轻,恐怕会操之过急。”其中一位官员十分隐晦地说道。
另一位官员站出来反驳道:“户部管钱,既然工部的账目上有问题,必然要将里面的国库蛀虫揪出来。我支持侍郎的做法,彻查到底!”
第三位官员看两人争执,面色最是镇定,站出来说道:“贪官污吏自然是要查,只是涉及到的是陛下的宫殿,换言之,把账查到陛下头上,恐怕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话柄,接机上奏,对我们也不利啊。”
这时,太师椅上背靠着的宋相缓缓睁开了眼睛,开口道:“你们都先回去吧。”
三位官员面露失望,都猜不准宋相的意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继从书房里走了出来,边走还在侧头议论着刚才的话题。
见里面结束,梁映章探出头去,连忙避到一侧。
“映章进来。”里面传来宋相的叫话。
“宋翁翁。”
梁映章谨慎小心地走进书房,抬头见宋相一脸倦容地开口问道:“明日要去书院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吗?”
“书院的院服,读书的用具,宋伯都替我备好了。”
宋相缓缓点了点头,正伸手去够桌案一角的茶盏,还有一两指的距离。梁映章眼明手快,过去把茶盏推近,“宋翁翁,请喝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