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 大明1805 > 第892页

第892页(1 / 1)

('

只不过到了春秋战国的时代,本来应该是周天子封臣的下属们也接连称王,导致王的地位开始矮化。

说白了就是数量多了就不值钱了。

始皇帝灭了所有的王国之后,就没有继续使用周天子的王号。

另外创造了一个更加高贵的尊号——“皇帝”。

皇最初的象形字,是一个像是孔雀尾羽的符号,侧下方有一个横着写的“王”。

本来意思应该是商王的冠冕,或者是是象征商王权力的礼器,上面可能有类似孔雀羽毛的装饰。

到了周代的时候,侧下方横着的王正过来,放在了冠冕符号的正下方,有了大和美的意思。

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皇的上半部分变成了自,有了起始的意思。

皇也可以引申为更加高级的王。

帝的象形起源至今没有确定的解读,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符号。

像一个米字的上端加了一短横,中间横的两端又加了两个短的竖线。

有人判断可能是绑在一起的木头,类似于火盆的交叉支架。

但是中间的长横,以及长横两头的竖线,暂时没办法解释,绑火盆架子不需要横棍。

不过可以根据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反推出这个符号代表的含义。

在商代早期,帝是最尊贵的祭祀对象。

商人甚至不能直接问帝什么,而是要去请求祖宗跟帝说话。

帝也不会直接回应和亲自做什么,而是会“帝令”四方风和土这种自然神去干什么。

这么看好像是类似至高主神的符号。

但是到了商代中期的时候,帝又变成了商王给已故父王上的尊号。

到了最后,活着的商王也用了帝号。

伴随着这个变化过程,商代早期有专门的人负责祭祀,后来这个职务被商王自己接管了。

同时最终帝号都被商王接管了。

朱靖垣严重怀疑,是商王意识到了祭祀根本没有实际用处,神也不会搞什么实际上的奖赏或者惩罚。

所以才会尝试着将神权归于自身,然后继续用神权来统治国家和子民。

所以帝始终带有神权的意味。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可能是文人为了借用传说中的皇和帝的贤明,来规劝当世的君主稍微做个人。

也可能是祖先崇拜达的程度到了一个巅峰。

当时的人可能把各种坏事儿的搞过了,意识到传说的神是没有什么用的。

最起码神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

但是从周代明确的宗法体系形成,分封制广泛实际实施了数百年。

自己有据可查的祖宗就非常靠谱,祖宗们牛逼能给我留下切实的家业,能让我成为贵族和诸侯甚至天子。

于是就有人总结和创造出了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诸多神君的故事。

声称他们是所有人的共同祖先。

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这些传说中的祖先帝王。

所以综合了三皇五帝的名号自称为皇帝。

此时皇帝实际上是天子的同义词,是对周王的身份地位的平替。

到了汉代,刘邦再次分封诸侯国,王和王国的地位就逐渐矮化了,成了皇帝之下的贵族。

再往后的朝代,分封制制度逐渐终结,王最终成了宗室的最高爵位。

大明现在的皇帝,按照罗马式的尊号和职权列举的形式表示的话,应该至少有这样的几重身份:

所有国王的国王,全天下的共同主宰者,所有人类的最高领袖,所有权力的最高掌控者,所有神明代言人的领袖。

神州天朝朝廷的最高行政首脑、最高军事统帅、最高司法长官、最高立法仲裁者、最高神权宗教领袖。

傀儡皇帝哪怕是失去了所有现实权力,也仍然是掌控着最高神权的宗教领袖,类似于教皇。

皇帝拥有这种绝对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好事吗?

站在要以掌握绝对权力的为目标的角度看的话当然是绝对的好事。

在权力掌控上这个手艺上,英国国王可以算小学生,法国国王可以算中学生,露西亚皇帝可以算大学生。

至于大明的皇帝……那得是院士级别……

大明朝廷是神州历史上最稳定的朝廷,从未出现过事实上的权臣和后宫干政。

除了朱棣打侄子的家暴,大明直到寿终正寝的时候才被叛军攻破了首都,中间两百四十年都是基本安稳的。

这在历朝历代都没不曾有过。

仁武朝以后的大明皇帝的权威,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大明朝和大清朝。

现在朱靖垣自己的权威再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

民间已经有人讨论,朱靖垣的在皇帝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皇帝。

在始皇帝这个开创者的基础之上,再次提升了一大步。

成了真正的天下共主。

但是朱靖垣是知道盛极而衰的道理。

特别是自己的下一代,所面临的世界会比现在复杂很多倍。

是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全面铺开,几十亿人口绝大部分都会真正启蒙开智的时代。

与此同时,朱明皇室的人口数量,也会膨胀到数千万的规模。

互联网时代,世界的统治者的存在直接摆在了所有人面前,皇帝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格外显眼。

君主本来就是天然的背锅对象。

一旦遇到舆论劣势的时候,君主一点点的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

这种时代的皇帝和皇室应该如何自处?

以后的大明皇帝,以后的朱明皇室家族,应该如何安稳的延续下去?

这是朱靖垣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朱靖垣曾经考虑过借鉴泰西诸国历史上的所谓君主立宪制度。

但是朱靖垣稍微深入的考虑过之后,很快就放弃了泰西式君主立宪的思路。

神州的社会发展脉络和框架,都与泰西诸国是截然不同的,很多地方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历史上的泰西各国,普遍搞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度,直接原因就是他们的集权不彻底,国家内部的力量聚合不起来。

在局势复杂诡谲的泰西战场和对外扩张上不占优势。

如果英国国王能够完全控制国内的力量,那朕即国家就是了,还搞什么议会?

如果泰西诸国的资产阶级,能够自己完全掌控国内的力量,也就直接不需要君主这个存在挂在上面了。

法国资产阶级反复折腾了三次,最终把君主给彻底抬下去了。

法国甚至可以算是灭国了三次。

历史书上的评价其实很准确了,君主立宪就是妥协的产物。

传统贵族和资产阶级都无法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就用君主作为国家主人的身份,加上宪法文件作为协议文件,来集合国内各方面的力量。

进而抵御外在的各种敌人,在国际社会上争取更大的利益。

或者是协调国内各方面的复杂关系,稳定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与此同时,泰西诸国大部分本来就议会。

大部分是从罗马时代带出来的,罗马名义上自始至终都是共和国,大部分泰西人已经习惯并且认可了这种商量和决定事情的方法。

也正是因此他们才难以集权。

泰西诸国的君主,大部分本来就没有宗教领袖身份,大部分还陆续放弃了立法权和司法权。

立宪就是议会通过立法,来限制的君主仅剩的行政权。

很多君主难以接受这种立宪,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只剩下这些行政权力了,真的让一点就少一点的。

大明皇帝已经将全部大权归于自身,已经集合了整个国家绝大部分的力量。

为什么还要去折腾泰西式君主立宪这种妥协方案呢?

朱靖垣觉得自己能够参考的,不是泰西式君主立宪这种妥协产物。

那时候资产阶级尚未发展成熟,所以才不得不利用君主这个桥梁与传统贵族合作。

等到资产阶级真正成熟之后,形成了成熟的垄断资产阶级之后,他们就有了自己控制世界的方法。

实际上掌握全世界的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全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掌控全世界的绝大部分重要组织机构。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