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一百万银钞以下的家庭,才能保留超过一半的资产。实际上,对于一亿以上的资产,新朝廷直接收九成的登记税,基本上就是没收的意思。留下一成都是大明皇帝“心善”。在美利坚夭折的这个世界,英国就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所以英国本土不像那个比较穷困边沿的殷洲殖民地,英国本土有几个拥有一亿银钞以上资产的家族。其中一部分是地产贵族,一部分是工商业资本家。大明英国新朝廷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资产数额巨大的贵族和资本家族。由于英国人是确实拥有大量资产,英国也是通过相对合法的手段,相对主动的加入大明的。所以不能和泰西大陆其他地方那样,简单粗暴的直接没收全部的资产,同时每个人发一百银钞的现金抵账。确实需要有一大批人员,根据以前的市场行情清算评估资产,最终按照比例收税。按照大明真宗桓皇帝朱仲梁在遗产税方面的建议。对于大地主,直接按照登记税的比例,收取相应比例的土地。对于工商资本家,按照比例收取股权。即使是有了这个经验,仍然折腾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基本上清算完毕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大明也对英国完成了一轮全面的资产和人口普查,给英国本土的所有人做了登记。将英国本土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最为靠近城市的核心土地,都变成了王室或者国家所有。英国国王直接成了英国本土最大的资产者和地产所有者。原有的英国王室系统内的其他贵族成员,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轮大洗牌。以前的偏远支系王室贵族,虽然英国允许他们继续保留贵族自称,但大明其他地区是不认他们的。与此同时,资产登记税也一点都不能少交。大明皇子和亲王都不能免税,更何况他们这些异族的贵族。英国国王属于君主,才能免除资产登记税。英国本土在大明天朝体系内的性质,是和波斯、埃及等国一样的外藩藩属国。所以英国的土地和国家重要资产,都是归英国国王所有的。现在英国国王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是国王的母亲夏洛特担任摄政。夏洛特这两年又要留在大明本土跟朱靖垣生孩子。所以现在英国本土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大明朝廷安排的官员,带着英国本土的官员和贵族在做。不过他们也是按照朱靖垣和夏洛特的指示去做的。参考大明的皇室财团和大明财团,成立一个英国王室产业集团,一个英国国家产业集团。两者的划分方式,也跟大明的皇家和朝廷类似。只不过英国本土没有太过高端的产业。只能将矿产、钢铁、军事、铁路、公路、航运、金融等基础产业交给了王室集团。国家产业集团负责粮食、农业、汽车、火车、飞机、机械等大宗产业。大部分城市土地和城郊的大型庄园,都归王室所有,少部分交给国家产业集团用于办公。大量的小规模的的房产,有公寓楼、联排房屋、小型庄园,均匀的分给两个集团,作为员工的宿舍。公寓楼直接给员工家庭居住,联排房屋可以每个家庭住一层,小型庄园可以按照房间,分给多个家庭居住。并且公布了相同的政策,持续为王室和国家服务二十年后,他们就能得到一套房屋。包括现在的公寓楼和联排房屋,未来将建设更多的家庭住宅,用于替换共同居住在庄园里面的家庭。原本英国本土的工业体系之中,大部分工人都是租房生活的。房租也是他们生活中一项重要开支。现在大量的工人成了王室和国家的雇员,直接拿到了免费的公寓房作为住在使用。首先是租房的开销没了,生活压力陡然下降了一大截。关键是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情绪上的幸福度是直线上升的。王室和国家把大量贵族霸占的庄园给了工人居住,也让英国城市的租房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其他没有成为王室和国家产业雇员的工人生活压力也同步下降了。与此同时,王室和国家产业公司,甚至是大明皇室财团,也在英国投资更多的产业。他们给英国国内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同时还开出了相比以前更高的薪酬。英国国内原有的贫困阶层,现在都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英国国内的局势自然也就全面稳定下来了。损失了大量资产的富商和贵族,在大明驻军的直接压制之下,在全天下都归顺大明的大势下,也没有反抗的勇气。大公六年六月十六日,不列颠地区的财产登记税征缴完毕。对于大明占领军,不列颠布政使司而言,算是完成了一项格外重大的任务。重复审查完毕,递交给英国摄政和大明皇帝审阅。最后大明皇帝回了个知道了,摄政夏洛特殿下回应可以解除军事管制了。在资产登记期间,也就是对英国本土摸底的过程中,整个英国也是实施了军事管制状态的。大公六年六月二十日,不列颠布政使司、不列颠都指挥使司共同下令,正式解除英国本土的军事管制状态。消息通过广播公开之后,英国的富贵阶层终于松了口气。最为压抑的时间终于过去了。虽然很多人失去了很多财富,但是全家老小基本都是完整的,财富也还剩下很大一部分。一亿银钞以下的资产,能留下三成多。一千万银钞以下的资产,能留下五成以上。一百万银钞能留下八成,也就是一亿的资产能留下八千万。征税直接收的是土地和股权,如果有多处庄园土地或者多个厂商股权,还可以用其中几个集中全部缴纳。进而保留另外地区的完整庄园和完整的工厂和商行控制权。所以他们的手上仍然剩下很多东西。对于这种级别的人而言,这种损失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因为到了这种级别,更多的资产增长只是在资产数额上增值,对于持有者本人生活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小。也是因此,资产阶级在绝对暴力前面的忍耐性是很高的。就像历史上大明江南的士绅地主们,在大清的屠刀面前的忍耐性也是极高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的地方。资产阶级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花费生命并不值钱的最底层人的力量,迫使不配合自己的传统君主服从。让资产阶级自己扛枪闹革命?他们才不会干。要是自己的命没了,那还怎么挣钱啊?如果传统意义上的君主,能够影响绝大部分底层普通人,能够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自己用普通人阻止了成规模的军队。那资产阶级心中的怨念就算是再大,也没有勇气真的整出什么狠活来。但是与此同时,传统君主要管理底层普通人,也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管理能力的。所以传统君主就算掌握着绝对武力,也不能真的把资产阶级往死里逼。最终还是得给他们一条活路,还得保证的基本利益和特权。这就是一种互相敌视和互相需要的矛盾。自东汉到隋唐两代,神州传统帝王与传统世家关系,也非常类似。泰西近代的选举产生官僚的方式,与神州古代通过乡贤推举、举孝廉方式产生官僚的,在某种程度上有很高的相似性。能够参与选举的人与能够被举孝廉的人,有着类似的社会定位。都是“世家”的代表或者代言人。神州的唐宋皇帝,不想无条件的保障世家的特权,所以开创了另外一个途径,科举考试。打造出了由普通人考核晋升成为国家管理者的途径。以及将世家中愿意配合的人,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给自己筛选出来的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