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 大明1805 > 第866页

第866页(1 / 1)

('

所以在明末清初,开始有文人笔记煞有介事的传说,有人在孝陵看过朱元璋和后宫妃嫔们的牌位。

“我跟你们说啊,朱元璋和马皇后旁边的排位是‘李淑妃’。

“这个女人是朱元璋三个最大的儿子的母亲。

“也就是太子朱标、老二秦王、老三晋王都是她生的。

“另一边是一个叫‘碽妃’的,这个女人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那个马皇后其实是没有儿子的!”

这个传说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民间史学家,以及清代以后的现代明史研究者。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钱谦益之类的文人应该是相对靠谱的,最起码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直到后世发现了李淑妃父亲的墓志铭,才知道李淑妃父亲李杰只比朱标大二十四岁。

朱标出生了一年之后,李杰才投到了朱元璋帐下的。

除非李杰十二岁就生了李淑妃,李淑妃十二岁就偷偷跟了朱元璋。

李淑妃生了朱标之后,才把事情告诉父亲李杰,并让父亲去投奔女婿朱元璋。

这样让实际情况对上那些文人笔记的记录。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很多文人编排马皇后没有儿子,却都因为时代局限性,忽略了马皇后的两个女儿。

马皇后有女儿说明她能生育,同时所有人都知道马皇后和朱元璋关系极好。

朱元璋不可能在最亲爱的正妻能生育的情况下,火急火燎的把十二岁小妾生的第一个儿子立为继承人。

朱标作为储君,却与皇帝老爹公用一套班子,这种超规格待遇,也侧面说明他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真正的嫡长子。

抱养的长子都不可能有这是离谱的待遇。

至于朱棣是元顺帝遗腹子,或者朝鲜女所生的说法,分别来源于蒙古人和朝鲜人的记录。

但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在江南厮混,此时元大都的皇帝和后妃安稳的很。

八年后徐达才攻破元大都,此时朱棣都已经八岁了。

要么朱元璋在江南经营地盘的时候,偷偷潜入元大都去入了元顺帝的妃子,还直接留下了一个孩子。

要么徐达攻破元大都的时候,抓了元顺帝一个带着八岁儿子的妃子,还把他献给了朱元璋。

已经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看上这个妃子,顺便把这个儿子封为燕王并镇守元大都。

野史不一定真,但一定非常野。

关于马皇后的子女,朱标和朱棣等人的出身,所有的民间野史和笔记的情况,都存在种种无法解释的漏洞。

反而是按照正史,马皇后和朱元璋夫妻正常生了五男二女,才能让各方面问题都能够找到合理解释。

在这个世界,应天府始终没有失陷,朱元璋的孝陵始终保护的非常完好。

马皇后没有子女的说法也没有流传。

另一边,到了仁武朝的时候,世祖皇帝组织了一次盖棺定论,开诚布公的明辨历史的行动。

主要是承认了懿文太子、建文帝、景泰帝的地位。

首先恢复建文帝朱允炆给懿文太子朱标上的帝号,兴宗康皇帝。

又拿出了前世南明给朱允炆的庙号和谥号,追尊其为惠宗让皇帝,补齐十七字谥号。

让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说他是主动让位给更加贤德的叔叔朱棣,给了一个他在面子上过得去的说法。

最后给景泰帝朱祁钰上了代宗的庙号,同样配齐了正式皇帝的十七字谥号。

历史上的代宗出现在唐代,本来应该是用唐世宗的,但是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才改成了代宗。

到了明代的时候,虽然不需要避讳世字了,但是世宗也已经给嘉靖用了。

景泰帝朱祁钰的地位也确实适合用个“代”字。

虽然景泰帝在后世的风评不错,朱祁镇本身虽然名声很不堪,但大明后世皇帝是朱祁镇的后代。

所以朱慈烺只能认为景泰帝只是在朱祁镇北狩期间的代理皇帝。

最后还把皇帝还给了正统的朱祁镇。

当然,无论是兴宗康皇帝朱标,还是惠宗让皇帝朱允炆,以及代宗景皇帝朱祁钰。

他们都不入太庙享受祭奠,毕竟不是现在皇帝直系祖先。

同时世祖皇帝也给了他们正式的评价。

太祖去世之后成祖直接继位,才是对大明社稷最好的选择。

代宗皇帝也很好的完成了镇守京师的任务。

朱慈烺正视朱允炆父子和代宗皇帝实际存在的事实,并给了他们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盖棺定论。

让此后所有人员谈论之时,不需要规避他们的存在。

朱靖垣回忆着历史,拿出了自己这些年写的小册子,以及自己准备好的更多的空白书册。

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选择性的抄录。

跳过自己的小册子中已经有的各种技术资料和方向,跳过世祖皇帝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判断。

保留世祖光武皇帝在社会、经济、历史的思考和分析。

朱靖垣在办公室里面连续忙活了三天,完成了对世祖遗篇的再整理。

然后将这些已经有着将近两百年历史的书册,与自己记录的技术和想法以及思考的新册子放在一起。

再次重新对比翻看了一遍,确认有必要保留的都抄下来了。

然后准备正式销毁世祖遗篇本体的时候,朱靖垣心中忽然又升起了另外的想法。

朱靖垣再次翻看了自己写的小册子。

“我这笔记上面的内容,似乎也不需要留给后世了……”

朱靖垣自己今年三十六岁,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能当二十四年的皇帝。

应该还能活三十到四十年,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到六十年。

大明在自己的直接引导下,将自己前世所知道的各种知识和技术,在四十年内全部复现出来应该不成问题。

换句话说,自己作为穿越者的经验,可能只有在自己本人这一辈子还能有点用了。

无论是太空探索还是生物科技,无论是半导体还是移动通讯。

自己与之相关的记忆和经验,都会在在自己去世前就基本用光,没办法提点后世子孙了。

自己也没办法对更遥远的未来做出相对合理的预判了。

现在的大明的情况,与原有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历史时期。

等到自己去世的时候,整个大明乃至世界的发展程度,应该会远远超过自己前世穿越前的情况。

自己能够留下来的,应该只是一些思考和理念,而且还是不一定正确的思考和理念。

所以自己现在写的这些小册子,对于大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

它已经只能作为自己避免遗忘的笔记了吧。

第584章 微型处理器与大明互联网

大公六年正月二十一日。

神州公历二零四六年三旬一日。

应天府新紫禁城的奉天殿,朱靖垣召开新年第一次朝会。

每年第一次朝会是仪式性的大朝,大明各方面顶级管理人员聚合起来,在新年开工之后一起拜见皇帝。

山呼万岁之后,所有人一起恭请皇帝节哀。

朱靖垣没有什么情绪的看了看下面,绝大部分官员都穿着正常的上朝的官服。

大宗伯沈复为首的一批老官员穿着素衣,他们是曾经在朱仲梁的朝堂上当过高级官员的。

沈复当初是鸿胪寺少卿,经常有机会见到朱仲梁。

他们都算是朱仲梁曾经的臣子。

按照传统的礼制,他们要继续这样穿二十七个月,按照新规矩改成了三十六天。

朱靖垣也没有多说什么,让他们都坐下,开始安排和确认例行工作。

大公六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年份。

朱靖垣在大公元年安排的很多事情,很多本来应该在大公五年左右就完成的。

但是为了做好战争准备,国家的资源和力量大规模转向了战争方面,与战争无关的很多研发和建设都拖慢了。

朝廷的政策方向在大公五年下半年再次调整,各方面的研发和建设也再次恢复并加速。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