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三国使用的战车,大概处于类似T34这种二战典型坦克水平。双方打起来就是成年壮汉欺负小朋友。与此同时,罗马三国在战线上的核心基地被直接“抹除”了,这些次级部队也就与指挥系统完全失联了。整个指挥系统被一锅端,剩余的几十万部队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原有的作战计划当然也就无法实施了,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他们被大明的部队发现之后,遇到大明的进攻部队之后,并不比没头苍蝇好多少。这些散落在周围的部队已经无法组织有规模的作战行动了。就算是国王下了命令,重新安排将领过来指挥,也需要时间重新规划作战计划。在这之前,大明的军队已经把整个非军事区周边犁一遍了。从大公四年二月二日战斗开始,到二月四日中午的时候,总共两天左右的时间之后。大明地面部队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非军事区。大明的部队没有进驻遭到核打击的几个要塞群。虽然核爆已经过去了二十四个小时,当地残留的辐射水平应该已经降到安全线以下了。但是受到朱靖垣的影响,大明的工匠和军队对涉及到辐射的事务都非常小心。现在制定的标准是要放十天以后,才能安排人员直接去确认情况。这也是为什么露西亚方面其他地区的驻军,能够安全的到这些要塞群上空去侦察情况,而没有受到任何攻击。大明的主力军团绕过了这些变成废墟的要塞群,将理论上的战线推进到了伏尔加河畔。空军主力战斗机群在二月四日下午抵达了察里津城外。在伏尔加河畔的察里津,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的伏尔加格勒,二战时代的斯大林格勒。现在这里是露西亚方面距离非军事区的边界最近最近的大型城市。也是距离乌拉尔地区第二要塞群最近的大城市。在这里的驻军和居民,能够直接看到几十公里的要塞上空出现的巨型蘑菇云。吴雄鹰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跟自己的队友来到察里津上空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出来迎战的机群。关键是城市中的广场上更是已经挂起了白旗。负责通讯的队员更是在队伍频道里面报告,察里津守军通过公共无线电频道联络,表示希望可以向大明投降。战斗机群的指挥官听到之后,非常遗憾的下令机群绕飞侦察,同时把消息报告了指挥部。杨遇春的态度是不接受对自己的部队开过枪的俘虏。但也不是说,整个国家几百万部队中,只要有一个人开枪了,就不会再接受任何人的投降。实际上会给每个独立作战的部队一次机会。只要在遇到大明部队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直接投降,就有机会活下来。大明毕竟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不可能说对方完全不反抗,愿意服从大明的命令,愿意接受大明的教化,大明还要下令消灭殆尽的。没有人能下得了这种命令。杨遇春也做不到。察里津守军的投降申请,层层上传到了杨遇春手中之后,杨遇春最终选择接受了这个投降。大公四年二月五日上午八点,察里津守军全部出城缴械。大明军队正式进入察里津。陆军的装甲战车军团在地面上,顺着主干道缓缓前进。吴雄鹰所在的战斗机群,也作为展示性入城仪式的部队,缓缓的飞过了城区的上空。城中的普通人,包括各行各业的商人和工人,包括露西亚人和其他国家的人群,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他们站在街道的两边,趴在临街道的窗户上,看着入城的大明军队。恐惧而又好奇。他们早就知道大明的强大和文明。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更是亲眼看到了几天前的巨型蘑菇云。他们都知道几十里外就有一片大型要塞群,那里有一两百万露西亚和德意志的士兵。他们现在也同样知道,这片要塞群和士兵全都没了。他们进而能够想象得到,那种毁天灭地的力量也能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中。能让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从这个世界上直接消失。乌拉尔地区的战线迅速向前的同时,其他地区的大明军队也在全力推进。在波斯公国的东北部地区,在里海与高加索山脉之间,有一片狭窄的海岸平原走廊。有点像是大明本土连接东北与华北的辽西走廊。走廊的最南部就是巴库半岛,属于大明的外翻波斯公国,北部属于露西亚。大明在走廊的南部修建了城防堡垒,在巴库地区南部修建了大量的军营。露西亚人也在北部修建了两座海岸堡垒,还在堡垒后面的平原上,修建了大量的军营。罗马三国囤积了数十万部队。然后被大明禁军的一发核爆直接抹除了。两座海岸堡垒的守军,眼睁睁看着那多恐怖的蘑菇云,将一座城市和几十万军队变成了废墟。他们甚至还安排调查人员开飞机去现场查看了实际情况。然后他们就向大明投降了。大明的军队穿过海岸平原走廊之后,继续顺着里海的海岸一路向北推进。路上遇到的残余露西亚守军,与乌拉尔地区的残余守军以上都是一盘散沙,面对大明的进攻都一触即溃。大明巴库军团的先头部队,用了仅仅三天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六百公里。同样到了二月五日的时候,就在伏尔加河汇入里海的地方,与乌拉尔地区的明军成功。到此为止,整个里海的所有海岸线,终于全部被大明掌控了。然后是在波斯领土的最西北角,原来波斯公国与奥斯曼和露西亚三国的交界处。大明军队顺着高加索山脉南麓的山谷向西进攻,一路推进到了黑海沿岸。切断了露西亚的高加索地区与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的陆地连接。大明与露西亚之间的战线也完全连在了一起。进度最慢的地方,是大食国与原奥斯曼的国界线附近,打了三天之后才推进了三百多公里。倒不是当地的守军抵抗意志有多强,当地的主力和指挥系统同样在核爆中直接没了。剩下的残余守军要么是一触即溃,要么是直接投降。但是这条战线上从地势上是从下往上打,关键是上面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边沿的地形异常崎岖而且复杂。跟乌拉尔地区和高加索地区的大平原完全不同。所以地面部队行进速度才会相对缓慢。罗马三国的君主和朝廷大臣们,对于战场前线的局势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细节上就非常的粗糙了。同时对于大明的迅速推进,对于残余守军的迅速溃败,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整个前线的指挥系统被一锅端,各级将领也全部被一锅端,想要重建指挥系统都需要很长时间。除了通过电话和电报下达命令,让各地守军停止原有的作战计划,原地防守等待新命令。三国的君主、参谋、大臣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重新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部队上。他们基本没有怎么考虑,就下达了要求所有成年男性全部参军的征兵法令。所有的成年男性上了前线之后,谁去工厂里面生产军用和民用工业品?谁去农场和牧场里面种植粮食和蓄养牲畜?很显然只能苦一苦女人和孩子们了。所以他们同时签署了法令,强制要求所有成年女性和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都有进入工厂和农场工作的义务。包括本国本族的所有居民,以及除大明人之外的所有外族居民,都要服从这两条新的法令。泰西大陆上的大明游客和商人以及工匠们,在泰西战争爆发的时候就理所当然的开始撤离了。大明鸿胪寺按照朱靖垣的意志,直接向这些大明人发放了危险警告。大明的官方机构、官营厂商、皇室财团厂商、大食系厂商,都按照朝廷的命令逐步撤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