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的精神慢慢从震撼中恢复了基本的理智,然后都是本能的看向了身边的人。那些释放了这种武器的大明军人和工匠们。负责这次行动的工匠,也按照军机处给的要求和指示,非常尽职尽责的给他们做了介绍。“这是大明在两年前才服役的最新式炸弹。“目前能够用不到一吨的战斗部重量,释放出相当于十万吨传统炸药的能量。“这次测试中投放的两枚炸弹,都是相当于五万吨传统炸药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三国的君主和代表们,都被这个一比十万的当量比例,以及它巨大的实际效果吓了一大跳。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珠子,理智上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刚刚的那两枚炸弹,就是在他们的眼前释放出去,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爆炸的。刚刚那令人终身难忘的爆炸产生的巨大蘑菇云,现在仍然还留在不远处的天地之间,昭示着他们所说的都是事实。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仍然有些愣神的怔怔的念叨:“这一枚相当于数万吨炸药,其实说一枚就足够直接摧毁一座中型城市,一枚就足够让一座大型要塞化为飞灰?“如果是用来直接杀伤城市人口的话,那岂不是要直接以万甚至十万为单位来统计?”法国将领达武的思维则是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关键是,他们可以用这种无人的小飞机,直接投送到几十公里之外……“如果大明有很多这种武器,以后就不需要与敌人直接短兵相接了。“在几十公里外发射,就能直接将敌人的军团直接抹除。”大明的工匠非常骄傲的补充说:“现在使用了射程几十公里的导弹,只是为了方便给诸位现场直接看到爆炸效果。“我们的战略导弹的最大射程,其实已经达到了数千公里了。“不需要驾驶人员的导弹加上这种新式的炸弹,就组成了现在全世界最为强大的战略武器。“以后,我们的战士确实不需要上战场与敌人短兵相接,甚至不需要上战场。“我们战场的大后方的基地里面,直接发射数百甚至数千枚这种战略导弹,就能将敌国从大地上直接抹除。”路易十七再次想到了自己的挚友的那些话,这时候比较大胆的试探着问了一句:“数千枚?现在大明有数千枚这种武器?”工匠理所当然的回答说:“根据吾皇陛下的意思,为了避免生产过多而产生浪费,目前我们将产量控制在了每月一百二十枚。”这下子周围的一群人再次直接叫出了声了:“每月一百二十枚!”“那岂不是一年就有一千四百四十枚!”“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数量上竟然还会达到这种规模,这真的是太疯狂了……”“如果有几万枚这种武器,岂不是可以摧毁整个世界了!”陪同他们前来的大明的官员,等他们的惊愕情绪稍微淡化之后,开口警告和提醒他们说:“我们大明是天朝上国,有教化和拯救全世界百姓的义务。“但是,你们这些西夷,若是真的冥顽不灵,那大明也不吝于出手惩戒。“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你们的国家本土反正都已经没了。“你们也没有违背大明的警告和规则。“这些新式炸弹,你们以后也应该是没有机会直接品尝了。”这轻描淡写的表述,让现场的一群泰西亡国高层都彻底沉默了。对这种武器威胁的恐惧,因为失去了本土家国的悲痛,再加上被直接挑明了嘲讽的心寒。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混合在一起,让他们的身体和嘴巴都完全僵硬了,许久都再也发不出声音。一直到傍晚时分,回到临时的营地的时候,好多人仍然好像完全丢了魂一样。两天之后,他们再次乘上了火车,前往天南大陆的沿海港口,换乘船舶前往大明最终的目的地。法国人向东跨过大明洋,通过巴拿马运河前往加拿大。奥地利和奥斯曼人向西跨过小西洋,绕过墨洲南部,前往两国在墨洲的殖民地。三国的代表团离开天南大陆之后不久,在大公三年五月三十日的时候。天南大陆内部的新元素试验场厂商,再次汇聚了大量的相关工程和军事人员。这里要进行一场重要实验——聚变炸弹原理性实验。类似于历史上的“狂飙一号”。为了确认炸弹本身的设计是否是正确,看看这么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正常引爆。经过两年多的持续优化,大明现在的最小规模的原子弹的重量,已经能够压到七百公斤的级别了。就算是十万吨当量的原子弹,重量也仍然能够压制在一吨以内。大明的氢弹的设计本身就是走的成熟路线,做出来的实验弹的重量总共也只有一吨出头。小型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朱靖垣前世本国的第一枚正式的氢弹。达到了前世美利坚六十年代的水平。因为大明现在的工业基础和工艺水平,已经超过了朱靖垣前世的本国六十年代很多了。不过这枚聚变弹既然是实验弹,主要任务就是验证理论。所以身上绑满了各种与实战无关的设施,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检测和记录以及传输设备。确保它本身爆炸之前的那段时间,能够将各种信息传回后方。最终整个实验装置重量达到了两吨。按照实验计划,它将由最新的四发中型喷气式轰炸机负责投掷。六月一日上午,实验的所有准备全部就绪。相关人员打电话向大明皇帝请示,获得许可之后正式启动实验。负责投掷实验装置的轰炸机,带着试验弹从机场起飞,直线飞过预定的实验场地,然后掉头往回飞。在返程的过程中,调整好高度和速度,准备好投掷手续,在预定的目标点投弹。在轰炸机货仓内的摄像机的记录下,实验装置坠落之后迅速打开了降落伞,如同蒲公英一样缓缓落向地面。飞机上的人员继续通过专门的显示屏上,观察爆炸装置上的摄像机传回来的画面,看着各种传感器传回来的数据。按照爆炸装置上的信号反馈,装置在达到距离地面一千五百米的预定高度的时候,自动触发了引爆装置。几个呼吸的功夫,一颗异常明亮的光球,迅速占满了整个天空。相比之前测试过很多次的纯粹的原子弹,这次的爆炸产生的光热效果明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爆炸装置上的各种信息反馈,也在这一瞬间迅速失去了联系。他们显然是被炸弹彻底的气化了。从起爆信号发出,到信号完全中断,虽然感官上只是一瞬间。但是实际上有从引爆信号触发,化学炸药爆炸,核裂变触发,聚变触发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能够摧毁的结构也不尽相同,能够反馈回来的信号也不尽相同。这些相关的信息都会被直接记录在计算机里面。供后续的分析研究使用。现场更多的工作人员,此时更加在意和关注的事情,还是试验场周围的传感器读数。等着用这些读数直接核算出这次爆炸的相对准确当量。聚变有没有真实触发,在内部信号被解析出来,爆炸后现场勘探出来之后,最直接的验证方法就是看当量。用于实验的爆炸装置的内核原子弹,本身自行爆炸的理论当量不到一万吨。如果整个实验装置的最终的爆炸当量,能够比基本的原子弹翻个几十倍,再加上试验装置本身就有聚变级的设计,那极大概率就是有聚变反应发生了。在现场,当巨大的蘑菇云再次出现在天地之间的时候,相关工匠对于当量的初步评估结果就已经出来了。因为作为最主要参考标准的冲击波,要比蘑菇云腾空的速度要快很多。能量几乎是在一瞬间就释放出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