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祖皇帝的决策,应该是以实用化为导向的。在后世看来,他在当时确实力挽狂澜,颇为顺利的再造大明了。但是他自己刚刚开始建立自己的力量的时候,肯定也是非常混乱和坎坷的。理论结合实际,一边行动一边筛选,最终构建出了现在这套体系。完全冷静的考虑的话,自己确实没有必要为了心里舒服,就大费周折的去改名字。对于官僚系统而言,单纯的改名字,属于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更早的一个特别喜欢改名的皇帝叫“王莽”。朱靖垣考虑了许久。觉得如果是自己另外建立的新机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取特殊的名字。反正是从无到有的建立的。就像选年号的时候,自己直接避开了大同,专门去选择了大公。对于原有的机构名字,就没有必要专门取修改了。军机处这个名字也算不上特别晦气。而且世祖皇帝对军机处的用法,比大清中后期的军机处更加贴合其本意。与此同时,大明低级部队的参谋,确实是直接叫参谋的。军机处是最顶级参谋们的联席会议,本身是带有一种量变产生质变的意义。同时,大明的军机大臣,实际上也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干活的,年龄在四十到六十岁,军衔从少将到元帅不等。负责设计准连和战略方案,也负责把方案做成正式文件,还负责预算核验等日常事务。另一类是顾问性质的,都是已经退休的高级军官,他们只负责提供战略构想。是让退休了仍然想参与战略规划的老将军元帅们的发挥余热的。这些老将领们的身份地位都是超然的,他们的地位也将军机处的地位再次拔高了。还让军机处有了一部分顶级将领培养交流会的功能。新皇帝如果上来就把军机处改成总参谋部,可能让文武百官产生新皇帝降低军机处的地位,乃至要降低武官和军队地位的误解。在全世界持续和平了十几年的情况下,军队方面最担心的就是这种风向。恰好文官系统始终有这方面的倾向,朱靖垣还是因为和谈而拿到了巨大功劳的皇子。朱靖垣在民间的风评也算不上武德充沛,甚至会被激进派认为过于仁慈。朱靖垣这么仔细考量过之后,觉得自己暂时还是别去折腾没有实际意义的名字了。就算是以后真的要折腾,也要在完成官职调整之后。所以朱靖垣脑子里面考虑了一大堆之后,最终暂时把这件事情抛在脑后,开始按部就班的处理高级武官们的请辞奏疏。首先安排几个大食国的参谋进军机处干活。再拉几个打过交道的其他地区高级军官来出谋划策。曾经负责配合接受切萨皮克半岛的海军将领邱良功,军衔上将。曾经负责配合接收长岛的陆军将领卢俊德,军衔上将。曾经负责新天府原子能工程的督军朱昭燮,军衔上将。曾经负责处理魁北克事件的陆军督军朱广钧,军衔中将。然后调整负责本土防卫的中军都督府的核心层。“中军都督府海军督军朱简烣军衔升元帅,升任中军都督府总督军。”“后军都督府陆军都督杨遇春军衔升元帅,调任中军都督府大都督兼陆军都督。”朱简烣是出身襄王府的海军督军,曾经率领第一支双航母编队实战演练。当时还专门前往新天府,接受了当时的太上皇朱仲梁和大食亲王朱靖垣的检阅。陪同朱仲梁和朱靖垣参观了当时的新航母和舰载机并做了讲解。朱靖垣对他有印象,恰好他的资历和年龄也已经足够,正好直接晋升元帅,担任负责本土防卫的中军都督府的总督军。杨遇春今年五十九岁,本身在原有历史上也是个名人,还在右军都督府的大食地区任职过。当初奥斯曼撤出北墨洲,大明对当地巴巴里海盗势力的歼灭战,就是杨遇春指挥的。杨遇春所部当时有一个习惯,只要正式发起进攻以后,就不再接受投降了。关键是还不喜欢接纳外族俘虏,拿下来的城市基本都是空城。所以杨遇春在海外的名声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非常坏了。特别是在北墨洲某些地区,已经可以算是恶贯满盈,能令小儿止啼的恶魔了。他的晋升却没有受到影响,现在朱靖垣还让他当大都督。还是最尊贵的中军都督府的大都督。按照大明现在的军事制度,在和平状态下,五大都督府的总督军是实职,但是五个大都督却都是虚职。总督军有独立明确的人选,主管整个都督府的政治事务。大都督通常由当地的主要军种都督兼任,除了跨军种演习的时候,平时的实际管辖范围只限本军种内。但大都督也确实是军队系统内最尊贵的职位。大明没有统管整个军种的大都督,也没有统管所有都督府的大都督。只有皇帝才是三军大都督兼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军机处的职责,是覆盖三军和五大都督府的,但是只能提供方案和建议,经由皇帝批准后才能交由五军都督府实行。正常军官,能够获得的最高职位,就是单个都督府的大都督。获得这个任命,就是得到了现任皇帝的认可,拥有保底的元帅军衔。在文官系统改革,设立大域和九卿之前,武官系统的元帅军衔也是荣誉加衔。通常是上将荣退的时候,皇帝额外予以册封的。大域和九卿设立之后,为了对应提升武将地位,元帅也对应成了实际军衔。五大都督府和新天府的大都督和总督军,原本都是上将军衔,现在默认都给元帅军衔。与此同时,一旦大明陷入了对外战争,本都督府辖区内爆发了与外敌的战斗,大都督得到总督军的临时授权后,就可以获得都督府辖区内三军部队的临时指挥权。皇帝收到消息后,会再给出正式的指挥授权,或者另外指派指挥官来接管指挥权。也就是说大都督是负责应急处理突发性的战斗的。朱靖垣知道杨遇春是真的能打,在原本历史上还是满幸运值的福将。打了一辈子仗,没有受过一次伤,全身没有一点伤疤。这辈子的经历通常堪称传奇,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受过伤。大概清理巴巴里海盗的事情,不但不算是罪孽,反而可以算是功德。在大都督之下,五大都督府都有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都督。军种都督原本默认是中将,现在可以是中将,也可以是上将,看资历和年龄。朱靖垣让中军都督府现任海军都督退休,让现任海军副都督陈化成升任海军正都督。再把大食国海军都督关天培调回来,当中军都督府的海军副都督。陈化成年轻的时候军功卓著,刚满三十岁的时候就升到了上校军衔。在殷洲配合朱靖垣的计划,去接管了美国人的防线,停止了拿破仑的自行车闪电战。今年虽然只有四十四岁,但是在上校基础上,按照年齿累积了十四年,正常情况下也该晋升到中将了。朱靖垣对于这种通过两世验证的将领向来是非常慷慨的。这次直接给他再升一级,直接提到上将军衔,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应该就能当元帅了,退休再封个伯爵爵位。关天培更年轻,今年也才三十九岁。同样在世界大战期间积累了基础功勋,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少校镇抚了。按照年齿积累十五年,也有资格晋升到少将了。关键是,关天培还是朱靖垣的第一任专职护卫武官首领。后来按照朱靖垣的计划,在大食国从无到有的建立起了一支海军舰队。朱靖垣现在直接给他中将军衔,让带着大食国海军并入中军都督府,当海军副都督。最后,把当代黔国公沐永福从海外调回来,担任中军都督府空军都督,军衔升上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