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签约国不得将本国现有的舰艇销售、租赁、赠送给任何其他国家。所有签约国不得为其他国家建设作战用舰艇。最后的两条舰艇归属变更的限制,是法国人要求添加的。塔列朗说出这个要求之后,奥地利的梅特涅就忍不住询问和确认:“禁止各国转让舰艇,可以理解为防止通过转让舰艇的方法,空出份额建设新舰艇对吧?“禁止签约国为其他国家建设舰艇,是为了防止各国以为其他国家建设的名义开工,等到建成舰艇之后征召为本国海军使用吗?“任何舰艇都不允许交易,不允许为他国建设,这种要求过于严苛了。“在条约上限制不得征用不就行了吗?”在原有历史上,一战后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也禁止了签约国转让现有舰艇。但并没有禁止为其他签约国和非签约国家建设新舰艇。只是要求这些外贸舰艇的标准也不得超过条约规定的范畴。同时针对英国人在一战期间征用原本为奥斯曼建造的阿金库尔好战列舰,禁止签约国在战争期间征用为其他国家建设的舰艇。也就是说,条约不能禁止战舰交易,原因很简单,这涉及到了赚钱的事情。谁跟钱过不去,那就是跟所有国家过不去。只不过,一战之后主要泰西国家都废了,然后马上又来了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再加上海军主力舰吨位从一两万吨直接膨胀到了四万吨以上,建设和使用方面的成本大幅度的膨胀,与低级和传统舰艇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导致非签约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去购买合使用大型主力舰了,以至于一战之后到二战之前都再也没有出现过涉及到主力舰的对外贸易。现在这个世界的泰西海军条约上,法国人要求完全禁止签约国之间和对外的舰艇贸易。法国人的实际意图,其实根本不在条约内容本身。所以法国代表塔列朗听到梅特涅的质疑之后直接就回瞪了他一眼:“我们各国能够建设的舰艇,能够与大明的舰艇相竞争吗?“你们正在或者即将使用大明技术设计建设的舰艇,能够允许你们自由的出售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出这样实际上并不会损害各国利益的规定,却有助于让大明默认和支持我们签订的这份条约!”能来参加这种会议的都是人精,塔列朗这句话说出来,现场的代表立刻就恍然大悟了。法国人要求的是签约国不得为其他国家建设作战舰艇,但却没有规定签约国不能从非签约国家进口作战舰艇。大明没有签约,所以大明可以向任何国家出口舰艇。与此同时,各国的舰艇相比大明而言,也没有什么竞争力。这条规定无论加不加,各国都只会买大明的舰艇,而不是互相交易。大明虽然没有参加条约的讨论和签订,但是这种国际间的条约却必须考虑大明的态度。关键是不能违背大明的利益,最好是能够在某个角度上符合大明的利益。这样在条约相关的事务出现在大明相关人员面前的时候,他们才会以默认知晓有这样一份条约存在的前提去处理,不会故意找麻烦。如果条约违背大明利益,那大明在碰到相关事情的时候,肯定会无视甚至破坏条约的。所以大明的态度决定了这份条约能否真正生效。法国人建议的条款显然能够提升大明对这份条约的态度。有了这样的理解,所有国家代表也都不再质疑这两条额外的交易限制了。到此为止,海军条约的主要限制,都已经确定下来了。后续要继续明确各方面的细节,最后让专门的文书人员把细节落实到纸面上。虽然是一群泰西国家签约,虽然大明根本没有参与。但是这种多国之间签署的条约,文件的正本仍然只能用大明文。以大明文版本为准,加上各国自己看的翻译文本。最后肯定还要送几份去国际联盟备案,送几份给大明鸿胪寺存档。在大明安康七年五月十日,《巴黎海军条约》终于正式签订。各国代表在正式条约上依次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都是很明显的松了口气。这次持续两个多月的谈判终于结束了。泰西各国未来二十年的海军发展规划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了。但是看着这份规定,各国代表的心情又是各有不同。英国人和法国人多少是有些忧愁的。最为赞成签订条约的两国,也是最希望将海军舰艇的总吨位压缩的更低的。最终的结果却与两国最初的目标相差甚远。最初两国都是准备将高速战列舰的吨位限制在十六万吨左右,高速战列舰加上航空母舰总吨位限制在二十几万吨的程度。现在是单纯的主力舰就能放宽到了三十二万吨……不过好处是让露西亚、普鲁士、奥地利等状态还不错的国家,公开了他们的造舰计划,并且将造舰计划限制在了可控的范围内。所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接受了这种结果。露西亚人也是稍微有点憋屈。露西亚的理想目标和计划都是超过这份条约规定的上限的,关键没有实现最初的在海军吨位上超过英国、法国,进而取得名义上的最强海军的地位。不过好处是取得了与英、法、西等传统海军强国名义上相同,实际上更高的地位,弄明白了普鲁士这种国家才是未来竞争对手的情况,避免了被全体泰西国家针对的情况。单就条约本身而言,可能对普鲁士是最有利的,条约规定的限额不至于让普鲁士过于压榨战争潜力,对实际的造舰计划也没有明显的限制。最重要的是,让普鲁士看清楚了英国、法国的颓势,也看清楚了露西亚才是真正的对手。所以普鲁士和露西亚也能够接受这种结果。对于其他小国,或者衰退的国家而言,是保住了名义上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地位。但是坏处也很明显,有些原本不需要建设七十五万吨战舰的国家,现在有了一个相同的吨位上限之后,就有了要与其他国家保持军事,而强行堆满七十五万吨战舰的倾向。条约的签订仪式结束之后,作为东道主的法国人最先召开了内部讨论会议。摄政王储夏尔将塔列朗等外交人员,黎塞留公爵为首的主要朝廷官员和大贵族,维尔纳夫等主要海军将领,召集到了自己的会议室。首先一起重新审视签署后的条约文件。主要人员看完之后,黎塞留公爵最先开口了:“殿下,我现在非常担心,这份海军条约……很可能并不会起到限制军备竞赛的作用,甚至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夏尔苦笑着反问:“黎塞留阁下担心如普鲁士和露西亚这种国家,会用最快的速度把七十五万吨的海军舰艇限额填满,并引起其他国家的跟进吗?”夏尔显然是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原本历史上的华盛顿条约,有要求各国停止建设主力舰的规定。只有纳尔逊级等少数几艘新船,是因为相互之间的妥协和制衡,被专门列出来被允许在签订条约之后建设的。所以签订条约之后,相关国家的绝大部分造舰计划都被取消了。这个世界的巴黎海军条约则没有相关规定。所以可以想象的是,条约签订下来之后,各国就会开始新一轮的造舰计划。条约吨位既是限制,同时也是一个目标……夏尔反问出来之后,黎塞留公爵也明白夏尔已经想过了,然后带着几份忧愁追问说:“所以殿下,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法国也要跟进吗?”夏尔稍微迟疑了几秒钟:“是的,我们法国也是只能跟进,这也未必会有坏处。“三十二万吨的主力舰,对于以前的法国而言其实压力也不算大。“法国只是现在状态不好,不过现在已经在迅速的恢复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