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国子监的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水平其实是大明全国最好的。太学:大明官方的对外公开的最高级国家学校,学制同样是小学到大学全有,是世祖皇帝亲自指导建立的新教育范例。太学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成绩以及知名度,都是无可置疑的全大明第一,全世界第一。老师和学生都是全国最优秀的,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可能略低于国子监,但是大学级别的教育和研究资源比国子监更高。冢宰。分管天下吏治,主要分管部门:吏部:主管官吏的选派、考核、审查、升迁。翰林院:高级官僚的培养和进修学习。詹事府:中低级官吏的培养和进修学习。司马。分管军队相关行政事务和军事预算,主要分管部门: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按照皇帝的指示,将部队调动和部署命令送达相应部队。负责军器采买,将领任免和升调,军队训练和考核,军队预算制定和审查提报等等。司徒。分管财政、税务以及商业,分管部门:财部:负责财政预算和决算。税部:负责全国的税收管理。商部:负责厂商的登记和管理,海关和进出口管理。司空。分管工业、工程、科技,分管部门:工部:负责工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专利登记和保护。械部,由原军器司和舰船司组成,负责军器、舰船等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建部:负责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民间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和管理。汇部:负责公路、铁路、码头、邮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司寇。分管法律、制度建设和监查、执法相关工作,分管部门:刑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起草和颁布以及修订和宣传。刑部在仁武时代逐步剥离了司法审判权,但是其立法权也同步得到了强化,只不过立法的最终决定权始终在皇帝手中。都察院:中央衙署和地方的官员体系的监查和监督。锦衣卫:全国范围内的民间治安管理,交通指挥和管理,安全生产的监督执行,应急事务的处理,特殊勤务和警备,配合司法机构执行执法任务。锦衣卫在仁武时代逐步转变成了现代警察机构,归属也转到了朝廷上。少师。分管拥军、祭祀、农业、水利,分管部门:农部:负责农业、农村、农田、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农业相关工作。水部:水力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太常寺:负责英烈、功勋、退伍军人的安置和保障,负责国家祭祀活动。少傅。分管天文、气象、历法、授时、资源、环境、交通,外交,分管部门:钦天监:负责气象记录和预测以及相应技术的研究,负责天文学相关学科的研究,负责历法的编制和校正,负责全世界范围内官方时间的授时工作。太仆寺:负责自然资源的勘探和管理,负责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负责全国的马匹、车辆、船舶、飞机等所有交通工具的登记和管理。少保。分管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分管部门:民部:负责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监督。太医院:负责所有医院、医生、医学方面的事务。光禄寺:负责所有食品和卫生安全以及民众健康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监督。在九卿的职责之外,仍然有一批直属皇帝的独立部门。六科:专门针对中央衙署各部的官员本人的监督和弹劾机构,皇帝当然不能把它不能交给本身也是被监督对象的九卿管理。大理市:本身是最高法院,同时地方司法机构的上级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独立运作。现在大明地方的布政使、知府、知县等政务官员已经没有司法权了。司法独立是世祖皇帝坚持和推广的政策,后续皇帝和官员也都已经接受了这种习惯,所以也不能交给九卿直接分管。五军都督府:大明的统兵和指挥机构,负责世界范围内的军事管理和作战,是独立于朝廷文官体系之外的武官系统,当然也不能给朝廷得九卿管。内阁:本职是机要秘书工作,负责皇帝意志和政策的整理和推动与落实,负责朝廷内外上下的联络和协调,负责改革措施的制定和推动,负责审计和统计工作。内阁是属于皇帝本人的幕僚和内廷官员,地位以后会提升到九卿和尚书之间的地位。军机处:军事参谋机构,负责战略战术的研究,负责作战计划的制定。通政司:负责各类文件的上传、下达、回收,各种公文、通知、规定的下发和确认。宗人府:管理宗室事务的官方机构,内部职务全部由宗室成员担任。宗人府内设宗人院,成员为所有通过了储位教育,完成施政实训的近支宗室成员。宗人院成员无权直接担任朝廷正式职位,但有权对朝廷部门的政策和决定提出质疑,对应的部门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大明皇家银行:大明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制度的制定和货币发行,金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民间钱庄和银行的登记和管理。皇室财团:皇室所有的大型工商业集团,其本身的规模相较于朝廷也不能算小了,是皇帝制衡文官系统的重要依仗。皇庄:皇室所有的海外土地,最重要的就是新天府,是一个高度独立的体系,也是皇帝制衡文官系统的重要依仗。东厂:负责对内的特殊安全和情报信息工作。西厂:负责对外的情报信息工作。第392章 外朝的活儿朱简炎看着内阁送来的文件。这上面的规划,基本都是自己直接指定的,内阁很好的领会了自己的意图。所以看完自后,朱简炎就轻轻点了点头,对内阁的活儿表示满意。然后又摇了摇头。自己的规划以规范文件的姓氏摆在自己面前,朱简炎再次意识到这次的改革没办法真正做到完全彻底。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特殊考虑,自己没办法将朝廷的事情全部分给九卿分管。不适合交给九卿的事情,再加上朝廷之外的事情和内廷的事情,自己要直接管理的事情仍然颇为庞杂。作为皇帝的自己,想要通过仅仅十几个人,就能直接管理整个天下,显然是不可能的。朱简炎拿起自己桌子上的笔,再次仔细审阅文件上的九卿权责分配。寻找可能存在的不是不合理的设计这文件不是最终的公开文件,而是交给朱简炎审阅的初稿,至少要改两三次才能定稿。总体看上去,宗伯的事情似乎非常多,基本都是曾经礼部的活儿。把其中的翰林院和詹事府交给了冢宰,看起来仍然非常的驳杂。宗伯的人选,朱简炎下意识的想到的,是泰平朝留下来的礼部尚书黄钺。今天已经马上六十岁了,随时都可以直接退休。可以让他继续干一任宗伯,用九卿的官职留任,黄钺也不可能不接。然后让鸿胪寺出身的沈复接任……不过沈复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就算是下一任才能当宗伯,年龄也才五十出头啊。这样安排是否合理呢……冢宰看着管的部门和事情不多,但是却是非常的重要,也非常复杂的职务。吏部掌控者人事建议权,无论朝廷规模怎么调整,它的职责只要不变,地位就会始终显得非常的特殊和超然。由于管辖的部门非常的直观,冢宰的人选也非常的明显,理所当然的选择就是现在的吏部尚书汪廷珍。但是汪廷珍今天才五十三岁,轮资历比他适合当九卿的官员不止一个两个。而且冢宰分管吏部,吏部还牵扯到皇子的施政实训。按照以前的惯例,皇帝选定的下一任的继承人,会在登基之前干一两两任吏部尚书。那以后是自己的继承人,是要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在冢宰手底下干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