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禀……禀告大王,俺叫郝仲义,老家山东曹州府,从江户那边过来嘞。“现在主要就是管着第三车间,也就是圆形针织车间,就是管织袜子和毛衣的车间。“另外还管新技术和产品的试生产,还管带新工人,俺干的活儿可多了。”朱靖垣有些意外,这个郝仲义经历很复杂啊:“那你干的是挺多的,你干这么多活儿,厂里发你多少钱一个月?”郝仲义颇为自信的说:“俺现在有基本工钱,有车间主任的职务钱,新产品研制职务钱,还有带新钱。“这些杂七杂八加起来,俺现在能拿一百零八元银钞一个月,一年将近一千三白元。”郝仲义这么说,林则徐就稍微有点心虚。后面的几个工匠和车间主任,现在就更加的心虚了。他们觉得这个钱拿的有点多,觉得郝仲义不该这么直接显摆的。单纯的基本工钱,一个月超过五十银钞,就已经不低了。放几年前,自己哪有机会赚到这么多钱。主要是刚才林则徐给朱靖垣延介绍的时候,好几次提到了成本问题。就是因为成本高,所以必须卖高价,所以才难以推广云云。这些车间主任就担心,朱靖垣由此产生联想,觉得给工人发钱太多了,想办法压工钱。要是以后拿不到这么多钱了,那肯定是这个郝仲义害的。这家伙脑子是聪明,手脚也麻利灵活,就是有点大嘴巴,什么都敢说。结果朱靖垣听了之后颇为惊讶,但是也非常满意的点头说:“好,好啊,这个收入水平,一家人才能过得比较舒服了。”林则徐顿时就松了口气,朱靖垣果然还是哪个性格,整天就想着涨工钱。其他的工匠和车间主任就更加的惊讶了,这口气是完全不介意的意思吗?这边朱靖垣又继续问郝仲义:“那你手下管的工人,就厂里的普通工人,能赚多少钱一个月?”郝仲义想了想说:“这个得看是哪儿来的人,如果是俺这样的大明人,进厂基本工钱就是十五银钞。“别管是干啥,别管有没有活儿,最低要发十五银钞。“和族人、朝鲜人,包括混血的,那就是十二,其他胡人十元。“然后只要有活儿了,大明人就直接涨到二十,生产线能够流通起来,就是成为熟练工了,就都是二十五银钞。“和族人和朝鲜人二十,其他胡人十八……”朱靖垣听了就直接一愣,这工资水平勉强还可以,流水线工人工钱应该还能涨。但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这个理所当然的工钱分配方式,让朱靖垣觉得有大问题。这些人都在一起干活,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就是因为出身不同,拿的工钱就不一样。关键是,这是出身不同而不是能力决定的工钱,折让他们没有机会通过努力抹平差异。自己支持林则徐搞多族混合的移民区,就是想将他们同时融入大明文化主导的族群。现在这样按照出身分工钱,会理所当然的造成族群分裂,让他们没办法真正的融合。工钱上的阶梯差异,会在每个月发钱的时候,提醒他们还不是大明人。且永远没办法成为大明人,这是从生下来就决定的,没办法在后天改变。这会让人感觉绝望,特别是在大明文化圈子中,而不是类似天竺的文化圈子里。但是,也不能直接给所有人相同待遇,否则大明的优势如何体现?关键是,无缘无故的好,并不会让人感激,也不会让对方珍惜。只有自己努力争取到的,获得了对方的认同的结果,才是最能令人珍惜的。朱靖垣考虑过之后,转向另一边的林则徐说:“工钱这么分配是不行的……”林则徐下意识的说:“殿下,属下做过调查,普通工人的工钱不能降,降低了就聘不到移民了……”朱靖垣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摆手说:“我不是嫌工钱发多了,我是说这个划分方式不行,甚至可以说觉得你们发少了!“我的想法是,在蒙县搞一个大明雅言应用能力考试,标准就是能够完全自如的用大明语言生活和工作。“朝鲜人、和族人、南越人、吕宋人、缅甸人、暹罗人,以及大明人与他们族女子结合说所生的后代,只要考核通过,就发一个证书。“凭借这个证书,可以在大食国墨洲地区享有藩国公民待遇,工钱和大明人一致。“然后南洋人、天竺人、波斯人、鞑靼人、大食人、奥斯曼人,以及泰西人,他们当地的土著人自己没办法参加这个考试。“但是他们族的女子与大明人所生的后代,可以参加这个考试并享受同样待遇。”朱靖垣支持融合,但是融合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讲究范围和目标的。朱靖垣的建议,让林则徐、牛鉴,以及郝仲义等工人、工匠都吃了一惊。其他人都在思考的时候,郝仲义最先开口了:“这样的话,俺弟马上就能跟俺一样待遇了。“俺弟他娘就是和族,但是他从小跟俺一起长大。“根本就不会说和语,只会说山东话,山东话也算是大明语吧?”朱靖垣笑着说:“山东话当然算,那是中原官话啊,那你想要你兄弟拿到跟你一样的待遇吗?”郝仲义理所当然的说:“俺当然想啦!要是大明本土也能这样就好啦!”朱靖垣愣了一下:“大明本土,这个就得等以后了……”这时候,旁边的林则徐开口了:“这样一场考试,设置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能够激发相应族群的工作热情。“应该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实际成本未必会提高,属下以为可以试试。”其他的工匠和主人也纷纷点头。大明人大多都是追求实用性的,对于一个藩国的公民待遇,本身看的并不是很重。而且通过大明语言的考核之后,肯定就能和大明人一样交流,整体的工作效率肯定提高。那点多发的工钱,多干点活儿就赚回来了。关键这是朱靖垣的要求,朱靖垣是这里的大王啊。大王提出的方案没有大问题,当臣子的还故意对着干,那是没事找事吗?也没有人提天竺、波斯、大食、奥斯曼、泰西各族,他们的男子与大明女子结合所生的后代的问题。因为大明文化传统就是男性继承制,对女性的血统看的不是特别重要。自己儿子和外族女人的孩子,基本都会被理所当然的当成自己家正常孙辈。但是对男性血统却特别重视,脑子里面根本不存在把外孙当自己家继承人的想法。朱靖垣看着大家都不反对,就微笑着点头说:“那就这么定了,回头去拟个方案,做一个小范围的测试。“现在我们继续说眼前的事情,关于普通工人的工钱的问题。”林则徐那边答应着,朱靖垣再次看向郝仲义:“其实在我的设想中,咱们的普通工人,也能拿到每个月一百银钞的工钱。“你们这些当技术工匠的,当车间主任的,工钱再翻个两三倍,那才是最理想的。”朱靖垣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郝仲义更是下意识的喊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怎么可能都赚那么多钱啊……”另外一个车间主任也说:“都变成有钱人,那谁当穷人啊……”朱靖垣却笑着反问:“为什么一定要有穷人?为什么不可能都当富人呢?“虽然说,互相对比的话,肯定会有人钱多一些,有人钱少一些。“但是,让以后的所有人,都享受到的以前富人的生活,并不是不可能的吧?”工匠和车间主任们面面相觑,不太敢继续反驳朱靖垣,却又难以接受和理解。林则徐和牛鉴也是觉得很奇怪,结合这两年跟着朱靖垣耳濡目染到的东西,隐约觉得这个思路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又没办法一下子明白其中的逻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