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情况下,仁武朝之后,这两级考试确实距离只有几天,但参加考试的是两拨人。仁武朝以前,县试、府试、院试,甚至乡试、会试都能连着考,但是每两轮考试之间不可能距离这么近。但现在东夷国情况特殊,所以三轮考试连着办,尽快把科举这个茬给结了。第二场考试名为府试,模式和内容都照搬了大明的高考。语文两场,总分四百分。数学一场,一百五十分。科学一场,一百五十分,包括物理与化学。博物一场,一百五十分,包括地理与生物。历史一场,一百五十分,包括历史与政治。在朱靖垣看来,这考试中语文的分量太重了,占总分的四成,考试时间整整一天。其他的四场考试,在朱靖垣看来其实是七门,总共只占了六百分,时间只有一天。这相当于上辈子高考英语的分数被加给了语文,又加了三分之一的分值。但是在大明的学者们看来,这个语文的分数仍然有点低。理想状态是跟小学升中学一样,直接占一半才行。这个标准是当初世祖皇帝跟当时的学者们定下的,现在想要修改起来还是比较难的。这第二场考试的难度,相比第一场直线上升了,毕竟是等价于高考的。这次高斯终于觉得,除了数学之外,自己多半是拿不到满分了。考察的内容范围太广了,以前自己没有参与过类似的考试,很多内容都是闻所未闻的。最后放榜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一个满分考生。最终,林县考场录取了一千人,通过率差不多是三分之一,比第一场高了三倍。整个东夷国,两个长史府,十几个县,最终通过的总人数差不多一千五百人。林县占了其中三分之二。林县本来就是人最多的县,比其他所有地区人口加起来都多。东夷国以外,美利坚、加拿大,乃至泰西大陆上来的考生,大部分都在林县考试。其他地方根本没有那么多考生。第三轮考试,也就是最后一轮,时间被放在了一个月之后。考试地点只剩下了两个,林县和威县,长岛和东夷半岛的考生,各自到两个地点考试。更长的时间是留给考生赶路和准备用的。第三轮考试的性质,与前两轮就截然不同了。不再是以知识为主了,而是要考察思考、分析,以及政治工作能力为主了。实际上,通过两轮考试的考生,放到现代的高中毕业生里面,也属于中上等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担任基层官员了。最后一次考试,是要把适合当公务员的筛选出来。而朱靖垣提的那些考察要求,也将在最后一次的考试中体现出来。最后一次的考试的地点,也终于被安排到了室内。长史府征用了林县的一所中学的教室。一千多名考生,分散在了三十多个教室内考试。高斯拿着准考证,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环顾周围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在从泰西来长岛的船上见到的一个英国人,一个好像是叫拜伦的年轻人。不过高斯不打算跟别人打交道,坐在自己位置上老老实实等考试开始。第三轮考试总共就两场,上午考察行政基础能力,下午考察政治分析写作。能够来到这里的人,放在泰西世界也是精英了。但是这次的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却仍然有不少人抓耳挠腮了。聪明的人未必适合从政,会写作的人未必会写申论。这种行政相关试题的内在逻辑还都大明式的,跟很多泰西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同。在上一场考试没有遇到什么难度的高斯,这次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到了下午,全面的写作能力考察,更加让很多人纠结了。特别是最后的材料和题目,要求他们分析大明和泰西各国文化与制度的优缺点。高斯看完了材料就皱眉头了。这题目应该怎么写?对于大明的文化和制度,高斯是有整体的了解的,关键是应该怎么写出来。这种题目实在是太主观了。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内心的判断写,能拿到分数吗?如果把大明尽可能往好处写,把泰西往坏处写,就一定能拿到高分吗?高斯在这里犹豫,但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动笔了。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高斯斟酌考虑了半个多小时,才决定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大明的文化和制度的优势很大,但也不是没有缺陷。早在两千年前,秦代统一和汉代再统一,神州文明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央帝制时代。整个神州的力量被皇帝凝聚起来,可以迅速的完成泰西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神州一旦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那整个世界都将无可阻挡,就像世祖皇帝之后的大明。但长达一千余年的中央帝制,持续不断强化的统一观念和帝国朝廷的权威,也限制了思想和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如果强大的帝国朝廷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甚至可能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那就有可能成为限制文明发展的枷锁。因为中央帝国只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一旦错误,就很难再次纠正。泰西各国持续分裂一千余年,分封制度也持续存在了上千年。一盘散沙的泰西各国,或者说各个封建主,无法集中巨大的力量建设大型工程。任何改革措施都可能会遭到多方掣肘,任何决定的执行都可能会变成旷日持久的争吵。但是,正是这样的泰西大陆,能够有无数的可能性。一个封建主做了对的选择,让他的封国变得强大了,其他的领主都可能会去效仿与它。威尼斯、西班牙、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他们之中的每一个都算不上伟大,都没有在所有的选择上都做出正确选择。但是他们之中的每一个,都至少在某一个选择上做对了。那么把他们全部放在一起,整个泰西在所有的选择中,都有人做对了。……高斯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写了出来。写完之后看着眼前的文章,心中却是完全没有底。这种题目是在是太主观了。而且没有标准答案的,完全看出题的人在怎么想,看出题的人想要看到什么结果。高斯非常不喜欢这种考试,不喜欢这种不可控的题目。还是数学好。终于熬到考试结束,考生们依次离开考场。在监考巡逻的卫兵监督下,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安安静静的走路。但是到了校园里面之后,没有人盯着了之后,马上就议论了起来。“最后的文章材料和题目都太坑了!”“有什么不对的?这种题目还坑?这根本就是送分题目好吧!”“怎么就送分了?这种优缺点对比怎么写都不对啊!”“什么叫怎么写都不对?这题目的答案不是明摆着吗?那根本不是让我们比较大明与泰西的优缺点,根本就是在问大明的优点。”“这个文章考察的还是我们对大明文化和传统的理解,跟泰西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大明的文化和制度本来就没有缺点,泰西这边本来也没有什么优点!”“这个,多少还是有一点的吧?”到处都是闹哄哄的,三三两两的互相争论的考生。高斯稍微观察了一下,发现有的人是真的认为大明没有缺点,但是也有的人明显只是把这种观点当成了应对考试的策略。高斯心中隐约觉得,他们多半是对的,自己多半就要落榜了。第258章 革除功名在这个时代,虽然泰西人受到了大明文化的强烈影响,但是并未被大明完全同化。绝大部分泰西人,仍然保留着典型的泰西式的思维。关键是,绝大部分泰西人,没有机会长期生活在大明本土。对大明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书籍以及报纸,报纸上的信息又是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