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 秦将 > 第408页

第408页(1 / 1)

('

他本是豪气之人,眼见这老渔夫颇有智计,倒也生出了结交之意。

便大笑起来:“我哪有什么欺瞒之意,不过是想试试老翁眼力。如今来看,老翁果有本事,吾之姓名,刘季是也!”

“刘季?”

老渔夫嗤笑一声:“原来是个刘家的小儿子,这名还不如刚才的刘绾呢。我看你该改个大气的名才是。否则潜龙安能飞天?”

刘季的名字被人嘲笑,他倒也不怒,嘻嘻笑起来:“我也有改名之意。不过还要先问老翁名讳才是。”

老渔夫抚着颌下胡须,自傲道:“老夫,范增是也。”

……

淮水以北,下相城郊。

一处偏远的宅邸中。

“赵佗!”

一道带有童稚之音的吼声响起,紧接着,便是轰隆一声巨响,大地都颤了半晌。

“项籍!”

项梁大步走进院中。

尘埃未落,在那飞扬的土尘中,九岁的项籍正瞪着眼睛,一副暴怒模样。

在他的前方,一根原本竖立的木头,已被项籍刚刚扔出去的铜鼎砸断成了两截。

木头上刻着“赵佗”两字,仿佛刚才那一鼎,已是将其杀死。

项梁皱了皱眉,呵斥道:“籍儿,吾等避难到此,自该蛰伏隐匿,如此动作,不好。”

“叔父,我要杀赵佗。”

项籍转头看来。

他年岁虽小,但其发怒时的模样,却颇为骇人。

特别是眼中重瞳张开,竟让项梁也不由心头发毛。

真乃我项氏虎儿!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神力,日后若能上战场厮杀,岂非百人敌乎?

看了眼刚才被其扔出去的铜鼎,项梁心中又是一叹。

没机会了。

他已经听说秦将赵佗在越地擒杀楚王熊启,并率军回秦的消息,心中十分惊惧。

两个楚王,一死一降。

秦国灭楚,已经是定局。

好在有父亲安排,让项缠在秦军征伐下相时,举城投降,使得项氏得以保存。

他项梁则带着项籍等项氏亲族,隐匿到附近观察形势。

项燕、项渠为楚国死难。

项梁、项缠则保留项氏存续。

这就是一个大家族在乱世时所做出的选择。

如今秦军因为项燕已死,对于项氏族人有宽释之意,只要顺服,便不追究罪责,以此收服楚人之心。

项梁此来,便是准备带项籍回到下相。

在这种时候,项籍却对秦将赵佗满是恨意,让他担心此子日后会惹出祸事,便开口道:“赵佗乃天下名将,尔父尔祖尚且不敌,你一个九岁孺子,安敢口出狂言!”

项籍瞪眼道:“我要学剑,以我之力,若学剑术,早晚能一剑斩下赵佗头颅,为父祖报仇。”

项梁心中一动,佯装嗤笑:“剑成,不过一人敌耳。赵佗乃秦之名将,身侧护卫不知多少。你这一剑,能敌千军乎?欲杀赵佗,唯有万人敌方可。”

项籍叫道:“既如此,愿学万人敌!”

……

淮阴城外。

一支两万多人的秦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此处。

黑色旌旗招展,给淮阴的楚人带来巨大的惊吓。

因为,那位在他们淮阴登位的楚王熊启,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正无言的躺在秦军的车舆中。

淮阴城外的一片林中,一个八岁的孩童,爬上大树,透过林叶的缝隙,眺望远处的那支军队。

“赵将军……赵将军……”

“背水一战,四面楚歌,擒杀楚王,降服越人。”

“赵将军,真乃天下第一名将。”

就在他喃喃低语,眼中充满渴望和仰慕的时候。

大树下,他的父亲叫起来:“信,勿要再看,该回家吃饭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 :馈书韩信

淮阴城外黑旗飘扬,营寨连片。

这支秦军从越地一路跋涉到达淮阴,虽然士卒们回乡心切,但经过长途行军后,终究是疲累辛苦,难以继续行军。

故而主将赵佗下令在淮阴城外扎下营寨,让士卒休沐三日,同时通过淮水上的秦军舟师进行粮秣补给。

虽然说是休憩洗沐,但赵佗并没有闲坐军营,而是派人去寻找“野之遗贤”。

“真有韩信?”

赵佗放下手中记载了军情信息的简牍,抬头望向郦商。

淮阴城下,一饭千金。

胯下之辱,名传千古。

赵佗既然来到淮阴之地,自然会想到那位千古有名的绝世兵仙。

上一次赵佗来淮阴时,因为正处于秦楚交战的重要阶段,他要率军激战熊启和项燕的楚军主力,没有精力来关注其他事情。之后大战打完,他又立刻奉秦王的命令,率兵南下追逐叛贼熊启,更是抽不出一点时间。

如今总算是打完了仗,再不借着回程的机会找一找韩信,那可真是白来了。

“禀将军,韩信之父名为韩嘉,是昔日的韩国遗族,在韩国灭亡时,迁至淮阴。将军所求韩信者,便是韩嘉之子,据末将所探,他今年刚八岁。”

郦商拱手,向将军汇报他们打探了一日才得来的消息。

同时郦商心中非常的好奇,他不知道将军怎么会对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感兴趣?

而且看将军的模样,竟然是早已知晓其名,这才让自己前去打探。

“八岁啊。”

赵佗揉了揉太阳穴。

这年龄放到后世,就是个刚上三年级的小学生吧?

而且这个年代用的是虚岁算年龄,要真按后世的周岁计算,最多二年级。

小学生级别的韩信。

赵佗原本听闻“韩信”之名而波动的心情,瞬间平复了大半。

不过想想也很正常,现在秦国尚未统一天下,这时间点有些太早了。

历史上的秦末几位风云人物中,除了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已经成年外。

项羽和韩信都还只是个小屁孩,是赵佗一拳就能打倒的那种。

“韩信乃是韩人之后,随其父迁于淮阴,这一来倒是说得通了。”

赵佗心中微动。

后世的史书中,对于韩信的身世记载不明,没有人知道韩信的出身,更不清楚韩信父母宗族的情况。大概是因为他被吕后夷灭三族,记录韩信身世和亲族家庭的资料也被销毁的缘故。

就连司马迁为韩信写传记时,也显得很无奈,只能前往淮阴民间,搜寻当地人口中的关于韩信的传闻故事。

不过从这些故事逸闻中,倒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韩信长得高大,却不事生产,整日佩剑游荡,从人寄食,吃不起饭还端着架子。

漂母给其饭吃,这人明明穷的响叮当,上顿吃完无下顿,竟还能说出“后必有重报”的话。这样的姿态,活生生一副落魄贵族子弟的形象。

且漂母所言“吾哀王孙而进食”,所谓王孙之表意,正是公子王孙之意。秦灭六国,各国公子王孙沦落民间底层,依旧被人以“王孙、公子”为尊称,再往后发展,便成为后世常用的尊称。那漂母或许是对韩信身世有所耳闻,故而对其以王孙相称。

再加上韩信熟读兵书,且有大志,一系列组合下,他的身世绝不可能是普通的平民。

如果说韩信是韩国灭亡时,为躲避战乱而迁往淮阴的韩国贵族之后,倒是颇为相符。

“年仅八岁,父母尚在,倒不好夺人所爱。”

赵佗摇摇头,如果说韩信有十几岁的话,他倒是可以将其收走,作为侍从,进行培养。

但可惜对方如今只是个八岁的小屁孩,对于要随时踏上战场征伐的赵佗来说,身边带一个八岁小孩,完全不合适。

哪怕不考虑战场危险,光是成百上千里的长途跋涉,南征北战时的各种水土不服,头疼脑热等疾病。在这个医学尚处蒙昧的时代,都足以要了一个八岁小孩的命。

若是将其丢在咸阳,更是不好,万一脱离环境,养废了咋办?

故而赵佗熄了将韩信带走的心,但既然来此一趟,不去见一见,又太可惜了。

“现在不带走,不代表就不能让他变成我的人。”

赵佗眯着眼,手指轻轻敲击着木案上的简牍文书。

……

离军营千米左右的一片林中。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