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第二天的巴西时报就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着重表扬了斯卡利亚总统的不卑不亢,维护巴西国民自由权利的光辉形象。可接下来的事情却有些朝着人们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起来,首先,是巴西境内的一份不知名小报,另辟蹊径地表示,这次美国政府照会巴西政府的行为,是属于严重干涉巴西内政的行为。认为美国人标榜自由,却要跑出来限制巴西人民的游行自由,属于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行为,接着又对着美国政府一阵怒喷。这篇报道出现后,意外地引起了很多巴西民众的共鸣,大家纷纷站出来指责美国政府,同时支持斯卡利亚总统有理有据的回复。接下来的几天,巴西的各大报纸和电台纷纷围绕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在各大报纸上发表社论文章,批评指责美国政府的行为。同时,也有很多人站出来,明确表态,认为巴西政府不应该一直跟在美国政府的身后伏低做小,甚至,错误且武断地切断了与世界上另一个强大国家——苏联的外交关系。让巴西政府在国际上失去了国家的独立自主性。这个话题的提出,马上引发了很多巴西人的反思,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这一切发生的经过,方浪都一清二楚,那份指责美国的小报背后就有着苏联人的影子,要是方浪想要阻止的话,这条新闻根本就发不出来。但他显然不会那么做,相反,他还指示手下情报局探员,对此,保持旁观,不要参与,乘机观察巴西国内哪些人属于亲苏势力,哪些属于亲美势力。至于,接下来美苏双方在巴西展开的舆论战,方浪也是作壁上观,静待事态发展。不得不说,这次苏联人确实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利用美国人干涉巴西内政的话题,挑起了很多巴西人,关于国家独立自主权的思考。这场舆论战的最终结果,以巴西政府主动开始恢复与苏联外交接触为结束。第699章 苏联与石油美国人显然是不会允许自家的后院失火的,因此,对于巴西重新与苏联的接触,非常警惕。开始进一步加大了对巴西的监控。并尝试从多种渠道向巴西政府施加压力,试图阻止巴西与苏联重新恢复外交关系。美国驻巴西大使,更是再次出面找到了方浪,试图通过方浪这个铁杆的亲美派,说服巴西政府停止和苏联的接触。可是,美国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发生,本来就有着方浪在后面的推波助澜,要是没有方浪的同意,那篇关于美国政府干涉巴西内政的报道都发不出来。更不要说新闻媒体上愈演愈烈的舆论战了。要知道巴西时报等一系列的巴西主流媒体,可都是在方圆集团的控制下的。而美国人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找上方浪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方浪影响巴西时报等一系列主流媒体的立场,让大家在报道新闻时,带有一些明显偏向美国的立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全中立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社论文章,不加任何修改地发表在报纸上。不得不说,方涛在方浪的言传身教下,早就已经将控制舆论这套技巧玩得炉火纯青了。专门开辟了一个论战板块,让亲美亲苏的双方代表轮流上阵,在自己的媒体渠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看似公平公正的不作干扰,任由双方自由争辩,可作为巴西的主流媒体,他提那些亲苏派刊登文章,实际上就已经属于拉偏架了。可在美国人看来,巴西时报的这种做法纯粹就是不懂政治,怎么能够真地完全任由那些文人学者们自由辩论呢?连最基本的新闻管控都不懂。对于美国大使的要求,方浪非常明确地拒绝了,表示这是巴西的新闻自由,我们不能捂住大家的嘴巴,不给大家说话的机会。并表示,这新闻自由还是自己从美国人身上学来的呢!怎么能不贯彻到底呢?这让美国大使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不过,随着美国大使在巴西的四处游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巴西人站出来,开始为美国洗地。而方浪则是趁此机会悄悄清点那些和美国人合作的家伙,给他们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可即便不停有人站出来给美国这种干涉巴西内政的行为洗地,依然没能阻止巴西和苏联重新恢复外交关系。毕竟,巴西作为美国在南美洲的重要盟友,和苏联重新恢复外交关系,就等于是苏联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对应地,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是美国的外交失败。而能让美国失败的事情,自然是苏联乐见其成的,为此,苏联人在两国重新恢复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让步。这对斯卡利亚总统代表的巴西政府来说,自然是一次难得的外交胜利,值得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因此,接下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巴西的各种报纸都开始重点宣传巴西和苏联重新恢复外交关系对巴西的好处,其中更是重点提到了能从苏联进口相对来说更加便宜的石油。这对现在石油价格飞涨的巴西来说,实在是一剂提升国民消费信心的强心剂。而且,巴西还能将自己国内生产的农副产品出口到苏联。同时,巴西国内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也能够向苏联出口非常多的工业品,其中以橡胶制品的数量最为庞大。这种情况显然触动了美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开始频繁地和巴西政府举行会谈,要求巴西政府对苏联在某些高科技产品方面进行禁售,其中的重点就是电子产品和高精密机床。这是因为现在的巴西在这两个领域,是唯一能够和美国一较高下的存在,不夸张地说,甚至要比美国政府更加先进。为了说服巴西政府,对苏联在这些产品上进行禁售,美国政府不得不开出了很多有诚意的条件,其中放开对巴西的成品油管控,就让巴西的油价,快速恢复到了一个正常水平。其实,美国之所以愿意恢复成品油的管控,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两年巴西方圆集团在原油市场动作频繁,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说和苏联重新建交后,能大规模地从苏联进口石油,单单是方圆石化和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政府,签订的石油采购协议,就能够大大缓解巴西缺油的状况。不得不说,这两年方圆集团和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合资成立方圆石化后,确实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不仅明面上开始在波斯湾寻找石油份额,也从荷兰壳牌的手上拿下了大笔的原油订单。私下里,又悄悄将触手伸进了大西洋对岸,还没有被西方资本国家,过多关注的非洲原油市场。其中,在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的投入更是巨大,不仅从葡萄牙人的手中采购了大笔的原油,更是开始和葡萄牙政府谈判,想要获得在安哥拉开采石油的权利。尽管现在葡萄牙政府还没有同意巴西的要求,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葡萄牙坚持不了多久。毕竟,巴西不单单是只在商业领域和葡萄牙进行谈判。暗地里,也在和安哥拉本地的土著接触,至于接触的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点从安哥拉现在越来越躁动的形式就可以看得出来。葡萄牙当局相信,如果葡萄牙继续坚持不让巴西介入到安哥拉的石油开采当中的话,巴西非常有可能会支持安哥拉的独立。这让葡萄牙当局非常恼火,却又有些无能为力,毕竟,这个时期的巴西在全球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葡萄牙,单单是巴西通过欧洲援助计划和欧洲各国之间建立的紧密联系,就是葡萄牙不能比拟的。为了应对巴西对安哥拉的不断渗透,葡萄牙不得不,比历史上更早地让安哥拉成为自己的海外省。尽量降低安哥拉的殖民地属性。但这样显然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因为,葡萄牙无论怎样努力降低安哥拉的殖民地属性,依然无法改变,他就是葡萄牙殖民地的事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