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1 / 1)

('

“这件事情,于谦没有做错,内阁没有做错,科道也没有做错,错的,是朕!”

闻听此言,成敬和舒良顿时大惊,连忙拜倒在地,道。

“陛下,内臣有罪。”

然而,朱祁钰却摆了摆手,道。

“不,你说得对,这两道奏疏真的通过了,兵部会尾大不掉,所以,内阁要制衡是对的,科道弹劾于谦,也是在履行职责,但是于谦,也没做错。”

“军屯糜烂至此,非铁腕手段难以整饬,于谦上了这道奏疏,就是将压力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无论最后成败,他都不会有好的名声。”

“于廷益,是正臣,这一点,朕清楚!”

说这话,朱祁钰忽然转过身来,背对着月光,柔和的脸庞映照在宫灯的光芒下,显得颇有几分昏暗的看不清楚神色。

但是,舒良和成敬跪在地上,却依稀能从天子口气的变化当中,听出了一丝淡淡的遗憾和愧疚。

天子说:“这份担当,是于谦心中的道,可……这原本应该是朕的事,可现在,却全压到了于谦的身上,此,朕之过也!”

前世的时候,于谦同样一步步的坐大,以至于到了最后,因为于谦的权势,君臣疏离,朱祁钰对他多加防备。

但是,彼时的朱祁钰,还没有意识到一点。

于谦之所以变成最后朝堂敬仰的于少保,一道手令,千里之外的将领便要战战兢兢,最大的原因是,他这个天子过于孱弱。

作为一个从没有接受过储君教育的藩王,那个时候的朱祁钰,对于朝政极其不熟稔。

他能够依靠的,只有这些大臣,于谦,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他必须放权,于谦也必须揽权。

唯有如此,才能让当时濒临破裂的大明神器,重新恢复元气。

扪心自问,如果说于谦从一开始就和光同尘,不那么出挑,南宫复辟之后,被第一个清算的绝不会是他。

而且,以当时的局面,即便没有南宫复辟,以朱祁钰对于谦的防备,他迟早也会被闲置打压,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

朱祁钰不是当初面对朝政无所适从的朱祁钰,于谦,却依旧是那个一身担社稷的于谦。

所以,错的不是于谦,是朱祁钰这个天子。

或许在一年前,他还能有理由说,自己刚刚登基,手中无人可用,需要于谦这样的大臣顶在前台。

可如今,他手下虽不说是人才辈出,但也用不上于谦来替他承担这满朝的压力。

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当得久了,让朱祁钰都忘了,有些事情,本就是天子该有的担当。

迈步回到殿中,在御座上坐下,提起朱笔在两本奏疏上写了几行字,随后,将奏疏放到成敬的面前,道。

“传旨,准于谦所奏,命兵部侍郎俞山调任吏部,擢武库司主事方杲任武库司郎中,擢巡边御史洪常为武选司郎中,擢车驾司主事叚寔为职方司郎中。”

“准俞士悦所奏,命吏部侍郎项文曜调任兵部。”

“另擢吏部员外郎沈敬为武库司郎中,命东阁大学士李实为兵部侍郎。”

“以项文曜,李实二人,同佐尚书于谦,兼理部务。”

这一连串的官员调动,眼花缭乱,成敬带过来的两个小内侍飞快的记录下来,还没消化结束,就听见天子又将一本奏疏递了过来,道。

“准于谦此奏,将奏疏明发各衙门,诏命兵部,在朝廷封印之前,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呈递御前,年后开印将方案下廷议讨论。”

成敬将奏疏接过来一瞧,果不其然,是于谦之前所上的那本《请整饬军屯疏》。

原本,成敬以为,这本奏疏会在明天过后,再另找机会在朝堂上讨论。

但是,天子这话的意思竟是,不再朝议是否要大力整顿军屯,而是直接由兵部牵头拟定方案,进入具体的操作步骤讨论阶段。

圣心已定,自然言出法随!

长长的吐了口气,成敬躬了躬身,轻手轻脚的退下。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诏谕,会在明天传遍朝廷。

加上明天要廷议的太子之事,可想而知,明天的朝堂,会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第566章 清流博弈

这一夜,无数人都过的颇不平静。

无论大小官员,各家府邸都灯火通明,负责宵禁的巡查御史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基本上在街上见到个轿子都得上去问安,然后派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护送回府。

到了最后,带出来的兵丁都不够用了,只能连夜到顺天府协调,又调派了一干衙役,纷纷扰扰,一夜都没消停。

翌日清晨,方晴了两日,天上乌云又开始聚起,点点雪花飘落在一顶顶轿子上,原本遇到这样的大雪,大雨天气,若无重要紧急的朝务,天子都会体恤的下旨免朝。

但是今日显然不可能。

于是,老大人们只能缩在千步廊下,命人升起火炉,三三两两的围坐在一起,进行着上朝之前最后的讨论。

天光熹微,随着六部都察院内阁的一干老大人来到宫城外,这次廷议的序幕,也即将缓缓拉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华殿中,天子着大红色衮龙袍,面色平静道。

“平身。”

旋即,群臣起身,内阁的朱鉴移步出列,再次将自己奏疏呈上,虽然内容大家早已经知悉,但是作为开场,朱阁老还是重新又读了一遍。

“……陛下爱重太子之心,天下皆知,群臣皆体,然东宫为社稷储本,当自幼严加培养,故陛下当稍舍疼爱之心,命朝廷设詹事府,左,右春坊,以辅太子,此方为社稷之君,万民之父也……”

奏疏的内容和昨天大同小异,但是,逻辑却更清楚了些,在这本奏疏里,朱阁老列举了几点理由。

其一,出阁而不备府违背祖制,违背礼法。

其二,出阁而不备府会令太子只习经义,不通政务,而渐成腐儒,或有建文殷鉴。

其三,出阁而不备府会令天下人质疑天子有易储之心,有碍社稷稳定。

但是……

“陛下,臣以为此疏全无道理,乃牵强附会之词,实乃居心不良也。”

随着朱鉴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立刻便涌起反对之声。

说话的人也不是无名之辈,而是吏科的都给事中余俨。

说起这位余大人,平素在朝中声名不显。

但是,他却有一层晃眼的身份,郕王府的属官!

应该说,自从洪武以后,在朝廷打压藩王的大前提下,王府官往往意味着仕途走到了终点。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随着一场土木堡之变,原本的灰暗仕途,忽然之间就变成了康庄大道。

郕王府本有两名长史,一个训导,一个伴读,一个审理正,两个审理副,加上一个中官成敬。

在当今天子登基之后,这些人全都被放到了阁部当中历练。

但是,这也是群臣对天子佩服的一点,那就是用人时,绝不任人唯亲。

在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他老人家没有急着在紧要位置上安插自己人,而是量才取用。

两名出身翰林的长史,仪铭和杨翥,被外放到了地方做知府。

其他监生或是府学训导出身的王府官,如杨舆,俞纲等人,则被放到了六部做主事。

余俨和朱绂两个人,运气稍好,被放到了都察院做监察御史。

但是总之,官品都不太高。

这些人到了自己的官职上之后,干的有好有坏,但是让群臣都意外的是,作为天子的潜邸之臣,他们并没有得到任何的优待,甚至于,吏部此次京察当中,对于这几人的考核都十分苛刻。

像是杨舆,俞纲,朱绂这几个,虽然做的不算极好,但是也算不错,若是抬一抬手,给个优等的考评,拔擢一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