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页(1 / 1)

('

另一方面,这个功劳来的太容易了,王濬也是怕真的有诈,或者说朱然,陆逊等人不奉孙亮的诏令,集中兵力反攻建业……要是守不住建业的话,那王濬的这个灭国之功,可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所以,在张溪没有抵达建业前,王濬是一点都不敢放松。

可事实上呢……东吴的这次投降,真没什么阴谋。

全琮比王濬早十天左右的时间,带着麾下的四千多士卒赶回了建业。

一回到建业,全琮依仗手里的兵权,完全不给孙弘任何的反应机会,直接带兵包围了孙弘的府邸,以孙弘谋逆为由,诛杀孙弘。

之后,全琮以追责孙弘余党为借口,跟建业城内的世家大族们或威逼,或利诱的达成了一致,在五天后的朝议上,提出了向蜀汉投降的建议。

这次朝议,几乎是没有任何阻碍的通过了……孙亮才六岁,孙弘又完蛋了,东吴的朝臣们又都跟全琮基本达成了交易,至少不反对投降……能有阻碍才怪呢。

因此,其实在王濬还没有兵临城下的时候,东吴这边就已经决定要投降了。

之所以还绷了五天的时间,不过是全琮担心投降的太快,面子上不好看,这才等到王濬派出的劝降使者进城后,再选择出城投降。

全琮这边投降的真没有阴谋,只是吧,他这么一投降,直接把朱然和陆逊给坑的不要不要的。

这也太快了吧?!

朱然已经领兵撤到了豫章郡,只要再等个十几天的时间,朱然就能回防建业了……结果半途接到消息,说东吴降了?!

陆逊这边也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寿春,退到了濡须坞,只要击破正面的羊衜,就可以率领数万士卒回援建业了,结果这时候却接到了孙亮的降书和羊衜的劝降书信。

你让朱然和陆逊这两人怎么办?!

理论上讲,主君都投降了,他们俩就算继续顽抗,也已经没有了大义名分了……再打,性质就变成了不遵上令,叛乱谋逆了。

历史上的姜维,在蜀汉灭亡后煽动叛乱,导致身死,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被人定义为反贼的……一直到姜维写给刘禅的那封书信被人发现后,姜维的风评才从一介反贼变成了忠臣义士。

说白了,就是一个大义名分的道理。

没有姜维写给刘禅的那封信,姜维的所作所为,就是个人野心膨胀的煽动叛乱,最后作为叛贼余党被镇压。

但有了姜维写给刘禅的那封信,姜维的所作所为就是忍辱负重,在亡国后寻求复国的忠臣义士行为。

朱然和陆逊显然不想当反贼,而且他们也没有想过姜维那样的执念……他们只是不甘心。

真的,但凡建业那边能坚守上一个月,等到他们回军的话,那么东吴基业,未必不能保全。

可如今倒好,空有兵力和意愿,却已经无力报国了。

事已至此,朱然和陆逊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是收拢兵力,为以后打算了。

是的,朱然和陆逊也会为自己的家族利益考虑,但跟全琮不同的是,他们只有在大局已定后,才会去考虑这些,不会跟全琮那样,优先考虑家族,把国家放在第二位。

投降是可以投降的,但是谁来受降,这里面是有讲究的……以朱然和陆逊的地位,也不是谁都能接受他们投降的。

这是一个地位对等的问题,也是礼仪问题。

这事儿吧,大家都懂。

因此,羊衜虽然给陆逊送了劝降书,但他却没有那么不懂事的催促陆逊投降,而是双方都按兵不动,一直等到徐庶领兵抵达濡须口后,由徐庶亲自出面,接受陆逊的投降。

同样的,朱然在接到孙亮的投降诏书后,并没有直接领兵去建业,向王濬投降,而是就地驻扎,等着张溪一路领兵过来,然后再由张溪出面,接受朱然的投降。

当然,也就只有这两个人,是需要这么特殊对待的,东吴的其他州郡,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传檄四方,不投降就当叛军处置。

稍微有点特殊的地方,是交州吕岱。

吕岱吧,基本算是跟东吴半翻脸的状态,而且交州隔的实在太远了,张溪也好,徐庶也罢,都不可能跑那么远去亲自劝说吕岱投降。

因此,劝降吕岱,是张溪亲自写了一份亲笔信,然后由潘濬带着,亲自前往南海郡,跟吕岱交涉的。

张溪写的亲笔信,算是给吕岱面子,而潘濬和吕岱之间,虽然经常互相交锋,但两人私交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挚友关系,由潘濬出面劝降吕岱,也可以增加劝降的成功性。

当然,最后能不能劝降成功,其实张溪也不知道。

交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地形,如果吕岱真的要学赵佗或者士燮的话,那至少在短期内,大汉是没有精力去征讨的。

交州那地方吧,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存在。

交州是祖宗之地,当然不可轻弃,但同样,交州那地方的开发程度不高,受限于生产力和丁口数量,虽然这地方的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但已开发的熟地数量太少,丁口不足,产量也不太高。

这地方呢,拿下来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再加上大汉如今刚刚三兴,需要顾忌到地方太多,就投入产出比来说,重新恢复中原,河北等地民生的价值,可比收回交州要高的多。

所以啊,按照张溪的预计,就算吕岱继续玩割据,那么一时半会儿的,大汉也不太可能再兴兵征讨,应该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动兵戈。

只是呢,张溪这个人,对这种“祖宗之地”的执念,那可是很深的……因此,张溪还是希望潘濬能说服吕岱,不要搞赵佗那一套。

甚至,哪怕吕岱搞士燮那一套,只要他承认自己是汉臣,其他的张溪都可以忍,可以帮他在朝堂上说话争取。

万幸,吕岱这个人吧,虽然私德多少让人诟病,但公德上,意外的相当有觉悟。

他接受了潘濬的劝降,而所要求的条件,也不过是要求封自己为海陵侯,食邑万户。

吕岱是海陵人,他的要求,说白了就是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当万户侯而已……这点要求,张溪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随着吕岱的正式投降,大汉再次扫清八方,一统天下。

三兴在即!!!

第1255章 继往开来

大汉景耀二年。

长安郊外。

正值春暖花开之际,长安郊外人影绰绰,男男女女出游的马车逐渐多了起来。

而长安郊外,也充满了迎来送往的人群,有的人走,自然也有的人来。

如今是大汉灭吴的第三年。

就在大汉灭吴的当年,天子刘禅下诏,来年改元景耀,以庆大一统的盛世。

同时,刘禅又下诏,在景耀二年秋收过后,进行第二次科举大试,为国求贤。

如今长安城外来来往往的人群,除了天下初定后来往的商贾外,最多的,就是前来长安赶考的学子们。

而长安郊外的十里亭内,有四个老者,正在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这一幕幕的迎来送往。

有一说一啊,张溪其实是很抗拒跟这三个老家伙坐在一起的……感觉凭白的又老了几岁。

但是吧……没办法,这三个老家伙每次商量事儿,都得带上自己,推都推不掉。

张溪也烦。

“老夫欲再次上书,请求天子准许,核查天下田亩,统计天下丁口。”其中一名老者,开口言道。

看吧,一开口就是这么麻烦的事情,张溪能不烦嘛。

“元直三思……此事关系重大,今天下初定,万不可再生事端!!!”另一名老者赶紧开口劝诫。

嗯嗯,看吧,不用几句又得吵吵起来。

“士元之言却是无理。正因此时天下初定,方可行此之事……若迁延时日,世家大族皆行隐匿之举,再查不易也!!!”

“元直,非是老夫维护世家,实在是……世家之利,于国有功,世家之弊,非一朝一夕可革除。若贸然行事,天下生变。”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