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钦应变极快,立刻让自己的部将陈英再次领兵增援,强攻城门口。而诸葛瑾的反应明显慢了一步,先是贸然打开了城门,接着是无法快速击退文鸯,而在文虎领兵来援后,又没有及时增援城门洞攻防战……等到陈英领兵增援到位的时候,城门洞的控制权,已经不在东吴手里了。城门洞被突破,东吴军士气大降,继续坚守失去了意义……诸葛瑾不得不下令,弃城后撤,退往下邳城坚守。第1246章 特殊照顾诸葛瑾的日子不好过啊。这次兖州之战,其他地方都守备完善,只有诸葛瑾镇守的琅琊郡被文钦突破,逼得上大将军陆逊不得不派遣孙韶领兵来援,帮助自己守住徐州北侧防线。如今,诸葛瑾再次被文钦击败,彻底退出琅琊郡,退守下邳,孙韶还因为腿部受伤,行动不便,已经无法再出战了。而蜀汉那边,文钦在彻底占据了琅琊郡后,并没有做太多的停留,直接就选择了南下彭城国,抄袭山阳郡的诸葛诞的后路。徐州这边的战线,有崩溃的危险。事实上,诸葛瑾现在已经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下邳郡,是连接淮南和徐州的通道,如果下邳郡失守的话,蜀汉就可以从北往南,经由下邳郡直接进入淮南,威胁陆逊侧翼。而彭城国,则位于山阳郡诸葛诞的身后,一旦彭城国失守的话,蜀汉军队可以对山阳郡的诸葛诞实施前后夹击,这么一来,诸葛诞必败无疑。所以,当诸葛瑾失守琅琊郡的时候,他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到底是退往彭城国,还是退往下邳郡……诸葛瑾只能选择退守下邳郡。守住下邳郡,守住的事淮南的十几万东吴将士,是东吴在淮南地区的战略优势。而放弃彭城国,不过是放弃山阳一个郡,可能会导致诸葛诞陷入险地,但事实上,诸葛诞也不是没有退路,他也可以往南撤退,在陆逊的接应下,退入淮南。因此,诸葛瑾只能退守下邳郡,这是他唯一的选择。同样,文钦的选择也只有进攻下邳郡,只有攻下下邳郡,才是对整个战局帮助最大的……攻一个彭城国,只能算是鸡肋。双方的目标都很明确,自然而然的,在下邳郡内,再次陷入了对峙。这一对峙,就又是一个月的时间。不仅仅是下邳郡这边出现了对峙,整个汉吴交战的三条战线,如今都在对峙中。淮南方面,陆逊和徐庶都已经收到了江夏水战的消息,得知了全琮取代朱然成为江夏主帅,接着水战失利的情况。陆逊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收拢了阵线,采取收缩防守,放弃兖州南部,退入淮南据守的策略。陆逊预判,在得知江夏战报后,徐庶必然会选择前压,全力强攻的策略来进攻淮南,哪怕不能获得局部优势,也要牵制住淮南的兵力,不让淮南兵力南下。而随着江夏战事对东吴不利,陆逊也确实需要分兵驻防庐江郡,防止荆州军效仿上次大战那样,从江夏北部取得突破,突入庐江郡,进攻濡须口。至于江南方向,陆逊倒是并不担心。只要全琮率领的东吴水军主力没有太大的损伤,守住夏口,不让荆州军过江的任务,还是相对容易达成的。因此,与其被徐庶抓住机会牵制住自己,倒不如自己先一步放弃外围防守,集中兵力,改变兵力部署为好。在这点上,陆逊确实反应比徐庶快了一步,等到徐庶下令全军前压的时候,陆逊已经下达了全军后撤的,收缩防守的军令,并且抢先一步在淮南设立了防线。徐庶的强势前压没有取得预料的效果,但是,终究还是把战线往南方推进了,对徐庶来说,也算小有收获。至于最南端的交州之战……随着吕岱抵达交州后,交州的东吴郡兵有了主心骨,慢慢的也稳住了局势。虽然吕岱暂时还没有办法完成孙权的要求,击退进攻交州的蜀贼,搜集足够的粮草送往建业,但是吧,以吕岱对潘濬的了解,只要能稳住防线,再对峙上一段时间,潘濬肯定会选择退兵的。毕竟,潘濬这个人吧,格局不算太高,他看重的就是零陵郡的那一亩三分地,让他在交州拼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只要潘濬撤退,那么桂阳郡的黄崇就不足为虑了……就桂阳郡的那个出兵条件,后勤补给都能拖死他们,没有了潘濬的支援,黄崇根本孤木难支。可以说,目前的局势就是如此,双方都在想办法破局,但双方其实都无法破局……这也是为什么张溪不主张现在伐吴的主要原因。孙权还在,东吴一帮能臣名将也都还在,东吴的底子也禁得起折腾……除非老天眷顾,给大汉一点特殊照顾,否则东吴并不好打。然后吧……特殊照顾就来了。这事儿,还得从全琮取代朱然说起。全琮跟朱然不合,他又有心夺权,争取建立功勋,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然后朱然就被孙权给召回了建业。可朱然才刚刚回到建业没多久,孙权就收到了全琮在夏口水战中失败,伤亡一万余人的消息。这消息,实在是……有点不太好形容了。孙权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吧,太子孙和一派,对全琮是群起而攻之。之前全琮靠着弹劾的手段,逼得朱然回到了建业,结果自己当了主帅,就打成了这个鬼样子?!别说是孙和一派,就是以往保持中立的一些大吴官员,这次都觉得全琮做的有点过分了。因此,虽然朱然在回到建业后,其实什么都没说,只是在家呆着,等着孙权召见……但这事儿吧,再次引起了太子孙和一党和鲁王孙霸一党的朝争。孙和一派肯定是要求严惩全琮,重新任命朱然为夏口主帅,抵御蜀贼。而孙霸一派当然要保住全琮,可又无法拿朱然当借口攻讦,只能是把目光投向了顾雍,说顾雍到现在没有解决粮食缺额的问题,会影响到前线士卒的作战士气,是在渎职。只是吧,鲁王孙霸这一派,这次的这个做法,就多少有点不要脸了。也不能完全怪这些人,毕竟鲁王孙霸确实不占大义名分,只靠孙权偏爱,持宠而娇罢了,愿意支持鲁王孙霸的大才,终究是少数。也因此,当全琮去了夏口,步骘忙于巡视地方,稳定民心,吕岱去了交州以后,鲁王孙霸身边,连个像样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看给出的这个馊主意,连孙权都觉得,这次鲁王孙霸这一派,完全是在无理取闹。不过嘛……好在孙霸还有一个支持者,他的姐姐,长公主,孙鲁班。孙鲁班倒不是说多么的喜欢孙霸这个弟弟,她只是跟孙和的关系更加差而已,看不得孙和得势,所以才支持的孙霸。可孙鲁班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她确实比孙权的其他子女,都要更加的得到孙权的宠爱……她又在孙权面前直接说话的机会。再加上,这次孙和一派群起而攻的人,是她的丈夫全琮……这孙鲁班能忍?!哭哭啼啼的孙鲁班找到了孙权哭诉,请求孙权对全琮网开一面……给孙权哭的心里乱糟糟的。其实吧,孙权心里很清楚,就算真的是全琮指挥不利,导致了夏口战事失利,他也不可能去追究全琮的责任,更加不会把全琮换回来,再把朱然换回去。这么反复无常的更换一军主帅,真当军国大事是儿戏么?!江夏那边要是出了问题,让蜀汉水军沿江而下的话,东吴是有亡国之危的。因此吧,孙权其实对孙和一派也很不满,觉得他们根本不懂国政军事,而孙和作为太子,居然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在这个关键时刻,放任自己麾下的文臣谋士乱咬人,完全没有储君之资。但是吧,孙权回过头来,再看看鲁王孙霸那一派干的事儿,似乎感觉也好不到哪儿去……两个儿子,都是废物。这一刻,孙权真的是无限怀念自己的嫡长子孙登,要是孙登还活着,哪有这么多的糟心事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