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页(1 / 1)

('

现在的魏军在酸枣的防守形势,基本是郭淮屯兵在酸枣城东侧,对抗诸葛亮主营,而司马懿屯兵在酸枣城西侧,保护侧翼和北部撤退通道,同时牵制住邓艾,陈泰负责坚守酸枣,应对关平,寇封的领兵猛攻。

颇有些当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被袁绍揍的只能被动防守的架势。

可当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是有如天助,袁绍把一场平推的战事硬生生打成了消耗战不说,麾下的重要谋士许攸还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叛变,给了曹操夜袭乌巢的机会。

现在的司马懿,他的对手可不是袁本初,而是诸葛孔明,更加不会有人中途反水,来给他送重要的战略情报。

因此,司马懿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硬顶。

而这么一顶……伤亡就上来了。

不仅魏军的伤亡上来了,汉军的伤亡,也开始慢慢的增加了起来。

不过区区四五天的时间,双方各自伤亡了两千余人。

汉军这边的主要伤亡,还是在硬攻酸枣的过程中造成的。

酸枣这个地方,就是整个防线的最核心区域,如果能攻克酸枣,那不管是郭淮所部还是司马懿所部,都会变成无根之萍,到时候除了溃退外,没有第二个选择。

因此,关平和寇封两个人,对酸枣的进攻,是真的相当的不计代价的。

尤其是寇封,他的作战风格本来就是以凶猛著称,一旦发狠,自家伤亡率就一直不会太低。

而陈泰守卫的酸枣,面对邓艾和诸葛亮可能他会处在下风,但面对关平和寇封两个人,他还是能勉力招架的。

再加上,攻城战里,守卫方到底是占便宜的,进攻方至少要付出两倍以上的伤亡损失,才有可能对守城方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酸枣城的攻防上,汉军的伤亡,其实是比魏军更大的。

但……在其他两线战场上,汉军的伤亡,就比魏军要小不少了。

东线战场,司马懿不仅要面临两倍于己的邓艾的进攻,同时还要随时担心神出鬼没的庞德骑兵队的偷袭。

没有城墙掩护,只能占据营寨防守的情况下,骑兵的骑射对营寨内的守军杀伤力也不小的。

至于放弃营寨,主动出击……司马懿除非脑残了才会这么干。

这根本就是去给对面骑兵送战功。

所以,一昧的被动防守之下,司马懿指挥的东线防御,反而是魏军的伤亡比汉军更大。

至于西线,其实也差不多的概念,郭淮也同样不敢离开营寨去跟蜀贼硬碰硬。

毕竟,郭淮是很了解自家对手的战斗力的……大汉禁军,常规情况下一打二,根本不是问题。

更别说,郭淮的对手是诸葛亮,这个老狐狸,你稍微放松一点,他都能找到机会给你放血……还是老实坚守为好。

就这样,虽然魏军在两翼的战线上被动防守,伤亡比对面更高,但好在酸枣守城战打的还行,导致双方战损差不多。

这样继续守下去的话,虽然辛苦,但也不是不行。

只要再坚守个十天左右的时间,挫动了蜀贼的锐气,蜀贼久攻不下后,必然会暂时回收休整……那就是司马懿在等待的撤军良机。

但……司马懿打的什么算盘,其实诸葛亮也知道。

虽然诸葛亮也没有预料到魏军的防守居然这么严密,但是最为一个优秀的统帅,未雨绸缪是必然的选择。

在连续进攻了五天无果后,诸葛亮下令,全军暂停进攻一天时间,略作休整。

司马懿一看对面突然没有动静了,开始琢磨……到底要不要趁机安排撤军的事情。

这真的让司马懿很犹豫……蜀贼的这个暂停进攻的时间节点,很微妙啊。

确实,这四五天的时间里,蜀贼的进攻确实不利,但并没有到久攻不下,伤及士气的程度……如果这时候选择撤军,蜀贼士气没有大变化,稍作准备就能直接追上来,必然又是一场苦战。

其次,根据斥候传回来的军报得知,洛阳方面的蜀贼援军,大概还有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抵达酸枣前线。

这个时间节点,卡的就很巧妙。

就算蜀贼真的全军休整了,短时间内没办法安排追击的事宜……可司马懿这边安排撤军至少也要一天的时间。

明天一早撤退,不正好赶上敌军的援军到来么……诸葛亮恐怕早就是已经算好了这些,才会在今天下令暂停进攻,临时休整的吧?!

撤军,恐怕免不了被敌军追击,伤亡不小,可不撤的话,经过了休整后的蜀贼,下次进攻必然更加猛烈,自己的伤亡依然还是不小。

司马懿皱着眉头,在军帐内来回踱步,仔细权衡得失……最终决定,按兵不动。

撤军造成的伤亡会有多少,司马懿自己都无法估量,但继续坚守带来的伤亡,司马懿心里多少有点数。

继续坚守,坚守十天时间,等到蜀贼士气下降后,再行撤军。

这次机会……也许就不是一个机会,不过是诸葛老贼摆出来的一副诱饵罢了。

第1154章 方案

其实吧,诸葛亮下令全军暂停进攻,短暂休整的事儿,也不能算是诱饵。

这几天的进攻不顺利,军中虽然没有士气低落,但难免有些焦躁的情绪……为了防止某些将军打起来上头,不管不顾的强攻,诸葛亮才下令暂时休整的。

嗯,这些个将军说的不是别人,就是关平,寇封两个人。

有一说一,这两人,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他们最多就是一个合格的将军而已……这些年来,一直如此,已经不可能改变了。

如果有个人能统帅他们,让他们听命行事,那么他们也能发挥出极高的战术价值,但你如果让他们单独统兵,遇到小问题还好,遇到像现在这样需要协调作战的大战役,这俩就差的那么一点。

打起来容易上头,必须要进行一些限制,否则的话,第一个因为久攻不下伤及士气的地方,就是他们这里。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诸葛亮必须要插手调整整个战役的进攻节奏。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也确实跟王昶率领的援军即将抵达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亮向张溪求援,本来是指望张溪能分点兵力过来帮忙……能来个一两万人,诸葛亮就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河东战事,张溪以七万人牵制十万人,抽调太多的话,威慑力也会减少,张溪反而可能落入魏军的围攻之下。

可诸葛亮也没想到,张溪居然直接让王昶带着三万人来援,自己带着一万多羌胡骑兵和两万多郡兵退守孟津渡了……那这三万士卒,诸葛亮必须用在刀刃上。

暂停进攻,休整一天,一方面是为了保住军中士气,另一方面,也是在等王昶所部到来,然后再发动总攻击。

至于司马懿,他如果现在要安排撤军,诸葛亮也有足够的把握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动员,并且出兵追击,而如果他错过了这个撤军机会,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诸葛亮是不会给司马懿任何撤军的机会了。

王昶的这三万人,就是诸葛亮决战的信号……只要到位,就开始全力猛攻。

因此,司马懿到底是撤军还是按兵不动,其实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内,根本不是司马懿认为的,引诱自己主动退兵的诱饵。

而在双方进行了一天休战后,隔天,大战继续开始。

依然还是三线强攻,但这次强攻不过两天的事件,郭淮那边,第一个顶不住了。

没办法啊,以前郭淮用三万人对抗诸葛亮的不到四万人,虽然辛苦,但依靠营寨防御和依托身后酸枣城的接应,倒也不至于太处在下风。

可现在,郭淮是用三万人在应对蜀贼近乎七万人的进攻……王昶已经领兵增援到位了。

兵力差距进一步拉大了,而郭淮要面对的敌军将领,跟其他两条防线也没法比。

诸葛亮,魏延,胡奋,王昶……这四个人,哪个好惹?!

诸葛亮足智多谋,统帅调度有方。

魏延,胡奋武勇过人,作战凶猛。

如今又多了一个能文能武,擅长查漏补缺的王昶……郭淮的日子能好过才怪咧。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