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人,人可以少,但诸葛连弩二号机,一个都不准丢,他要亲自带回去给张溪交差。而随着孟达弃守太行官道撤退,毕轨和戴陵,终于是突破了这个太行官道。毕轨是意气风发,准备给在邺城的天子汇报请功……可戴陵笑不出来啊。前后加起来伤亡了近万骑兵,总共却只击杀敌军不到五百人,最后还让人连夜跑了……这算是哪门子的功劳?!可惜,戴陵现在做不了主,所以他只能是闭口不言。而随着孟达撤退,张溪在得到消息,得知有超过两万并州骑兵进入河内郡后,也是脸色严峻。毕竟,这是骑兵,不是步兵。再来两万步兵,张溪都不带怕的……可两万骑兵的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平原上,两万骑兵,甚至可以直接冲击二十万步兵组成的大军。张溪手里倒是也有骑兵……马岱率领的两万羌胡游骑嘛。但羌胡游骑的战斗力,跟正规的并州狼骑,完全就不在一个等级上。羌胡游骑,欺负一下曹魏的步兵还有一些威慑力,但对上不管是大汉的,还是曹魏的正经骑兵,都毫无胜算。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据孟达的军报所言,他和马岱是分开行动的,马岱领兵去追击拦截秦朗的步兵了,孟达并不知道马岱的具体去向,而张溪这边,也没有收到马岱的回报。天知道马岱带着羌胡骑兵到底到哪里了。张溪在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时候,是不能把马岱的羌胡骑兵计算在内的。因此嘛……张溪怎么想,都不觉得自己的六万步卒,能在两万并州骑兵的攻击下坚持下来。所以,张溪只能选择退兵,退到孟津渡北岸,背靠黄河水军的接应,依靠魏军撤走后留下来的防守城寨据守,静观敌军的下一步动作。同时,往四周派出足够的侦骑和斥候,去寻找马岱的踪迹,通知他尽快撤军到孟津渡,和大军汇合。某种程度上,曹叡的目的确实达到了,随着并州骑兵的南下,河内郡的张溪暂时的撤军了。这个时候,如果秦朗能抓住机会,直接东进,进入温县,跟夏侯霸完成换防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可以带领步兵去支援兖州。但……秦朗并没有能抓住这个机会。倒不是秦朗犯傻了,而是秦朗在刚刚占据了北中城后,刚想东进,却突然接到了后方河阳县司马进的急报。轵县失守,大量蜀贼骑兵顺着官道南下,正在强攻河阳县。摆在秦朗前面的,其实有两条路。一条,是不管河阳县的安危,丢了也就丢了,自己先去跟夏侯霸汇合。另一条,是快速回援河阳县,保证自己的后路安全。其实,如果秦朗知道此时毕轨已经领兵来援,并且突破了太行官道的话,那么秦朗肯定会选择第一条路走。并州骑兵一到,张溪如果得知具体情况,只有撤军一条路可以走,那么河阳县丢不丢的,问题都不大。可秦朗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秦朗基于现有的情报判断,一方面要考虑到继续东进可能遭遇到张溪的围城军队拦截,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从身后而来的蜀贼骑兵和作为后勤中转站的河阳县的安危……为了避免落入两面夹击或者断粮的窘境,秦朗决定,立刻回军,固守河阳县。然后吧……嗯,秦朗才知道,自己的决定,到底有多么的傻。第1123章 僵局等秦朗领军回到了河阳县,得知了具体情况后……第一时间就把河阳县守将司马进给关入了河阳县大牢。裴潜对此拍手称快。裴潜早想这么做了,结果之前你秦朗找了一堆理由,就是硬要让这个白痴货色守卫河阳……现在好了吧,自食其果了吧。而秦朗这次关押司马进的原因,其实也很直白——谎报军情。事实上,压根就没有什么蜀贼骑兵强攻河阳县的事情,司马进只是接到了轵县失守,蜀贼骑兵顺着官道往河阳县而来的消息后,生怕秦朗不回军救援,导致河阳县失守,因此才在军报里说蜀贼正在强攻河阳县。在司马进看来,其实蜀贼顺着官道往河阳县的方向过来,肯定是要进攻河阳县的。别说什么骑兵不能攻城,骑兵只是不善于攻城,不代表不能真的打……不然轵县是怎么丢的?!因此,司马进判断吧,蜀贼肯定是会来进攻河阳的,而等到秦朗领兵回援的时候,蜀贼肯定也已经差不多攻到了河阳城下了……自己真的不算说谎。可打死司马进也没有想到,蜀贼的骑兵在半路上突然的拐了一个弯,他们就没有往河阳县来……这下司马进说的谎话,可就全露馅了。司马进的小算盘没得逞,现在还把自己算计到了大牢里……可秦朗现在是开心不起来了。既然已经退回了河阳县,秦朗也不可能说不管周边实际情况,继续我那个温县进发……总要先整理一下现在的战场情报,分析一下战场局势再行动的。而这个时候,秦朗终于是得到了最新的,也是相对全面的战场军报,他不仅得知了并州骑兵已经进入了河内郡,同时也知道了张溪现在领兵撤回孟津渡北岸,温县之围暂时算是解了。这么一来,至少从明面上看,秦朗可以继续领兵前往温县,跟夏侯霸汇合了……可仔细分析了一下以后,秦朗发现,自己好像不能这么做。那支蜀贼的骑兵动向,秦朗现在也基本掌握了……他们确实没有顺着官道直接进攻河阳县,但他们在绕过河阳县后,再次占据了秦朗东进的要道,北中城。北中城,被张翼和秦朗两次放弃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大汉的手中,被马岱给占据了。而这个命令,还真的不是张溪给马岱下达的,而是马岱撤退到了北中城后,发现这里居然没人守卫……秉持着保护大军侧翼的想法,自己占据的。也就在这个时候,张溪派出的斥候,终于是找到了马岱的行踪,联络上了马岱。而当张溪得知马岱占据了北中城后,顿时敏锐的发现,这个地方在现在的局势中还是挺重要的……再次派出了张翼,率领五千步卒,去协助马岱守卫北中城。其实吧,一开始张溪是想去孟津渡南岸调柳隐过河,去守卫北中城的……可张翼再三向张溪请战。张翼本来就对主动后撤不满呢,觉得根本不是自己守不住北中城,而是军令不可违……当时张溪已经决定要撤兵了,又联络不上马岱,担心北中城遭遇并州骑兵突击,到那时候如果张翼守不住北中城的话,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这才让张翼主动弃守的。可现在,北中城有了骑兵护卫,同时又需要有步兵坚守的话,张翼怎么可能不想着一雪前耻?!而张溪这边吧,一方面是张翼的请战不好驳回,怕伤了士气,另一方面呢……其实北中城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最主要的作用依然还是牵制,并不是要打决战。因此吧,相对熟悉北中城城防和地利环境的张翼,某种程度上确实比柳隐更合适。就这样,张翼重新回到了北中城,承担起了北中城的防御工作,统筹整个北中城战场。而张翼和马岱往北中城这么一戳,秦朗想要再带领麾下郡兵东进,就会比较麻烦了。是,这次张翼带去的步兵依然只有五千人,可这次他多了两万羌胡骑兵的帮助。羌胡骑兵别的不行,对步兵的压制和威慑效果还是挺大的,秦朗还真的不敢就这么带着不到两万的郡兵步卒去进攻北中城。因此,秦朗必须在河阳县等到毕轨和戴陵率领的并州骑兵过来汇合后,再想办法出兵去温县。而且,即使是有了并州骑兵的保驾护航,秦朗也不能说就万无一失了。因为秦朗无法保证,当他领兵进攻北中城的时候,在孟津渡北岸的张溪会按兵不动。如果说,张溪用羌胡骑兵的高机动性,调走并州骑兵后,突然率领蜀贼步兵主力来北中城跟自己决战的话……秦朗可不觉得自己就能有胜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