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要命的是,河东这个地方……是真的阔。不仅是世家大族扎堆聚居在这里,就是普通的百姓,都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更加富有。这么富得流油的地方,这帮西凉胡人哪里见过。想想吧,这帮玩意儿在凉州劫掠,都觉得汉人占据的凉州是一个富庶之地……这次到了河东郡这个真正的富庶之地,那俩眼珠子里面,还能容得下别的东西么?!要不是马岱在这些胡人中间还有点威望,大汉的军威也日渐强盛,马岱还能勉强约束这群羌胡游,让他们不至于滥杀无辜……否则这次河东郡,恐怕就不是损失一点钱粮财物那么简单了。可即使如此,这次羌胡游骑的劫掠,也让河东世家们对大汉有着不小的怨念和意见。没办法,这帮羌胡游骑一个个的,太过于贪得无厌,抢的也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人甚至到了用战马驮着抢来的钱财,自己进行步战的地步。特么没有了马的羌胡游骑,在平原地带靠两条腿作战,那个战斗力还不如河东郡境内的普通山匪呢!!!马岱一看情况不对,急忙收拢兵力,连恐吓带欺骗的,带着这群一点没有战术概念的蠢货撤出河东郡。否则的话,任由这帮玩意儿在河东郡不停的抢抢抢,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说,其实不是司马师及时回师救援,用武力逼迫这群羌胡游骑撤出河东,而是这帮没见过世面的羌胡游骑见什么都抢,最后实在抢不动了,这才主动的退出了河东郡。但这并不妨碍河东世家大族们把司马师捧的高高的,甚至河东世家大族还通过了自己在大魏朝中的关系,硬生生的给司马师捧出了一个“河东大捷”来。说真的,曹叡看到这个河东大臣递上的疏奏,是哭笑不得的。曹叡不是傻子,而司马师也没打算把曹叡当成傻子哄,所以司马师给到朝廷的军报,还是如实的描述了战况的发展。真不是他司马师有能耐,是蜀贼主动撤出的河东郡……虽然司马师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确实不是自己的功劳。嗯,至少曹叡看到这份军报的时候,再配合一下河东大臣的上奏……对司马师还是很有好感度的。但是吧,曹叡对这个河东大臣的疏奏,还真的不能就直接驳回。河东世家有河东世家自己的需要,而曹叡,也有曹叡自己的考虑。河东世家们之所以通过关系,在朝廷上为司马师请功,其目的,曹叡其实心里有数。这帮混蛋玩意儿肯定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把司马师捧起来,然后引导朝廷意识到河东的重要性,然后好把司马师和他的三万步卒留在河东郡驻防。毕竟,这次河东世家们的损失是真的不小。这年头的世家大族,心思一个比一个多,谁也不会把大量的钱粮放在城内,这里是官府的眼皮子底下,真要追究起来的话,大家的脸面上都会很不好看。因此,河东世家基本都是把自家钱粮秘密的放在城外自家的庄园内的。要是在和平时期,这么做当然没问题,但在战争时期……尤其是遇到这种不管你什么世家,老子有钱就抢的羌胡骑兵,这帮河东世家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就算怨恨大汉,那也只能是私下怨恨,不能明着来,毕竟抢东西的人是羌胡骑兵,回头大汉一退六二五的不承认,说是羌胡异族无法约束,这帮河东世家也没辙。河东世家们可不想再遭遇这么一回哑巴亏了。而秦朗呢,在这次河东保卫战中,又表现出了行动迟缓,应对缓慢的缺点,远不如司马师来的果决,立刻回军救援……虽然其实效果也不大吧,但在河东世家眼里,至少司马师这个河东世家子弟比秦朗这个外人要靠谱。因此,河东世家肯定是希望司马师留下守卫河东郡,让那个秦朗赶紧滚蛋。有一说一,这点小心思,曹叡还是看的很明白的,从军事角度讲,曹叡是不可能任由这帮河东世家乱来的。还等着司马师领兵去救援兖州呢,怎么可能留在河东。但从政治角度讲,曹叡还真的无法忽视这些河东世家大族们的声音。中原世家,大多以河东世家和颍川世家为首。可如今,颍川世家基本可以确定,已经集体投敌了,那么中原世家,就只剩下河东世家了。这个时候,如果忽视河东世家提出的意见,导致河东世家走上颍川世家的老路……那兖州也不用守了。中原世家的两大支柱都直接倒戈相向了,那么兖州地区的世家大族们,还能跟大魏是一条心的?!想想都不可能。因此,从政治角度讲,曹叡必须在这个时候,安抚好河东世家大族们,让他们继续站在大魏一边。再一个,自从这个兖州之战开打以来,曹叡就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的好消息,整个朝廷内部都知道,自家大军在兖州和河内不停的被人压缩势力范围,如今只能勉力支撑。虽然还在坚守,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好消息传来。可如今,终于有了一个“河东大捷”,而且还是河东世家大族们亲自替司马师邀功的,他们肯定不会拆台……而只要这帮河东世家们不拆台,那么河北世家也不会知道真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曹叡也需要这么一个“河东大捷”来稳定军心和民心。经过反复的思量,曹叡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下旨嘉奖了司马师的“功劳”,承认了“河东大捷”的存在,封司马师为讨蜀将军,安平亭侯,同时也下令司马师,继续坚守河东,防备蜀贼入侵。同时,曹叡下诏,以“河东大捷”有功为由,升秦朗为中护军,率领一万并州骑兵和两万河东郡兵,赶赴河内郡作战,替换夏侯霸驻守温县,让夏侯霸率领两万河内郡兵,前往兖州支援。至少在曹叡看来,他这么做,是既能稳住河东世家,同时也不耽误救援兖州……只不过是把援军主帅从司马师变成了夏侯霸而已。只是,曹叡忘了一点……这么做的话,等于是在温县人为的制造出了一场人事变动,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形势变化。原本张溪还觉得夏侯霸守卫的温县不好打,那自己索性就不打,在河内郡继续磨洋工,只要牵制住敌人就可以了……可曹魏这么大规模的领兵换防,张溪要是不抓住机会的话,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行吧,你秦朗既然从河东郡出来了,那么,就哪儿也别想去了。第1115章 伏击真不是张溪看不起秦朗哈,实在是……反正张溪是不明白,曹魏放着好好的步兵军团不用,为啥非要让秦朗带着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还大老远的从河东郡跑到河内郡来。这太不合军事常理了。其实吧,单纯从行军地图上看,河东郡和河内郡是相邻的,距离挨的相当的近……可实际上,河东郡和河内郡的交界处,有两座名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座叫太行山。对,就是愚公移山故事里,愚公要移走的那两座大山。有此可见,其实河东郡和河内郡之间,往来交通其实并不算太方便。就拿马岱带领游骑兵们从河内郡如今去袭扰河东郡,走的是河内郡联通河东郡的官道,而这条官道,是要在并州南部稍微拐个弯,绕过一部分太行山,才能进入河东郡的。当然,撤退出来的时候也是走的这条路。除了这条官道外,从河内郡通往河东郡,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道路。比如说司马师率领三万步卒回援河东郡,走的就不是官道。司马师也是没办法,他率领的都是步兵,两条腿怎么也跑不过四条腿的,如果司马师率领步兵还是沿着官道去回援河东郡,从太行群山交界处的官道绕个圈,先去并州,再转道去河东郡的话……等司马师回军到河东郡,恐怕河东郡早就剩不下什么了。因此,司马师只能选择从王屋山的山间小道通行,走直线,抢时间的回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