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一旦河东失守,尤其是河内郡,万一跟颍川郡一样直接投降……邺城可就直接暴露在蜀贼的兵峰之下了。因此啊,满宠不得不站出来谏言,反对刘放的这个策略。这个策略,看上去挺美好,但就是涂了蜂蜜的毒药,真要吃下去的话,恐怕等不到大魏反攻回中原的那一天,蜀贼就能发动第六次北伐了。而刘放……他没有跟满宠进行任何的争论。一方面,是因为满宠的反对意见,其实也是刘放这个策略的最大弱点,刘放心里也清楚,满宠说的并没有错。另一方面……这个策略的最终决定权,并不在刘放手里,他说的再多,其实也没有用。这个决策的权利,在曹叡手里。而曹叡呢……曹叡真的是一个精明的人。刘放给出了曹叡另一条解决现在困境的办法,虽然他并不完美,甚至就跟满宠所说的那样,就是一颗涂了蜂蜜的毒药……但那终究也是一个办法。至少能用来拖延时间,给大魏争取到重新振作的时间。只是,现在的大魏,还没有落魄到需要用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再一个,曹叡也有另一个担心——朝廷平衡问题。大魏能代汉自立的两条大腿,就是中原世家和河北世家……这两条腿,缺任何一条,大魏都走不远的。如果这么轻易的弃守兖州,导致中原籍官员成了无根之萍,那么以后的大魏朝廷上,肯定是河北世家一家独大……这等于是瘸了一条腿在往前蹦跶,早晚有倒下的一天。这也是曹叡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曹叡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些人的意见统合一下,做出了决断。首先,命人去并州传诏,让毕轨尽快的集结好并州兵马,安抚好境内的南匈奴异族后,南下进入河东郡,扫清在哪里肆虐的蜀贼游骑兵,替换司马师领兵东进,去支援兖州。其次,命燕王曹宇为帅,率领三万禁军南下,渡河抵达东郡,听从司马懿指挥调派。第三,命令夏侯霸,必须死守温县,不可让蜀贼往邺城方向前进任何一步。最后……命令司马懿,坚守兖州,并,择机击破蜀贼,收复失地。这四条策略,曹叡全都要,一个都不能少。第1109章 东吴的小心思当曹叡在琢磨着该怎么抽调兵力,给司马懿增援布防的时候……北伐军主力,在徐庶的率领下,也遇到了一些麻烦。这个麻烦,可大可小。事实上,现在的徐庶,已经领兵进入了陈留郡,但却是只占据了陈留郡南部,甚至都没有过度深入到陈留郡境内,更别说去攻打司马懿主力所在的雍丘县了。其他的兖州南部州郡,司马懿是已经放弃了,可徐庶也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去占据。徐庶还有其他的顾虑。一方面,是徐庶不敢轻易分兵,以免到时候兵力不足,无法给雍丘县的司马懿制造足够的压力。另一方面……根据斥候来报,在淮南地区的东吴军蠢蠢欲动,并不安分。朱据在汝南郡的上蔡集结了近三万兵力,而上蔡往北,就是颍川郡境内……一旦东吴军进军颍川的话,就等于是一把刀子插进了徐庶率领的北伐军主力的腰眼上。这个徐庶是不得不防的。而寿春方面的陆逊,根据细作的情报和庞德传回的消息,也已经出兵从寿春北上,似乎有进入沛国等地的意图。那地方是徐庶的侧翼方向,万一东吴和曹魏联合起来,司马懿和陆逊一起夹击在陈留郡的徐庶,朱据再在徐庶身后捅一刀的话……那麻烦就大了。虽然徐庶也认为东吴和曹魏不可能那么齐心,东吴方面的行动更像是趁火打劫而不是来解曹魏兖州之围……但徐庶不能不防。所以,徐庶放缓了进军的速度,在陈留郡西南集结,始终不敢轻易北上进攻司马懿所在的雍丘县。而徐庶不敢快速北上,司马懿自然是求之不得了,他现在终于有时间重新调整方向布置,等待天子的援军到来。当然,也不是说司马懿现在就没有威胁了……至少那个在东郡肆虐的魏延,司马懿现在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能是给贾逵传令,让他尽力坚守。而东吴军方面……陆逊现在已经带领着五万淮南郡兵,进入了沛国的砀山县,正在犹豫,要不要领兵进入梁国。说实话,这次陆逊出兵,并不是提前请示过的,他是属于擅自出兵。当然,作为大吴的新任上大将军,又是淮南都督,陆逊是有自主出兵,寻求战机的权利的。但是吧……陆逊到底不是周瑜。以周瑜的声望和地位,周瑜主动出击,大吴至尊孙十万就算是事后才知情,他不仅不会怪罪,还会全力动员全国兵马去配合周瑜的行动。一方面是孙权对周瑜的信任,相信周瑜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另一方面,周瑜的威望太高了,就算孙权擅自出兵,孙权也不能拿周瑜怎么样,全力配合还能有点收获,不配合,损失的可都是大吴精锐。当然,周瑜也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有什么行动,必然是第一个请示孙权的人……因此孙权对周瑜也是更加的放心。可陆逊没有周瑜那么高的威望和地位,他能有机会独当一面,甚至当上这个上大将军,是孙权一手提拔的结果。陆逊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自主作战的权利,但这些权利仅限于在淮南地区使用,如果要做出关系到国战的决策,陆逊自然无法擅自做主。因此,这次出兵,陆逊一方面是果断出击,不想浪费这么好的时机,另一方面,他也赶紧的上奏在建业的东吴大帝,解释这么做的原因,以及征求东吴大帝的意见。到底是顺势打一波,配合曹魏击退这次蜀汉的北伐,顺势削弱一波蜀汉的势力,还是就以趁火打劫为主,占据兖州南部三国一郡,扩充自身的实力?!这两个选择,其实都有道理的。这些年,蜀汉的实力增长是惊人的。当初三国初立之时,蜀汉只有两州之地,东吴却有三州之地……两家虽然不及曹魏,但彼此之间差距并不大。可如今,蜀贼数次北伐,已经拥有了益,荆,雍,凉四州全境和半个司隶,现在甚至已经打到了兖州……东吴方面,依然还是交州,扬州,徐州三州外加半个青州。占据的州数量可能差别不大,但占据的地盘大小,经济实力,已经越来越不可同日而语了。再加上三年前,张溪一战夺回了荆南四郡,进一步扩大了这个差距范围……大吴要是再没有点行动,控制并削弱蜀汉的实力,恐怕将来就算想打一仗,难度都会变得很大。因此,趁着现在蜀汉北伐到兖州,正好淮南郡兵有机会戳一下蜀贼的后路,那么配合曹魏,挫败蜀汉的北伐,削弱蜀汉的实力,维持三国均势,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说不定,蜀汉这次北伐失败后,元气有所损伤,会给大吴重新找到重返荆南的机会。而且吧,按照陆逊的想法,蜀汉军队的正面压力,有那个司马懿和魏国军队去扛,而他们东吴要做的,不过是在后方偷偷摸摸的进军,威胁一下蜀汉北伐军的粮道,最后配合司马懿夹击一下蜀军而已,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会太大,徐庶也不可能放着正面的司马懿不管,反过来跟大吴的淮南兵团较劲。这属于是以小博大的好机会。当然,这是陆逊所倾向的计划。剩下的那个计划,其实是陆逊这些年对孙权的了解,给出了的另一个方案。坐视曹魏和蜀贼互相攻打,偷偷摸摸的在后方占便宜,占据兖州东南部的三国一郡,等到双方分出了胜负,不管是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恐怕都没有对已经占据了兖州南部的东吴军动武的底气。蜀汉纵使能胜,也不可能前脚刚刚打完曹魏,就转头立刻跟东吴开战。而如果是曹魏获胜了,大吴也可以说这东部的三国一郡是从蜀汉的手里夺回去的,能守住兖州都不容易的曹魏,显然也不会跟身为盟友的东吴翻脸,这个哑巴亏,他们只能吃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