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页(1 / 1)

('

不然没办法啊,曹氏宗族也好,夏侯氏宗族也好,真就没有几个说的过去的将领了,曹肇已经算是宗族将领中,还能一用的将军了。

剩下的宗族人选,比如说曹宇和夏侯玄,这两人都是走政治路线的,对军事并不是太了解。

所以,即使曹肇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经验上,都不太足够,但他还是要承担起统领冀州骑兵的重任。

另一方面,曹肇的脾性吧,真不比他那个老爹好到哪儿去。

曹肇其实是知道自家老爹这么多年来人缘混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吧,平日里,曹肇还是有自觉的在克制自己的脾气,让自己尽可能的不要轻易动怒。

毕竟,曹肇也知道,自家老爹有能力,也有资本急躁,可自己不管是能力还是战功都不够格,谦虚一点做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曹休的儿子,到底还是曹休的儿子。

平时曹肇能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可现在……连续三四次不知所谓的调来调去,彻底把曹肇隐藏着的脾气给点着了。

管你们谁传的军令,老子现在都不听了。

再加上,庞德的骑兵斥候能侦查到曹肇的踪迹,曹肇麾下的骑兵同样也有这个能力……曹肇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找到了蜀贼骑兵的踪迹,肯定是要一战而定胜负的。

谁再来传令都不好使。

为此,曹肇立了领兵南下,从山阳郡南下,进入沛国,主动寻求跟庞德决战的机会。

并且很快的,就在沛国和山阳郡的交界处,碰到了庞德派出来试探性进攻的五千轻骑兵。

曹肇一点客气都没有,仗着兵力优势,也不做试探,直接全军压上,直接逮着了庞德的五千轻骑兵就是一顿胖揍,把庞德派出的轻骑兵打的狼狈后退。

首站告捷之下,曹肇欢欣鼓舞,继续领兵南下。

而这次,庞德亲自率领剩下的一万五千骑兵,正面迎战曹肇。

双方的骑兵主力,在沛国境内,进行了一场决战。

第1105章 失败的影响

魏延领兵从乘氏县北上,四万五千人兵临东郡大县甄城……堂堂东郡太守,都快在濮阳的太守府内转圈转出残影来了。

甄城告急,夏侯和现在是急的不要不要的,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夏侯和实在拿不定主意,自己要不要出兵去救。

濮阳是东郡郡治,轻易不能丢失,但甄城,同样也是不能轻易丢失的。

早年太祖武皇帝征讨徐州的时候,陈宫和张邈联合起来叛迎吕布,整个兖州几乎全面丢失,就只有东郡的甄城,东阿等地还在坚守……自那以后,甄城的世家大族,就是曹魏最为铁杆的支持者。

比陈留郡境内的世家大族都要铁杆。

这个地方遭遇到攻击,夏侯和要是敢不救,恐怕朝廷上,夏侯和就要面临无数的弹劾,哪怕是曹叡都不一定能保住他。

可如果去救……夏侯和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知道贼军到底有多少兵马。

就算自己倾尽全力去救,也未必能救下甄城,甚至如果半路被蜀贼伏击的话,不仅甄城,连濮阳都要丢。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他夏侯和被人弹劾的问题了,而是自己要人头落地的问题了。

因此,夏侯和是真的来回的转圈,他是真的拿不定主意。

而甄城那边……应该说真的不愧是曹魏最铁杆的支持区域。

哪怕甄城只有五百士卒驻守,但甄城的世家大族们硬生生的凑出了三千私兵家丁,在四万五千蜀贼的进攻下,死守甄城,并且一天一封的往濮阳发求救信。

你说要是这个甄城连几天时间都撑不住就被人攻破了,那夏侯和也就不用这么犹豫了……偏偏就是这样被围而不破,夏侯和就更难去判断,这到底是甄城守军齐心协力共抗蜀贼呢,还是蜀贼故意围而不打,行围点打援之计呢。

闹得夏侯和更加犹豫不定了。

而身在陈留郡的贾逵,在得知了魏延北上进攻甄城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

贾逵的战略眼光要比夏侯和看的更远一些,他知道蜀贼进攻甄城,一方面是要攻克甄城寻求补给,另一方面,也未必就没有要围点打援的意思。

因此,贾逵立刻领兵离开外黄县,进入济阴郡,然后准备顺着济阴郡去濮阳。

同时,贾逵生怕夏侯和中计,立刻给夏侯和写信,告知他一定要等到自己领兵抵达濮阳,或者是曹肇率领的骑兵军团抵达濮阳后,再一起出兵去救援甄城……如果甄城真的能撑到那个时候的话。

可当贾逵刚刚领兵进入济阴郡的定陶县,准备继续北上的时候……南面突然传来消息。

曹肇在沛国战败,领残兵一路撤退进入济阴郡,正往定陶而来。

贾逵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两眼一黑……等好不容易缓过来,赶紧询问,怎么曹肇就兵败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单纯的技不如人而已。

曹肇的能力,本来就不足以跟庞德抗衡,他还在一时获胜后有些发飘,选择了跟庞德正面决战,而不是游斗……输了是一点都不奇怪。

其实曹肇当时的心态和处境,跟诸葛瞻在绵竹之战时,是非常的相似的。

都说邓艾偷渡阴平,是以少打多……其实并不是如此的。

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史书记载就是两万人左右,可不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的只有两千人,而在偷渡阴平成功后,他不仅在江油获取了粮食补给,收编了周围各县的蜀汉守军,壮大了部队规模,甚至钟会也给邓艾派出了一支由田章率领的援军。

而当时的成都呢,刘禅曾经几次从成都调兵,送往前线交给姜维指挥,当时给到诸葛瞻率领去绵竹对抗的邓艾的兵力,也不可能有《三国演义》里写的十万人那么多。

至少在绵竹关一战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差距其实并不大,甚至有可能是兵力相当的情况。

就跟现在曹肇面对庞德的时候一样,大家都是两万骑兵。

可曹肇在面对庞德的时候,犯了跟诸葛瞻一样的错误……一次小胜后就得意忘形,放弃了最有利于自己的打法。

诸葛瞻是放弃了绵竹关的防御,放弃了拖延时间等待姜维回援的战术,他居然选择了出城去跟邓艾野战……然后败的一塌糊涂,父子皆战死于绵竹。

而曹肇这边呢,放着曹魏骑兵更加熟悉兖州地利的优势不用,不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作战的战场,也不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打游斗,反而是一脸莽的直接撞了上去,跟庞德打正面野战决胜。

曹肇大概是忘了,七年前的牛金,到底是怎么被凉州的重装骑兵给击败的。

然后就被庞德率领的凉州骑兵,用七年前的老战术,轻骑兵加重骑兵的结合,直接一举击溃。

不过曹肇的运气比诸葛瞻更好一些,他成功的逃了出来。

一方面,是庞德对凉州骑兵做出了改革,降低了两万凉州骑兵中重骑兵的配比,军中只有五千重骑兵。

因此,虽然依靠重骑兵的冲击力能轻松击溃魏军的骑兵阵型,但重骑兵却无法用于追击,只能是依靠轻骑兵去围剿魏军的骑兵,战果并不是很大,也让曹肇获得了逃生的机会。

可这个事儿吧,虽然有一部分是庞德的责任,但……其实也不能全怪庞德。

毕竟庞德久居西凉,他的对手都是一群凉州的羌胡杂骑,这帮玩意儿一旦被人击溃,就彻底乱掉了,连逃跑的都不会太多,直接就投降了。

毕竟大汉对异族的政策还是相对温和的,再加上徐邈也是力主安抚多过围剿的凉州刺史,因此对西凉周边的异族来说,其实投降反而比逃跑更容易活下去。

因此,庞德才会增加轻骑兵的数量,减少重骑兵的配比……再说了,重骑兵的养兵成本也高,减少了数量,也是减少了负担。

可现在,因为军中的兵种配置不合理,庞德没办法更大的扩大战果,导致了曹肇能有机会撤出战场。

另一方面吧……曹肇跟诸葛瞻可不一样。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