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行,那就闭嘴!!!!说真的,曹爽是真的想请出天子节仗的,毕竟这是一个夺取司马懿军权的好机会。但……现在的曹爽还不是历史上那个被权利彻底冲昏头脑的曹爽,他多少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现在根本指挥不了这么多的士卒,更别说击败诸葛亮,攻破洛阳了。所以嘛,这个气,曹爽忍了。这边司马懿终于是摆脱了耳朵边嗡嗡叫的苍蝇,可以集中精力,认真的对待这次主动进攻。而洛阳方面,诸葛亮也在紧皱眉头,苦思退敌之策。差一点,真的,就差了那么一点时间……如果再给诸葛亮一个月的时间,那么就不是司马懿领兵进驻虎牢关了,而是他诸葛亮出兵进攻巩县了。但可惜,时间终究是对曹魏有利一点。不过也没关系,事实上,在当初制定北伐计划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考虑过魏贼比自己更早做好准备,主动发起进攻的可能性了。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谨守洛阳,等待自己的主力部队过来集结。而现在,张溪和徐庶已经到了南阳了,正在等待后续部队集结,只要东三郡和关中的主力部队集结完毕,就会立刻北上,进行第五次北伐。因此,对诸葛亮来说,最难的就是这开始的一个月。而且,诸葛亮手里现在有七万士卒……洛阳五万,弘农郡两万。弘农郡的那两万人,诸葛亮没有抽调,只是吩咐了王昶,让他守好弘农郡,防止魏军跟上次作战一样,从河东郡渡河。而洛阳这边,诸葛亮一边派出张翼和黄权领兵一万在孟津渡坚守,另一面,派出魏延带领三万北军,主动进攻巩县。你司马懿拖拖拉拉的在虎牢关呆着算是怎么回事,有能耐的,你往洛阳来啊!!!诸葛亮就是要通过进攻巩县的动作,逼迫司马懿领兵来救援王凌,然后借机拉长兖州郡兵的回援距离,为下一步北伐作战做好准备。可这点手段吧,想要让司马懿上钩,还是有点困难的。一方面,在司马懿看来,巩县那地方,距离洛阳太近了,也没啥战略价值,当初把王凌放在这边坚守,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现在诸葛亮派人进攻巩县,坚守住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守它干啥呢?!另一方面,司马懿这次出兵进攻洛阳,虽然拖拉了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一个月的时间,可不是随便拖拉的,司马懿是在协调河东郡和河内郡的魏军,进行协同作战。没办法,隔着一条黄河,通讯不便,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协调好这样大规模的作战,已经算是司马懿统筹能力极高的体现了。因此,现在司马懿在虎牢关呆着,可不是不敢往洛阳去,而是在等河东郡和河内郡那边动手,分散蜀贼的兵力。所以……你诸葛亮要进攻巩县,那司马懿直接下令,让王凌撤回虎牢关得了。可……这个时候,曹爽又来了。在得知司马懿让曹爽弃守巩县后,曹爽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既然司马懿的目的,是为了分兵,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王凌在巩县坚守,牵制住蜀贼的兵力,从而让河东郡和河内郡那边的郡兵,在孟津渡取得突破呢?!曹爽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想法吧,司马懿都不惜的搭理他……战略部署这种事情又不是开玩笑,哪能说改就改的?!当初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理顺了战略部署,说好了是河内郡出兵孟津渡佯攻,分散洛阳守军兵力的,现在临时改为让他们主攻……你飞过去通知他们啊?!但是吧,对于让王凌在巩县坚守这事儿吧……你别说,司马懿还真的有点想法。其实吧,王凌在巩县如果能坚守住,倒也不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呢,王凌在巩县坚守,自己迟迟不派援兵过去,必然会误导诸葛亮的判断,让他以为巩县这里不过是个幌子,魏军的主攻方向是在孟津渡……如果能引诱诸葛亮从巩县分兵支援孟津渡,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另一方面呢,王凌手里还有一万人,巩县再怎么样也是一个县城,有城墙保护,打守城战他有优势啊。一万人的兵力,坚守一座县城,面对不超过四万敌军的围攻,要是连一个月都守不住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像话了?!想到了这些,司马懿也改变了主意,命人去给巩县的王凌传令,让他坚守巩县。不过嘛,司马懿也考虑到王凌的实际困难,也不是要王凌在巩县送死,因此,司马懿给了王凌临机撤退的权利……能守你就守,守住一个月最好,当然,真要守不住的话,退回虎牢关来也没关系。王凌接到了这样的命令,能说什么呢……守呗。魏延也是老对手了,王凌在上次的洛阳攻防战中跟魏延交手过,知道此人的用兵风格,突出了一个猛……是,在野战中老子干不过你,但这是守城战,你再猛,有本事就飞上城墙来啊!!!就这样,王凌坚守巩县不退,魏延围城猛攻……打了几天,魏延察觉到了不对劲。按照战前丞相的预测和自己的判断,这个巩县,并没有什么坚守的价值,魏军也许会守一时,但最后还是会主动回撤虎牢关,保存兵力的。可现在……就王凌这个防守的架势,可不像是要撤兵的样子啊。为此,魏延一边继续指挥士卒围城进攻,另一边,赶紧把这边的消息,传递回洛阳,告知丞相知晓。而接到魏延的军报后,诸葛亮也开始陷入了思考。难道……自己料错了?!司马懿真正的攻击重点,是在孟津渡?!诸葛亮认真思考了好久,还是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司马懿在兖州,他跟河东郡和河内郡之间隔了一条黄河,往来传讯并不方便……他要怎么做到隔空指挥黄河北岸的魏军进攻孟津渡?!又或者,他司马懿这么相信司马师,秦朗,夏侯霸这些人的能力?!反正诸葛亮是觉得,司马懿应该不是那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他的主攻方向,应该还是在虎牢关一线。但……没过几天,孟津渡的张翼发来急报。魏军强渡黄河,进攻孟津渡。兵力,约在七八万人左右。这下,诸葛亮是真的犹豫了。第1086章 应对孟津渡方向的魏军进攻兵力高达七八万,而巩县的魏军却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毫无必要的坚守待援……这不能不让人多想。诸葛亮也曾经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预判出现了问题,魏军的进攻方向还真的不是在虎牢关,或者司马懿是真的相信他儿子有率领七八万人,攻破孟津渡,直击洛阳的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要怎么应对才是正确的做法。但……诸葛亮认真的考虑了以后,还是觉得不太可能。第一个原因,还是老答案,诸葛亮不认为司马懿会把突破的希望交给别人,自己安心的给别人打佯攻。无他,单纯是司马懿不放心而已。这些年,曹魏的军事人才确实凋零的很严重,尤其是老一辈的名将相继逝世后,中青年一辈的将军们没能及时的顶上来。而随着曹真,曹休这一辈人仅剩的几个人才相继病逝后,曹魏方面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突然的就剩下了两个人。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是郭淮。而郭淮的情况很微妙,他虽然有能力,但却并不被曹叡看好,因此一直不得重用,如今也只是在颍川郡,负责辅佐陈泰守卫颍川。河东方面,就只有一个秦朗,一个司马师还算有点战阵经验,但你要指望他们突破孟津渡的防守,甚至攻破洛阳……诸葛亮只能说,司马懿要真这么想,就太小看自己了。另一方面,从战略的布局上来说,虽然突破了孟津渡之后,魏军可以直逼洛阳北门,但只有一路突破,并不足以对洛阳形成太大的威胁。洛阳终究是坚城,如果诸葛亮在孟津渡被突破后,直接叫回魏延所部三万人,以四万多兵力退守洛阳的话,哪怕司马懿有二十万人围攻,诸葛亮都有信心能守住洛阳一段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