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下的一万士卒,由庞统率领,退守长江对岸的乌林,跟从江夏撤回的文钦,毌丘俭两人合军后,守住乌林道口,防止江夏东吴军反攻。水军方面,襄阳水军在文聘的指挥下,退守汉津渡,避开东吴军从长江增援的锋芒,而羊衜率领江陵水军进军陆口,利用东吴水军遗留下来的水寨,就地布防,阻挡东吴水军继续逆水而上,拱卫荆南侧翼。总而言之,就是摆出一副撤出江夏,就地防守的架势,等待东吴方面的回应。而东吴方面……孙权对这次荆南之战的结果,气的在宫内大发雷霆。没办法啊,输的太惨了些,一战丢了整个荆南四郡不说,连江夏这个东吴屏障都已经丢了快一半了,能不生气嘛。这次孙权终于是不顾什么面子里子了,直接传诏顾雍,步骘,张昭三人入宫议事,同时去信给在寿春的陆逊,询问陆逊对此战的意见。其实真正的用意是询问陆逊,如果让陆逊领兵,反攻蜀汉,重夺荆南四郡,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把握。但是吧……别说陆逊了,就是顾雍,步骘,张昭这三个人,对是否要大动干戈的反攻荆南,都没有达成一致。顾雍是支持反攻的……毕竟这次输了确实惨了点,如果不能做出足够的回应的话,不仅会让蜀国小瞧了东吴,同时也会让东吴内部的一些不安分势力重新有了朝秦暮楚的心思。当然,这是表面理由,真正的理由在于——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等地的数万顷改造良田,那可都是江东世家们投入了大量钱粮搞出来的!!!那可都是足以传家的基业啊,就这么让朱然给浪没了……顾雍没有第一时间弹劾朱然,都已经算是为国分忧了。不管如何,这些基业的损失,放到不管哪个江东世家那边都得肉疼个半天的,哪能说放弃就放弃的。可步骘却是坚决反对继续对蜀汉用兵的。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步骘也不是反对对蜀汉用兵,是反对在现在的情况下,跟蜀汉进行大决战。朱然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丢失了整个荆南,如今前线军中战事不顺,士气低落,并不具备反攻的条件。而后续的援兵也可以说是仓促召集,应对一时变故还可以,但要打一场持久的大战,东吴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后勤准备。再者,如果要反攻荆南,不仅要抽调江东之兵,恐怕连淮南之兵都要抽调,势必会造成淮南兵力不足。跟曹魏方面虽然签订了盟约,但这年月,盟约这东西能不能得到落实,全靠双方的节操……你能保证曹魏方面会这么有节操的遵守这个盟约,不对淮南下手么?!要知道,曹魏经历了两次河洛之战后,现在也是急需补血的时候,淮南兵力空虚,曹魏真的能不动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咱们在荆州跟蜀贼打的你死我活,动员了淮南和江东兵力,就算能再次夺回荆南四郡,付出的代价,咱们能承受么?!蜀汉方面一旦战败,了不起损失半个荆州,至少东吴还没有实力可以威胁到荆州北部的襄阳和南阳。可咱们东吴就算胜了,把荆南重新夺回来了……如果把江东和淮南的郡兵打的兵力大损的话,那也是得不偿失。真要是直接把蜀汉集团给打急了,恐怕到时候就不是曹魏愿不愿意遵守盟约的问题了,而是东吴会不会受到蜀汉和曹魏两面夹击的问题了。因此,步骘认为,现在不是跟蜀汉打一场大战的好时候,而是应该坚守江夏,先保住江夏这个江东屏障,保存实力等到时机,等到时机成熟,再抽点精锐兵力,重夺荆南四郡,甚至是江陵。两个人,两种言辞,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孙权一时间难以抉择,不得不询问老丞相张昭。而张昭,闭着眼睛,不说话。看似是老态龙钟,但其实,张昭已经给了孙权自己的答案。顾雍和步骘两个人的说辞,其实在张昭看来,已经很容易做出抉择了。顾雍所有的说辞,不过是一些面子问题而已,而咱们东吴自长沙桓王立业以来,内部就从来不缺少所谓“朝秦暮楚”之人……说到底,就是孙权愿不愿意承认这次失败,承担这次失败的后果而已。而步骘的说辞,却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现在国情以及天下局势,对孙权做出了劝谏。一个是面子问题,一个是实际情况,但凡孙权能冷静一点思考,他都知道应该选哪个。可这种情况下,孙权依然还要询问张昭的意见……这其实就是说明,孙权还是有点放不下自己的面子。那张昭能说啥呢?!孙权已经不是以前的孙权了,他现在是一国之主,大吴至尊……张昭马上就要入土的年纪了,何必再跟孙权起什么冲突呢。不说话,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就是告诉孙权,我的意见,说了,你也不会听的,那还不如不说,省的咱们君臣再彼此难看。而孙权显然也看懂了张昭不说话的含义——张昭也是反对继续出兵,跟蜀军打一场大决战的。好吧,从理性角度分析,孙权也知道,现在跟蜀军打大决战,最后便宜的还是曹魏……可这次真的输的太惨了,咽不下这口气啊。而且,荆南四郡丢失,导致了长江中上游防线的缺失,这对东吴的防御,也是极其不利的。孙权还是无法做出最后的决断,依然犹豫不决。孙权在等,等淮南陆逊的回信……如果陆逊有把握能重夺荆南,那么打一场,也不是不可以。然后孙权就等到了陆逊的回信。“君上有令,逊自当奉从,当亲提淮南之兵,赴江夏,与贼决死尔。”嗯……算了,罢兵遣使吧!!!第1069章 和谈陆逊的回复,看似气势十足,但作为一名还算合格的主君,孙权当然是看明白了陆逊信中的真实含义。陆逊那意思,其实就是告诉孙权,如果你这个大吴至尊决定要打的话,那么我作为臣子当然没有二话,为国力战就是了。可你要问我有没有把握反攻荆南……一个“与贼决死”就已经说明了陆逊所有的态度。一军主帅,还没出征呢,就想着怎么“与贼决死”,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足够的把握,能轻松获胜的态度啊。现在的东吴军中,陆逊已经是最出色的军事统帅了,接下来就是朱然……可朱然已经证明了他根本打不过自家那个便宜妹夫,陆逊的回信又是这个态度,你让孙权怎么选?!再加上得到前方战报,朱然安全率领剩余的一万八千步卒和一万六千巴丘水军返回夏口,蜀贼也撤出了江夏北部诸县,除了掠夺走了一些财物外,连丁口都没有强制迁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孙权只能是下令,让朱然继续坚守江夏,以防蜀军生变,然后……坐等张溪派人上门来和谈。孙权之前已经派出了周胤去见张溪,要求两家罢兵,当时周胤带回来的说法是张溪表示可以考虑……这种情况下,孙权是不可能再次主动派出使节,去跟蜀汉方面和谈的。这是个外交礼节方面的程序问题,同时也事关大吴国体……其实说白了还是一个面子问题。这个面子,张溪只要不是脑残,他就必须给孙权。而张溪这边,也没有让孙权等太久。双方在江夏附近对峙了快一个月以后,张溪派出了自己的使者,拿着自己的信件,来到江东,正式答复孙权。出使的人,是天下名士,大汉侍中庞统,庞士元。这个出使人选,别说孙权没想到,就是张昭,顾雍,步骘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使者的规格太高了,高到即使双方现在是交战状态,孙权都必须派出自己的使者,亲自到建业城外迎接,自己专门安排时间亲自接见的地步。同时,庞统的亲自出使,也让孙权看到了,蜀汉方面,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东吴大大出手的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