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一个,你要是领兵去进攻陈留,掏司马懿的后路,那我也不说什么了……陈国和谯郡?!这两地方有什么值得你去攻打的战略价值?!吴懿是真的看不懂姜维的策略,而姜维却依然坚持,有合适的理由的。简单来说,姜维要做的,就是要搅混水。确实,如果要威胁司马懿的后路,彻底搅乱魏军围攻洛阳的后勤补给基地兖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攻陈留郡,然后顺着陈留郡一路北上进入河南郡东部,甚至是直接进攻兖州的东郡或者泰山郡。可这么做的话,一路的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在没有攻下许昌,全据颍川郡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这么出兵。那才是真正的轻兵冒进。而姜维要进攻的汝南北部,陈国,谯郡,全都是曹魏和东吴有接壤的地区。一旦姜维闯入这些区域,攻下城池后只取府库财物粮草,不留士卒驻扎,打完就溜……那东吴看到了无人防守的城池,会是个什么反应?!嗯,不用想,就那帮有便宜就上的家伙,一定会毫不客气的接手这些空城啊。而东吴突然在汝南郡,陈国,谯郡接连占据原本属于曹魏的城池……你让大魏朝廷怎么想?!魏吴之间,虽然有盟约,但他们之间,有信任么?!第1034章 搅混水姜维的这一招,是攻心计,说白了,就是挑拨曹魏和东吴之间的关系。而且这招吧,吴懿越想,越觉得确实精妙……几乎无解啊。就东吴自孙权以下,一直以来喜好占便宜的德行,他们不可能放着空城不要,而曹魏和东吴之间,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互相信任……真要按照姜维的想法这么做的话,至少兖州和淮南的边境,就会乱成一锅粥。而曹魏朝廷在知道这个事情以后,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觉得东吴是老毛病又犯了,准备趁火打劫,背盟进攻曹魏了?!可如果就这么不闻不问的话,那么在东吴的步步蚕食之下,兖州最后还能剩下多少郡县是控制在大魏手里的呢?!这种情况下,曹魏朝廷真的能忍住,不从河洛调兵,回防兖州么?!要知道,兖州可是曹魏朝廷在中原的最后一块基地了,如果连兖州都守不住的话,那就等于曹魏集团彻底退出中原,困守河北了。这可不是一个志在一统天下的政权该有的格局。反正吧,吴懿是觉得,这事儿,真的,好像,确实,有搞头。当然,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汝南,还是陈国,又或者是最远的谯郡,其实距离颍川的距离都不算太远,一来一回,最远的谯郡也不过是二十多天的时间而已。这样的话,以南郡的士卒的身体素质,携带一次军粮,中途通过一些曹魏县城的府库军粮补给的话,支撑过这十几二十天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不用担心军粮补给的问题。而一万南军,放到现在防卫相对空虚的汝南,陈国,谯郡三个地方,也是一股不小的战力了。不用担心南军被人围住,损失惨重,之后不好跟天子交代。那就……去吧!!!就这样,吴懿再次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允许姜维和文钦兵分两路,进军汝南。这次,姜维吸取了上次作战的经验教训……上次没堵住陈泰,一方面是陈泰跑的确实快,另一方面,也是姜维有些托大了,预判出现了失误。姜维以为陈泰至少要在自己从郾县北上之后,才会察觉到自己的行动轨迹,但实际上,姜维还没到郾县呢,他的行踪就被颍川本地世家得知了……姜维低估了本地作战对情报的加成。因此,这次姜维吸取了这个教训,虽然跟文钦分兵行动,但姜维却没有跟文钦离的太远,就怕有个什么万一,导致一方被围,另一方不能及时救援。而且,这次出战,出于谨慎考虑,姜维没有选择进攻汝南重镇上蔡,而是选择了郭淮控制的汝南三县中剩下的两个县,汝阳和召陵。这两个地方,彼此距离不远,但离上蔡还是有段路程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蔡魏军来的太快,双方不得不正面交战。毕竟,两人分兵后,各自手里就只有五千南军士卒,用来搞偷袭还行,正面野战,多少有点兵力不足的样子。但……其实有一点,姜维这次再次猜错了。郭淮奉命领兵北上支援许昌的时候,除了在上蔡留下了三千人,在汝阳留下来两千人防守外……召陵,只有五百人守卫。没办法啊,汝南三县,上蔡和汝阳要直面东吴军威胁的。哪怕现在有盟约,但就东吴的那个德行,郭淮也不敢不留人守卫。而召陵地处内地,它的北侧是颍川郡和兖州的陈国,都是自己人。如今魏吴结盟,双方都在抽调兵力进攻蜀汉,汝阳和上蔡留下这么多人防守已经够了。而如果东吴背盟偷袭,连汝阳和上蔡都守不住的话,在召陵留再多的兵力,其实也一样守不住。因此,当姜维领兵抵达召陵城下的时候,召陵县令一看城外大军,再看看自己手里的就那么点虾兵蟹将……果断开城投降。姜维兵不血刃的先下一城。入城安民之后,姜维还是把原本的大魏召陵县令任命为大汉召陵县令,收缴了召陵县令的魏国印绶,命令城中工匠临时雕刻了一个大汉官印给召陵县令……虽然做工是粗糙了点,但战时嘛,一切从简。做完这些事情后,姜维把城中府库的钱粮搜刮一空,然后立刻马不停蹄的领兵出城,前往汝阳,协助文钦攻取汝阳。从召陵县令的口中,姜维得知,汝阳现在有两千魏军守卫,以文钦的五千兵马,未必就能立刻攻克汝阳,所以姜维才会立刻领兵过去助战……可等到姜维兵临汝阳的时候才发现,文钦已经攻下了汝阳。一问才知道,汝阳县和召陵县一样,是直接开城投降的。一方面,是汝阳县令胆子太小,没想抵抗,另一方面,是文钦谎称大汉军队已经攻克了颍川郡,如今大举进入汝南,上蔡旦夕可破……一通吓唬之后,汝阳县令居然就真的信了。不然的话,没法解释文钦是怎么出现在汝阳城下的啊。就这样,汝阳县令稀里糊涂的就选择了开城出降……后面,就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文钦入城后,跟姜维是一样的操作,一通安民,宣示大汉归来后,直接收缴了汝阳县令的印绶,换成临时打造的大汉印绶,然后搜刮一通府库……正好这时候姜维赶到了,两个人一商量,就顺着汝阳县往东,一起领兵进攻谯郡去了。嗯,顺带把汝阳县城内原本的两千魏军也一起裹挟走了。而这俩人一走,汝阳县令的心思,就活泛起来了。召陵县令怎么想的,汝阳县令不知道,但汝阳县令坐拥两千士卒,却连一战都没有,直接开城投降……按照魏法,汝阳县令是肯定要被问罪的。可现在,蜀贼走了,汝阳县还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为了能够减轻自己的罪责,汝阳县令立刻给郭淮留在上蔡驻守的偏将军张特写了一封求援信,就说蜀贼强攻汝阳,自己兵力不足,请张特立刻派兵来援。而等到张特派来了援兵,自己再说蜀贼已经被自己击退了,这事儿,不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嘛。汝阳县令打定主意,立刻给张特写信……可等信写完了,要用印的时候,汝阳县令才发现,自己的印绶没了。不是没有印绶,而是他现在的印绶,是大汉的官印,不是大魏的官印。好嘛,要是用大汉的官印向大魏要求援军……嫌自己死的不够快是吧?!可这事儿如果不能尽快解决的话,回头被张特将军发现了实情,那自己的下场好像也好不到哪儿去……汝阳县令一咬牙,不用印,只留了个落款,然后派自己的亲卫使者,去给上蔡的留守将军张特送信兵当面解释。可想而知,当张特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是个什么态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