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你要是冲不破敌军阵线的话,那也有可能,永远被人堵在葫芦口一侧,无法前进。但寇封对自己很有信心,当世之上,面对他的领军冲阵,能挡下来的人,可不多。首先需要能在个人武勇方面跟自己匹敌,其次,所部士卒也必须能挡得住寇封所部的东三郡郡兵的冲击……上一辈的老将军们不敢说,但同辈里,寇封真的有这个自信。然后吧……寇封就被人给挡住了。不是别人,是朱桓……现在急需“戴罪立功”的朱桓,带着他的本部世兵,硬生生的挡在了葫芦口,阻拦住了寇封的前进道路。全琮在接到周瑜的军令后,毫不犹豫的从汉水北岸撤军,在江夏水军的运送下,重新在汉津渡登陆,然后一路急行军,抢在寇封之前,来到了当阳县附近没办法,坐船顺着汉水而下的速度,肯定比士卒用两条腿走的快,全琮抢在寇封之前占据当阳,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之后呢,全琮认真的观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并没有选择在当阳县就地拦截寇封,而是舍弃了城防优势,选择了在葫芦口作战。在当阳拦截寇封,要是寇封真的不管不顾,直接绕过当阳县急行军的话,那全琮就拦了一个寂寞。因为当阳县距离江陵已经不算太远了,不过是五六天的行军路程而已,寇封真的可以不要后勤补给,只带着随军干粮赶路。只要等到寇封率军进入了江陵,那他的后勤问题也就解决了。但,葫芦口不行,寇封无论如何也越不过去,除非他重新掉头,返回西侧的临沮,绕道去支援江陵。如果是这样的话,全琮也可以跟随在寇封身后,随时出兵偷袭掩杀,延缓寇封的进军速度。因此,全琮经过自己的判断后,决定在葫芦口布防。这中间,朱桓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周瑜那边,对朱桓的处置是提都没提……没那个功夫,周瑜忙着要布置战术,安排全琮去阻截蜀军南下的援军。但孙权那边,对朱桓的处罚结果已经出来了……没有处罚。但这个没有处罚的前置条件是——“念在昔日有功”。换句话说,孙权其实对朱桓的所作所为很不满,只是碍于朱桓对大吴有功,本身又是吴中四大世家的子弟,他对这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孙权这个人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当年张昭在赤壁之战时主张投降的事儿,到现在孙权还会时不时的拿出来说道说道……张昭这种为了孙氏基业尽心尽力的老臣都是这个待遇了,朱桓又算什么?!万一将来哪天朱桓再惹到了孙权,或者是吴中朱氏惹到了孙权,孙权是绝对不会吝啬于翻旧账的。所以,现在对朱桓来说,他的当务之急,就是“戴罪立功”。要建立起足够的功勋,才能保证在将来东吴至尊翻旧账的时候,能念在功劳的份上,跟张昭一个待遇——只是哔哔两句,不会真的翻旧账治罪。现在的朱桓,已经没工夫去跟全琮争谁才是最合适的主将了,他现在,必须在葫芦口,挡住蜀军。朱桓急需这样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全琮呢……说实话,全琮这个人也算是不错了,他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给了朱桓这个机会,让朱桓带着自己的本部世兵,成为了葫芦口的第一道防线。而全琮所部的世兵,是第二道防线。全琮亲自跟东三郡的郡兵交过手,他知道对手的战力到底有多强。别看他带着近一万的东吴军南下了,但真正有把握能挡住蜀军的,大概就只有自己的两千世兵。连朱桓麾下的两千世兵能不能挡住,全琮也不敢保证。而这,也是全琮选择在葫芦口拦截的关键原因……葫芦口的狭窄处,最多能排开一千五百人的防御阵型,多了也没用。两道防线,朱桓在前,全琮在后……再怎么样,挡住东三郡郡兵于一时,应该是能做到的。当然,全琮也没有想到,根本不需要他的世兵出场,在第1回合的交锋中,朱桓就凭借着自己的英勇作战,和他麾下世兵的搏命,硬生生的挡住了寇封的进攻。这下子,让全琮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其实这也不奇怪。寇封的用兵作战,全依仗着自身的武勇和不要命的打法,真正厉害的,也就是那三板斧……一旦三板斧不起作用,寇封的领军指挥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而朱桓这边,刚好可以满足克制寇封三板斧的基本条件。首先,朱桓本身也是以武勇在东吴闻名的。也许比不上老一辈的猛将如甘宁,周泰等人,但在中生代的武将中,只论武力值,恐怕也就徐盛能跟他相提并论,连丁奉都有所不如。朱桓,是有能力在寇封冲阵的时候,率领本部兵马拦住寇封厮杀,并且不落下风的。其次,朱桓的世兵,其实也同样是最早一批响应周瑜的号召,加强陆战操练的世兵。吴中朱氏的底蕴,可比钱塘全氏要大的多,别的不说,朱桓的世兵,在钱粮支出上,绝对比全琮还要舍得花钱。而这年月练兵,除了所谓的练兵之法外,最重要的就是钱粮……只要给士卒们吃好了喝好了,营养跟的上,哪怕操练之法稍微差一点,本身的战斗力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因此,不管是主将还是士卒,朱桓的世兵,还是有能力跟寇封麾下的东三郡郡兵进行一番较量的。能拦住寇封的进军,对现在的全琮所部来说,就是大功一件……全琮是稍微放心了一些,但朱桓却高兴不起来。他就只有这两千世兵,花了大价钱培养起来的……战损一个就少一个啊。世兵这东西,跟郡兵不一样,是需要主将个人负责赡养的……孙权只限定每个将领可以率领的世兵名额,其他的可是一毛钱都不带掏的。现在朱桓是能挡住寇封,但并不代表,他麾下的世兵,不会有战损啊。是,事到如今,朱桓需要“戴罪立功”,他也顾不得太多,必须奋力作战……可就算把他的世兵拼光了,他也根本无法拦住对面那一万五千的蜀军啊。人家大不了玩车轮战呗。对面那支东三郡郡兵的战力是比较平均的,可自己这边,除了自己的世兵外,也就是全琮的世兵还有一些战斗力,剩下的五千多江夏郡兵,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阻截任务。这么耗下去……早晚要耗不住的啊。为此,朱桓不得不按捺下自己心里的不爽快,去跟全琮商议一下……要不行,咱们也车轮战一下?!一会儿咱俩换防,你当第一道防线,我当第二道防线?!真不是朱桓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保存实力,而是不得不为之……对面主将但凡不是脑残,肯定会选择车轮战的,咱们这边要是不这么做的话,根本顶不了太久的。而事实上,寇封在第一次进攻失利,领教到朱桓的能耐后,确实已经开始做车轮战的准备了。寇封用兵是莽了点,战术指挥能力是差了点,但不代表他是头铁的傻子。既然不能速胜,那自然而然的,就要选择消耗车轮战呗……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战术选择,只是常年征战积累下来的军事经验而已。一看到寇封在调整兵力部署,准备车轮战,再一想现在的处境……不得不说,全琮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将军了。他同意了朱桓的请求,跟朱桓换防,自己领兵顶到了第一线。第1015章 意外的变数江陵城下,周瑜一筹莫展的看着军帐中的地图,一言不发。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初,距离东吴正式发动进攻荆州的战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了。但周瑜现在的心情,却始终不太安宁。进攻发起了两个月,从初夏打到了初秋,围城进攻也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了,却始终进展不大。十万大军,如今已经战损了近万人,却连登上江陵城头的机会都没有出现几次……知道张溪难缠,却没想到张溪这么难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