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点,不仅司马懿是这么判断的,邺城的大魏朝廷,其实也是这么判断的。曹叡在和东吴定盟之前,就已经开始制定反攻洛阳的战略计划了,在和东吴定盟后,曹叡立刻下令开始进行备战,同时也开始调兵遣将,增援兖州和河东。兖州地区,以司马懿为统帅,夏侯霸为护军,命令兖州的贾逵,率兵退入兖州的郭淮,颍川郡的陈泰,全都归属司马懿节制,由东往西,屯兵虎牢关。河东地区,才刚刚病愈的曹真又被曹叡给派了出来,去统领河东的秦朗,河内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从北向南,兵压黄河。只要等到这些部署彻底到位后,魏军就可以两路大军主动出击,反攻洛阳。计划做的很好,但变化,也是相当的多。首先是河东地区,这里的问题就不少。大病初愈的曹真,顶着还有点虚弱的身体,快速进入河东主持大局……可一进入河东,曹真就发现,事情好像跟自己预计的不太一样。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和百姓,对于并州郡兵,表现出了相当抗拒的态度。一方面,是外来者和本地土著之间的天然对抗心理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秦朗治军不严的锅。河东郡嘛,世家大族扎堆的地方,再加上又是河洛中心,京畿近郊之地……多少有点看不上并州这些边境州来的兵伢子。在并州郡兵看来,如果不是他们南下帮助河东人守卫家乡,这些河东人早就被蜀贼打的无家可归了……在我们面前,摆什么谱?!这本来就是一些小事儿,士卒和世家,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没道理还能闹出什么矛盾出来。只要秦朗能严格约束并州士卒,同时通过司马氏兄弟俩跟河东世家之间沟通一下,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可秦朗并没有这么做。他既没有严格约束并州士卒,也没有去找人跟河东世家沟通……他选择的是放任不管。由此,并州兵和河东本地世家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现在曹真才刚到河东郡,还没要求世家大族全力协助魏军南征呢,世家大族倒是先提出来了,希望曹真能把并州郡兵调回并州去,以防重现当年李、郭之乱,危害地方。这不是瞎扯淡么,没有并州郡兵,自己还怎么南下渡河,进攻洛阳……你们河东世家给我变出一支三万人的精锐边军出来啊?!你们要真的有这个能力,这个洛阳当初还能被蜀贼所破?!曹真只能是婉拒了这个要求,然后尽力安抚河东世家大族,同时下令严格约束并州郡兵,无令不得擅自离营。要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本身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真正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既然要南下进攻洛阳,那就必须要跨越黄河天险,而要跨越黄河天险,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船只……曹真发现,秦朗在河东呆了半年多,居然还没有收集到足够渡河用的船只,甚至秦朗居然还在黄河岸边新建船坞,准备自己造船。这不是浪催的么,嫌自己手里的钱粮太多是吧?!曹真现在是真的不理解了,秦朗自从带兵到了河东郡以后,到底是遭遇了什么,怎么变得这么的脑残了?!赶紧把人找来一问……结果秦朗还觉得自己委屈呢。秦朗带着并州郡兵刚刚抵达河东那会儿,河东世家们对自己的态度其实还好,不仅送上了一些粮草以资军用,还给并州郡兵安排了一块想到不错的驻地。但之后的事情,慢慢的就让秦朗无法接受了。随着河洛局势慢慢稳定,蜀贼屯兵洛阳不再进兵各地……河东世家就开始慢慢的嫌弃起并州郡兵了。说两句风凉话倒也罢了,但这个隔三差五的来见秦朗,要求秦朗领兵离开河东,是几个意思?!大魏的郡兵,驻扎在大魏的土地上,居然还要被人赶……有没有一点王法了?!这个河东,到底是世家的河东,还是大魏的河东?!在秦朗看来,河东的世家大族们,多少是有点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分不清这天下到底谁是君,谁是臣了。因此,秦朗自然就没理睬这些河东世家们的要求,甚至,原本治军还算比较严格的秦朗,放松了一点对军中士卒的要求。本意,秦朗是想给这些河东世家们一点颜色看看的,但最后,被人孤立的人,却成了秦朗和他麾下三万并州郡兵。三万并州郡兵,要驻扎在河东,粮草肯定是要河东郡来提供的……可自从去年的年中过后,不管是河东太守,还是河东各县的县令,全都借口粮食歉收,百姓衣食无足为由,减少了对并州郡兵的军粮供应。但转头,这帮河洛世家大族们又敲锣打鼓的,给驻兵河内的司马兄弟,送去了一大批粮草钱粮,供应他们驻军开销。这哪里是粮草不足啊,这根本就是在打秦朗的脸!!!而之后,秦朗下令,在河东郡境内征集渡船……命令下达了两个月,整个河东郡,秦朗就征集到二十艘船,还都是百姓渔家用来打鱼的小渔船。逼得秦朗没办法了,直接下令在黄河沿岸选址,新造船坞,自己造船。秦朗还真就不信了,没有了这帮河东世家大族,自己还能寸步难行了。然后……秦朗就真的寸步难行了。曹真听完了秦朗的汇报后,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之前让秦朗当副手的时候,秦朗确实做事条理清晰,有章有法……怎么让他出来独当一面了,反而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呢。是,你秦朗算是我大魏亲族,天子亲信,但到了地方,依然还是要跟地方世家大族搞好关系的啊。没办法,这个时代,尤其是在大魏,没有地方世家大族的支持,你真的没办法做成多少事情的。如今已经不是当年太祖武皇帝的时期了,也不是世祖文皇帝的时期……而且就算是世祖文皇帝时期,面对河洛世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的。这事儿……算了,幸好秦朗虽然闹了点小脾气,但终究没有跟河洛世家彻底翻脸,还有补救的可能。只是这么一搞,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好南征的出兵准备了。第990章 东吴的想法如果说,河东郡的魏兵,作战准备不足,是内部矛盾的问题,那么在兖州,作战准备不足,就完全是外部因素了。兖州这地方,是曹操当年起家的地方,曹魏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兖州之地基本都是支持曹魏集团的世家大族,不存在什么内部矛盾。但问题是,兖州东南部的东吴军,拖拖拉拉的不肯撤兵,导致贾逵也不敢轻易从兖州东南部调兵去支援虎牢关。纯粹就是被东吴的这个猪队友给坑了。而东吴方面……实际上,东吴方面自然也有东吴自己的考虑。魏吴之间,本身就没有太多的互相信任可言,如今结盟,不过是为了抑制这些年蜀汉的扩张,形势所迫尔。曹魏认为东吴不可信,担心东吴会背盟偷袭,其实东吴这边也同样不敢相信曹魏,毕竟双方为敌数十年,可不是一纸盟约就能立刻建立起来信任的。另一方面,东吴知道,曹魏在这次结盟后,必然会抽调足够的兵力去反攻洛阳,而正巧,东吴也需要曹魏在北面牵制住蜀汉的精力,最好能抽调荆州军北上支援河洛,这样,他们才好对荆州下手。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东吴一直在等曹魏先反攻洛阳,然后他们才敢放心的抽调淮南士卒东进江夏,等到荆州空虚的时候进攻荆州。可站在曹魏的角度上来看,东吴不主动的从淮南地区撤军,曹魏的兖州郡兵主力就不敢从兖州东南撤离,那么支援虎牢关的兵力就不足,反攻洛阳的计划,就不得不一拖再拖。这就是兖州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是内部的问题,就是外部跟东吴之间,彼此不信任造成的。当然,除了这个问题外,东吴内部,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自己解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