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王昶在关键时刻屡次替曹真擦屁股,力挽狂澜,他曹真哪有机会带兵撤入关内去!!!后来诸葛亮主政长安期间,对潼关方面,也曾经发起过一系列的试探性进攻,但最终都被王昶一一化解掉了……因此,诸葛亮对王昶的能力,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现在王昶投降了,不管是政治意义,还是从人才储备角度考虑,诸葛亮都必须亲自见一次王昶。而经过两人的交谈,诸葛亮更加肯定了王昶的能力,还让他担任弘农太守一职,并且带着自己原本所部的兵马,驻扎在弘农郡。这么做,诸葛亮固然有政治上的考量,但对于王昶这个人吧……诸葛亮多少还是有点不太放心。王昶降是降了,但王昶到底是迫于局势,不得不降,这点,王昶在跟诸葛亮的见面中,也主动提起了。如果有的选,王昶当然希望是能回到大魏去的,毕竟他的老家在太原,家人都在大魏的地盘内。但现在没得选,所以他王昶只能投降大汉,但王昶也希望,自己能留守地方,或者继续让他守潼关,也是可以的。话里话外,王昶都是在告诉诸葛亮,他不是真心降汉,只是不得不降而已……为此,诸葛亮只能是让他留守弘农,镇守地方,不敢把他往前线调派。毕竟是王昶是弘农太守嘛。在当时,诸葛亮这么做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随着局势的变化,诸葛亮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随着秦朗带兵进入河东郡,跟河东郡只有一条黄河之隔的弘农郡必然受到威胁。黄权的水军再牛,他也不可能控制住一整条黄河所有的渡口,更别说黄权水军现在总共就剩下七千人,三千在蒲坂津布防,四千在孟津渡布防。因此,弘农郡,是有可能遭到河东郡的跨河攻击的,而此时弘农郡的驻守将军如果还是魏国降将的话……风险有点大。诸葛亮是很欣赏王昶的能力,但对王昶现在的心态还是拿捏不准,所以他也在考虑,是不是要派出其他人,取代王昶驻守弘农郡。对于这一点,张溪倒是给了诸葛亮一个建议。弘农郡现在只有五千人防守,本来兵力就不足,因此派去援军是必然的。至于更换主将,张溪倒觉得大可不必。一来,容易伤了降汉魏人的心,觉得大汉是在过河拆桥。二来,张溪觉得,以王昶的人品性格,他既然选择了降汉,应该不会再轻易的降而复叛了。你让王昶现在领兵去对阵他曾经的袍泽兄弟,王昶也许会心有不忍,但如果是魏军主动跨河攻击弘农,以王昶的性格来说,他就算再不愿,也会肩负起守土的责任。王昶这点品德还是有的。因此,张溪建议诸葛亮,往弘农派出援军既可,没必要再多派将军过去。再说了,你诸葛亮也没有足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可以派遣啊。一旦洛阳面临大战,邓艾要在一线阻挡司马懿进军,黄权要负责守住黄河渡口,都走不开,而你诸葛亮身边,总得留下几个大将驱使吧。而现在留在洛阳的将军中,张飞的状态,显然是不可能再次上阵了,那么就剩下魏延,王平二人可以独当一面,张翼和胡奋都还欠缺那么点意思……再分一个人去防备弘农,诸葛亮手头的领兵将军就更少了。还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吧。有了张溪的这番话作保,再加上诸葛亮也确实面临将军不够用的困境……只能采纳张溪的意见,往弘农派出援军。大汉北军和无当飞军这样的大汉主力军队是不能派出去的,这是守卫洛阳的主力。而且这两支军队派出去,交给王昶指挥,估计王昶一介降将,也指挥不动这些人。因此,诸葛亮派出的,只能是新招募的一万洛阳郡兵。但这么一来,洛阳城内,就只剩下一万大汉北军驻守了,兵力严重不足。为此,诸葛亮打算跟张溪商量一下,让徐庶带领南阳郡兵,来洛阳协防。这个就……第986章 议定真不是张溪小心眼,而是……荆州本来兵力就不足,唯一可以调用的机动部队,估计就是南阳的这一支了。虽然距离江陵远了一点,但用来协防襄阳,还是可以的。而且南阳现在总共就三万人驻守,其中还得去掉守卫在襄城的张嶷所部五千人,实际在南阳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不管怎么调度,南阳重要留下近一万人来防守南阳各县,防止东吴顺汉水而上,偷袭南阳,切断河洛和荆州,关中之间的联系,因此真正能抽调的,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如果诸葛亮把这一万五千人的机动部队调走了,那从守卫荆州的角度讲,兵力就捉襟见肘了。但,诸葛亮也是没办法啊。他也不知道曹魏什么时候会出兵反攻洛阳,而就算他现在从关中和汉中调兵,从两地兵力集结到驰援洛阳,怎么也得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明年年初曹魏就主动发起进攻,那这个时间上就有点来不及了。因此,诸葛亮只能从最近的南阳郡调兵,才有可能弥补上兵力的空缺。再一个,诸葛亮认为,东吴冒大风险,北上偷袭南阳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从汉水运粮,进攻襄阳,东吴可能还会这么做,毕竟东吴水军强大,而水运也比陆路运输要方便安全的多。但再从汉水北上,从陆路进攻南阳,他的补给线要怎么安排?!四周可都是大汉的郡县,都有大汉的郡兵啊。除非东吴的领军将领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攻克整个南阳郡,扫清南阳郡诸县的所有汉军,否则的话,偷袭南阳,就是来送死的。诸葛亮觉得,不管是周瑜,还是陆逊领兵,都不可能犯这种奇葩的错误。所以,理论上讲,从南阳调兵,唯一可能影响到的,就是张溪守卫荆州的机动兵力问题。这点,就需要张溪来判断,在没有这支机动兵力的情况下,张溪是不是有把握,能守住江陵和襄阳。当然,诸葛亮也不会只做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抽调南阳郡兵去支援洛阳,是无奈之举,后续,他也会上奏天子,请求天子同意派遣汉中太守吴懿,新任雍州刺史赵云领兵入关助战……等到这些人入关后,如果张溪还有机动兵力的需要,再分兵给张溪,也不是不可以。这,就是诸葛亮的打算,一切都只是为了抢时间而做的临时决断。现在,轮到张溪自己做出判断,是不是能让诸葛亮抽调走南阳郡兵了。张溪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吧……算了,还是同意吧。洛阳这个地方,不管从军事意义,还是从政治意义上讲,都比荆州要重要的多。再一个,张溪想过了,东吴军大概率的第一进攻目标,会是江陵,襄阳都不太可能会大举进攻,所以说到底,南阳郡距离江陵的距离太远了,就算江陵遇险,南阳郡兵来援,也有些远水不解近渴。倒不如用来支援洛阳来的更加方便。至于江陵和襄阳……就硬守吧,守到诸葛亮从长安和汉中的援兵到来,问题应该就不大了。而且,江陵方面,实在不行,张溪还可以要求巴郡的陈到顺江而下来援,襄阳方面,背后还有东三郡的郡兵在,大概率,应该是不会有事的。就这样,张溪和诸葛亮大概商定了彼此之间的防务范围,然后……张溪在洛阳又呆了十天左右的时间。一方面,是去巩县,说服邓艾接受这个看起来很不靠谱的联姻,另一方面……带儿子和儿媳妇一起逛逛洛阳,培养一下感情。小正儿对突然多出来的一个媳妇儿很不适应,尤其是这个媳妇儿其实还比他大一岁……嘛,小夫妻俩培养一下感情,也是很必要的。反倒是巩县一行,跟邓艾商议小忠儿的婚事的时候……张溪差点让自家徒弟的媳妇儿给赶出了家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