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仗没损失多少人手,但被连续阴雨引发的伤寒瘟疫,差点要了士卒们的命。但孙权还是不同意。等到明年开春,恐怕蜀汉早就攻下了洛阳,甚至在收割兖州了。要打,就现在开始准备,年前开打,春耕前打完,这样才是最符合东吴利益的。孙权再三要求,周瑜再看看一边闭眼不说话,装睡着的张昭,只能叹口气。能说什么呢?!就这样把!!!第949章 诸葛亮的冒险身在梁县的诸葛亮和张溪自然是不知道孙权背地里的打算,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如何攻克洛阳上面。诸葛亮的一番分兵操作,并没有出乎司马懿的预料,并且司马懿终究是抢先了一手,提前堵住了洛阳周围的所有漏洞,不给诸葛亮剪除洛阳羽翼的的机会。这样下去,洛阳可就不好打了。从军事角度讲,在这个年代攻取任何城池,无非就是两种手段。一,兵力碾压,硬攻得手。二,孤立城池,等到城内粮尽投降。显然,目前来说,两种手段都不合适。汉军并没有足以碾压洛阳守军的兵力,而孤立城池的效果,进行的也并不如人意。赵云和吴懿在颍川攻略许昌,一开始还算顺利,轻易的占据了襄城,然后从襄城出发,直抵许昌。但随后,进军就不顺利了。陈泰一边固守许昌坚城,一边向兖州和汝南求援,时隔不过半月,郭淮,贾逵相继来援后,赵云和吴懿的进攻就只能止步于许昌了。邓艾领兵去偷袭虎牢关,试图切断河南郡和陈留郡之间的联系,但根据邓艾的回报,偷袭失败了,魏军早有预料的抢先一步抵达了虎牢关,据关而守,邓艾只带去了一万兵力,这点兵力要攻克虎牢关,实在太过于困难。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联军都攻不破的地方,邓艾也无能为力。唯一的好消息是孟津方面,张飞,魏延合兵一处后,正在扫清孟津外围防线,试图围攻孟津。但司马兄弟退守孟津后,据孟津渡自守,身后又有河内,河东两郡的支持……虽然兵员就那么多了,但各种钱粮物资还能支应。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司马师带去的河东兵虽然组织度很差,但在足够的物质条件激励下,也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极高的战斗力。一时间也跟张飞,魏延所率领的大汉北军和郡兵们有些相持不下。但这种状态,毕竟不能太持久,也许一时可以支撑,但相持时间长了以后,孟津渡反而是最容易被突破的一个地方。因此,现在诸葛亮要考虑的问题是,到底是继续这么强攻下去,争取全面剪除洛阳的羽翼,还是选择重点防御,据敌援军,然后集中兵力,围攻洛阳。不管选哪一个,好像都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虽然说吧,这次北伐之前,诸葛亮也做好了要长期作战的准备,军粮筹备是按照作战一年的标准来准备的……但有一说一,一旦持续作战超过一年,肯定会对大汉的民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的。这跟地盘大小没关系,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小农经济下的民生生产,是很脆弱的,天灾,战争,国家重税等等,都有可能对小农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打击。诸葛亮也许不能完全明白这里面的因果关系,但以他的智商和阅历,不可能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如果可以,诸葛亮还是希望,能够速战速决的。再一个,诸葛亮也不希望收获一个残破的河洛地区。经过来回的深思熟虑之后,诸葛亮决定,重新聚拢兵力,兵压洛阳。但,收回哪里的兵力,也是需要认真考量的。邓艾去偷袭虎牢关的兵力,直接收回来好了……反正也不可能打下虎牢关了,而虎牢关的守军也不敢轻易撤走,他们必须要保证魏军的救援通道。邓艾撤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颍川方面,诸葛亮觉得,其实也可以撤兵回来。陈泰的目的,就是守住颍川而已,一旦北伐军后撤,陈泰必然会选择跟上收复颍川诸县,是否会领兵来洛阳支援,尚且未知。再一个,就算陈泰有这个心来支援洛阳,他手里的兵力也不足。别的不说,一旦许昌撤围后,汝南的郭淮肯定是要尽快回防的……当然,如果汝南的朱据出兵占领了汝南三县,对大汉来说,反而是个好消息。而孟津渡方面……那边好像真的不能撤。孟津渡是连接河东,河内两郡和洛阳之间联系的,如果撤围那边,不仅仅是河北援兵可以过来,河内,河东两郡的物资支援也可以在哪里跨越黄河,送达洛阳。这么一来,洛阳就太难打了。所以,如果有可能,诸葛亮还是希望魏延,张飞等人,能攻克孟津,彻底堵住洛阳的物资补给通道。而且,从虎牢关撤回一万人,从颍川撤回一万人,再加上梁县的一万七千人……也有近四万兵卒了。跟洛阳守军基本持平……还是有点不太好打啊。一比一的军力对比,连围城都有点做不到,更别说是破城了。除非司马懿是夏侯楙那样的蠢货,否则的话,这个洛阳,还真的有点不好打。还得想想其他的办法,引诱司马懿出城。“我欲率子龙进兵伊阙关,元长师徒领军进军大谷关……元长以为如何?!”诸葛亮对着地图,问张溪。而张溪仔细的查看了一下地图,有些疑惑。大谷关前面诸葛亮一通操作,都是要收龙兵力增加攻坚能力的,怎么收拢兵力之后,还要重新分兵?!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分兵攻打,只要能攻下孟津,堵住虎牢关,那么洛阳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了。虽然这么做很耗费时间,可能要打上个半年一年的,但只要能攻下洛阳,那这次北伐也算是大获全胜。这收拢兵力后二次分兵,又是个什么操作?!张溪不理解的看向诸葛亮。诸葛亮自然也明白张溪的意思,开始解释道,“聚兵,是为让司马懿坚信我等欲攻坚洛阳,而分兵,则是为了让司马懿认为有机可乘……我欲如此这般……”诸葛亮当着张溪的面,开始“如此这般”了起来。而张溪,越听越觉得吧,诸葛亮的这个策略,有那么一丝耳熟……这特么不是卤城之战的翻版么?!分兵据守,然后一处坚守,一处主动后撤,引诱敌军追击绕后,最后设伏围歼……这就是卤城之战,诸葛亮打司马懿一个甲首三千的那场战役。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啊……卤城之战,诸葛亮是用水运军粮,临时解决了后勤的问题,但魏军不知道,还以为汉军远来,运粮不便,不能久持。而诸葛亮这家伙,还专门演了一出戏,割了上邽的麦子,让司马懿真的以为,汉军缺粮,不得不选择就地补给。这才有了诸葛亮一路退兵后,司马懿不疑有他的紧追不舍……蜀贼缺粮啊,一旦败退的话,那就是真的退兵了,不可能有诈的。可现在,大汉北伐是在九月秋收之后,现在已经是十月下旬的日子了,该收割的粮食早就收割完毕了,没处可以收割麦子了。再一个,这次北伐,刚刚进行了不到两个月,你就算明摆着告诉司马懿现在缺粮,他司马懿也未必会信呐!!!从荆州运粮到司隶,又不是什么难事。就司马懿那个老狐狸,怎么可能轻易的会主动出兵来攻打,又怎么会轻易的选择追击,给诸葛亮中途设伏的机会?!张溪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诸葛亮却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所以……亮要收兵啊!!!”说完,诸葛亮把手指,指向了颍川郡的襄城,说道,“若襄城失守,我军粮道危急……司马懿焉能不信我撤军回救?!”张溪顿时恍然大悟,但随即,立刻反对,说道,“襄城失守,我军粮道便暴露在颍川魏军的兵峰之下……如此行险,丞相不怕有个万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