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打了败仗,曹休,曹真这样的宗室将领却是官越做越大,名声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凭什么他郭淮就是官越做越小不说,现在的名声也越来越差?!当年好歹也是在西北羌人部落中打出“天神”称号的人,怎么现在就沦落到守着三个县,还要时刻被东吴的无名下将威胁的地步?!郭淮的心里是非常不平衡的,但郭淮的人品,还是相当过硬的。虽然不平衡,虽然很不爽,但郭淮并没有要临阵反水的意思,甚至于,在经过仔细考虑过后,从大局出发,郭淮还是得承认,汝南三县比起许昌来说,战略价值真的差一大截。所以,郭淮在一番私下抱怨之后,还是主动提兵一万,北上救援许昌。而于此同时,兖州刺史贾逵也相当负责任的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亲自领兵五千,前往许昌助战。不是贾逵不讲义气,就带着五千兵马过来凑数……实在是兖州现在还没有从上次大战中,彻底恢复过来。上次和东吴大战,曹休从兖州调走了两万兵马,这个兵马数量,几乎是兖州郡兵的一半了。结果曹休全给霍霍在淮南了。这事儿,贾逵还不好责怪别人,毕竟调令让高堂隆领军去助战的人,还是他自己……贾逵可不是那种有随便甩锅他人癖好的人。所以,这两年,贾逵弃守彭城国,退入汝南后,就一直着力于恢复兖州的民生和郡兵。可贾逵跟司马懿不一样,司马懿是面临着蜀贼的强大威胁,他不得不把所有的钱粮和精力都用在优先恢复军事上……贾逵手里还有从彭城国退入兖州的一万余曹魏郡兵,东吴那边暂时也是休战状态,因此贾逵优先恢复的项目,是民生问题。军务方面,贾逵打算等过两年民生恢复了过来后,再着手解决。可贾逵也没想到,蜀贼居然仅仅时隔一年就立刻发动了北伐,并且直接攻入颍川郡,导致许昌危急。贾逵知道许昌的战略重要性,因此陈泰来信求援,贾逵立刻开始抽调士卒,准备支援许昌。但,真的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来了。跟汝南三县不同,那地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派兵去支援许昌,守住三县,要么派兵去,放弃三县……贾逵不可能放弃整个兖州的。所以,贾逵必须在保证兖州各地防务,尤其是在东吴的窥视下,尽可能不影响各县防务的抽调郡兵……能抽调出五千人出来,已经不容易了。就这样,贾逵亲自带着五千兵马支援许昌,把兖州的防务交给了老搭档蒋济,尤其叮嘱蒋济要防备东吴。毕竟,那帮不要脸的玩意儿,玩偷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个呆在寿春的陆逊,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趁火打劫,几乎是必然的。就这样,许昌方面,陈泰在短时间内,集齐了两万五千士卒,用来守城对抗两万蜀贼,暂时问题是不大了。但,也仅限于防守,要主动击退蜀贼,还需要等待合适的战机出现,目前是只能相持。而同样陷入相持状态的,还有孟津,虎牢关两个方面。而比起相对安稳的虎牢关方面,孟津的形势其实并不算太乐观。虎牢关有雄关守护,王凌又带了一万洛阳郡兵过去驻守,等邓艾带兵抵达虎牢关附近时,王凌已经早一步入关了……面对这样的雄关,一比一的兵力对比,哪怕是邓艾,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威胁到虎牢关。但司马兄弟驻守的孟津,可就凶险多了。而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兄弟守卫函谷关的时候说起。司马昭当初驻守函谷关北侧通道,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真的就陷入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面对魏延亲自率领的七千北军的进攻,司马昭带领的五千郡兵,又无险可守的只能当道下寨,确实守的很苦。没办法啊,兵力处在劣势先不说,士卒战力也不是一个等级的啊,洛阳郡兵根本不是大汉北军的对手,全面被动挨打是肯定的。但司马昭知道,自己真的不能退,自己要是退了,这个洛阳肯定不保,而他们司马家,估计这辈子的前途,也就到这儿结束了。毕竟那个时候,司马昭还没有得到任何司马懿从鲁阳退兵的消息呢。因此,司马昭是真的发了狠的在奋战,奋力的拖延时间。有几次,汉军都已经突破了外围防线,杀入了司马昭所在的营寨内,甚至有一次营寨外墙都已经失守了,是司马昭拼了老命,带着亲卫杀上去,才算是堵住了缺口,击退了那次进攻。司马昭本人都在那次战斗中身中两刀负伤,只是万幸都是皮外伤,且伤的也不算太重。就在司马昭不确定自己到底还能不能继续坚守下去,到底要不要弃守逃命的时候……他的兄长司马师,带着一万五千河东兵,及时赶到了函谷关。司马昭这才稍微的松了一口气,心想着有一万八千多士卒守卫,这个函谷关,总该丢不了了吧……然后司马师和司马昭一起开始了担惊受怕。是,有了大量的援兵到来,魏延那边也不敢大意,主动收缩兵力休整了一下,大概有三天时间没有发起进攻。但第四天,当蜀贼再次发动进攻后,司马师主动让自己带来的河东士卒接战……不这么做其实还好点,但司马师偏偏让河东兵去对阵大汉北军,麻烦就大了。司马师带来的河东兵,大多是世家大族临时拼凑出来的私兵,个人战斗力还行,但几乎没什么纪律性和组织度,这种军队打顺风仗也许不错,但打逆风仗,尤其是面对凶悍的大汉精锐北军,那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大战开始后,河东郡兵只硬扛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开始陆续溃散……如果不是司马师当机立断,斩杀了一些溃逃士卒,而司马昭也带着自己剩下的三千洛阳郡兵及时顶上,挡住了大汉北军的追杀,恐怕就是一个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了。现在的司马师,要是遇到陈祗的话,大概会很聊得来……但如此情况,司马师也没办法,他只能是尽量收拢败兵,然后重组阵型,配合司马昭,继续依托营寨防御坚守,拖时间。可……真的很难。司马俩兄弟发现,明明是他们兵力占据优势,但面对不到七千大汉北军的进攻,他们居然还处在绝对的劣势,依然在被动挨打。而更要命的是,对面的蜀贼好像也在爆兵,除了那战力凶悍的精锐部队外,里里外外的还有一万余援军到来。这支援军的战力如何,司马兄弟暂时还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哪怕这支部队有精锐部队一半的战力,那他们两兄弟,无论如何也守不住这个函谷关。就在两兄弟发愁的时候,司马懿的军令到了……让他们弃守函谷关,退保孟津渡口。两兄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准备撤军。司马昭还是比较讲义气的通知了一声还在守函谷关本关的夏侯和,让他一起撤,至于是回洛阳还是去孟津,就看夏侯和本人的意思了。总之,两兄弟算是有惊无险的,带队撤离了函谷关,退守到了孟津渡。可这两兄弟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抵达孟津渡,好不容易扎营安置下来,休息了不到三天的时间……魏延也跟了上来。而这次更要命的是,除了魏延外,还有一个黑脸白须的大将,领着一万士卒,跟魏延合兵一处,一起往孟津渡的方向过来了。司马两兄弟那个郁闷的啊……招你惹你了?!放着好好的洛阳不去,非要来为难我们俩兄弟作甚?!!第948章 孙权的固执江东建业,东吴都城。十月下旬的日子,江东之地就开始进入了冬季,虽然没有下雪,但淅淅沥沥的小雨,隔三差五的下了也快大半个月了。这个冬天,对江东来说,大概率是暖冬的天气,但如今在宫殿内的孙权,心里可一点都不暖和。蜀汉再次出兵北伐,并且兵峰直指洛阳……这样的形势,让孙权有些坐不住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