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东世家的支持下,从蒲坂津败退而归的司马师在河东组织起了第二道防线,又拉起了一万多兵马拱卫河东。如果能得到这支兵马来援,一起守卫函谷关的话,那司马昭的压力也不用那么大。但问题是,别说司马昭,就是辛毗持节宣诏河东郡,让他们尽快领兵来援洛阳,这帮世家大族和本地太守县令们,都在推三阻四的,迟疑不前。其实这帮河东世家在想什么,大家都清楚……河东世家凑出来的士卒,肯定是用来保卫河东的。是,洛阳很重要,大家在洛阳也有不少的利益点在,可问题是,如果河东兵马去支援了洛阳,蜀贼调转进攻方向,再次渡河北上进攻河东,河东世家们拿什么来抵挡?!洛阳利益河东世家当然不想丢掉,但如果连老家都没了,就算保下了洛阳,对河东世家而言,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河东世家支支吾吾的迟疑不进,其实就是想要留下这支一万余人的河东军团,用来保卫河东,而不是去洛阳替大魏卖命。这不是一个司马师能够解决的问题,司马师的分量不够,也许司马懿可以说服这些河东世家们,但问题是,现在司马懿在鲁阳。因此,从外部环境来说,司马昭守函谷关,是真的外无援兵,内无险要之地可据……某种程度上,现在司马昭面临的情况,真的就跟历史上马谡守街亭非常的像。大道宽阔,无险可守,只能当道扎营,硬拼硬抗,给司马懿回军救援洛阳争取时间。拖到司马懿回军,那洛阳还有守住的可能,如果拖不到……洛阳丢失,司马懿本人也会变成瓮中之鳖。所以,司马昭的压力,真的很大。第942章 心累的辛毗司马昭肯定比马谡要强,他可不会像马谡那样,明明有着最合适的方略不选,非要上山扎营,还不知道要提前保护住水源……司马昭根本没有山可上。司马昭安排夏侯和继续坚守函谷关本关,自己带着五千士卒去守北侧大道,等到了地方,实际一看,才发现……还真的是一条通天大道宽又阔!!!更要命的地方在于,这条大道一侧是峭壁,一侧是黄河……不仅没山可上,倒是不耽误取水了。司马昭根本没有选择,他必须当道下寨,否则根本无法封住整条道路。这完全就是一场拼消耗,拖时间的战斗,没有任何的退路。司马昭没办法,他知道自己来守这个函谷关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可没想到,现在的困难这么大。现在,司马昭唯一的指望,就是辛毗那边能尽快调来援军,或者是自家老爹能尽快回援。而此时的辛毗,同样是急的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这对于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头来说,可是要命的事儿。可没办法啊,洛阳危急,可身边没有足够的援军不说,连河北那边的援军一时半会儿的都来不了。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怎么就决定向暂时搁置洛阳的战事,让曹真领命北上去平定公孙渊的叛乱?!那个公孙渊算什么玩意儿,就算让他猖狂一时,他也没有胆子往南面进攻。可蜀贼不同啊,一旦让蜀贼夺回洛阳,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大汉两京,长安和洛阳,如果都让蜀贼夺了回去,那蜀贼就不再是一个偏安的地方政权了,是有实力,也有资格可以宣称正统,实现大汉三兴的。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世家的心思,可就不好猜测了。当年世祖文皇帝之所以能代汉受禅,不就是因为天下世家都认为汉室将终,曹魏乃是天命所归么……这要是丢失了洛阳,你让天下世家怎么想?!大汉传承了四百年,哪怕经历了这三十余年的战乱,人心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彻底散去,而刘备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也起到了聚拢人心的作用,向天下宣示着大汉的存在。以前蜀贼偏居西南,影响力不足,即使夺下汉中,也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结局,再想中兴汉室,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可如今这十年,蜀贼连夺雍凉关中,已经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本,再让他们夺取了河洛……其势不可制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世家肯定会出现态度上的摇摆,不管是中原世家还是河北世家,都会在汉魏之间徘徊不定……这才是真正挖大魏立国根基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没有世家大族支持的政权,始终是无法长久的。这个想法,就是现在辛毗最直接的想法,同时,也是这个时代世家大族的真实想法……先不说对不对吧,至少世家大族们是真的那么认为的。总之,现在的辛毗真的很急,他一面向邺城再次上奏请求援兵,另一面,他继续以持节节制司隶的名义,往河东,河内两郡抽调士卒来拱卫洛阳。这次,辛毗不打算跟那些河东世家们磨嘴皮子了,直白的告诉他们,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你们继续赖着不来,等到大魏守住洛阳后,回过头来收拾你们。到那个时候,就不是一两句解释能糊弄的过去的了,多少要拿出几颗人头出来才行。要么,你们现在赶紧领兵过来支援,那么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将来战后该有的好处,一样少不了你们的,甚至,辛毗还擅自替曹叡许诺,答应出不少的利益交换条件出去。当然,前提是,洛阳还得在大魏手里。要是洛阳失守,蜀贼占据了洛阳……那你们自己去考量蜀贼会不会替大魏兑现这些承诺好了。其实说白了,辛毗就是在逼这帮河东世家们表态,到底是站在大魏这边,还是打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而对于这点,辛毗其实还是很有把握的。毕竟,自从太祖武皇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以来,河东世家就已经坚定的站在了曹魏这边,他们的所有既得利益,都是建立在支持曹魏的基础上的。这些人没道理放着现有的既得利益不要,去找蜀汉那边谈判,寻求一些未知的利益。毕竟,蜀汉那边对世家的态度和政策,这些年河东世家们也都看在眼里……是属于既打压,也依靠的关系。很显然,远不如曹魏,或者说自曹丕以来,给的多。如今曹魏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世家大族是不会轻易抛弃既得利益,去寻求和蜀汉合作的。而事实也证明,辛毗对世家大族的了解,是非常正确的。在辛毗措辞严厉的持节宣诏之后,河东世家那边选择了妥协……司马师得以率领一万五千河东郡兵,南下渡河,支援洛阳。当然,说是河东郡兵,其实只是世家大族们凑出来的私兵,冠以郡兵的编制而已……个体战斗力也许不必一般郡兵差,但组织度和训练度完全不能跟常备郡兵相比的。说直白点,就是真的上了战场的话,顺风仗还能打,逆风仗能打到什么程度,只能看将领的指挥能力以及……天意了。但,也足够了。现在洛阳实在是缺人,辛毗恨不得只要是壮丁他都要呢,更别说这些世家私兵到底是有过一些训练的,底子也是一些好勇斗狠之徒,总比寻常百姓要强。好不容易摆平了河东世家大族那边,新的问题又来了。司马师率领着这一万五千人南下,在孟津渡过河之后,并没有直接往洛阳的方向而来,而是拐了一个弯,往谷城方向而去。这个方向,不用问,他是去支援函谷关战场了。辛毗那个急的……特么能不能一个个的省点心啊。老子能不知道函谷关的重要性么?!能不知道司马昭现在面临的困境么?!能不知道只要守住函谷关,洛阳就不会有危险么?!可问题是,万一守不住函谷关怎么办,司马师你这个小混蛋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你这批士卒过来洛阳巩固洛阳城防,哪怕失守了函谷关,洛阳还有坚守的资本……可你现在跑去支援你弟弟,要是你们俩一起被蜀贼击破了,那我这边可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