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老子面对六万蜀贼的营寨,确实要考虑一下出城偷袭的风险问题,但如今对面只有三万人不说,还刚刚经历过炸营事件,士气低落,精神敏感……这么低风险,高回报的事儿要是不抓住,那他王凌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机会了。只要攻破了诸葛亮这一支军队,不说杀敌多少,只要击破,那么剩下的残兵败将就算投靠到南门张溪处,威胁也不会太大。而且,经过这一次失败后,以诸葛亮的地位,肯定不会轻易认输,再加上诸葛亮和张溪之间不合,搞不好退到南门的诸葛亮,还会选择夺取张溪的兵权,再次指挥进攻鲁阳,一雪前耻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鲁阳,就好守的多了。是的,在王凌的脑子里,他都已经快脑补到自己击溃六万蜀贼,一举名震天下了。但可惜,王凌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是王凌没有等到他破贼的机会,而是因为……司马懿亲自带领两万洛阳援军,抵达了鲁阳。并且,司马懿亲自接过了鲁阳的军事指挥权。至于出城偷袭诸葛亮营寨的事儿,司马懿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第934章 互换司马懿真的很庆幸,自己这一路急行军,比预计早了三天赶到了鲁阳。真的,他如果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赶路,都不用等他赶到鲁阳,这个鲁阳就已经被蜀贼给攻破了。而等他赶到鲁阳,听完王凌兴冲冲的跟自己说可以出城偷袭蜀贼的时候,司马懿后背的汗都下来了。特么幸亏自己来的早。这个王凌是不是缺心眼啊,张溪和诸葛亮这两货怎么会出现将相不和的情况。你王凌难道不知道,这两人从相识开始,就脾气相投,好的就差穿一条裤子了,甚至于两人刚刚结成了儿女亲家么?!这俩能不合?!当王凌面对司马懿的质问时,也是傻了眼,眨巴眨巴了眼睛,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这特么谁知道去,他们俩结成亲家的时候,也没邀请我参加啊!!!是的,王凌是真的不知道诸葛亮和张溪是儿女亲家。一方面,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效率,到这时候为止,张溪女儿嫁给诸葛亮的事儿,才缓缓的从关中传到中原,但也属于是流言蜚语,仅限于茶楼楚馆之内流传。而王凌本身还是很洁身自好的,他不可能没事儿去那些地方溜达,再加上这半年的时间,王凌一直忙于军务,忙于整军备战,没听到这样的流言传说,很正常。另一方面,军中的细作奏报,确实有提过这件事,传递速度也比民间快的多,这事儿在洛阳的司马懿早就收到了信息,司马懿是早就知道了。可问题是,司马懿真不觉得这个信息是什么高价值的东西,这种明面上的事儿早晚会传遍天下,因此这个情报,司马懿还真的就没有给身在许昌的王凌发过来。官方得不到具体的情报,民间的流言王凌又没工夫打听……他可不就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事儿呢嘛。司马懿也是有点傻眼,他是真没想到,王凌居然真不知道诸葛氏和张氏联姻的事儿。好吧,就算你不知道这事儿,但敌军的主帅的人脉关系,这你作为一军主将,总该知道的吧?!张溪和诸葛亮这俩货,就算没有结成亲家,也早就有细作传回情报,说这俩因为相性很合,两人关系一直都不错的……这情报,你王凌总该知道吧?!王凌还真的是知道这个情报,但问题是……这情报都已经是七八年前的情报了。现在你知道这俩是什么关系么?!而且,他们俩,同为托孤大臣,但一个在朝中掌控政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另一个被来回调任,出镇地方……你能确定,这两人之间真的没有任何矛盾么?!正常来想,哪有这么来回折腾自己的政治盟友的?!你看看咱们自家这边,陈群当年跟曹休的关系还很不错呢,可如今在朝中,要求严惩曹休战败之责最坚决的,不就是他陈群嘛!!!作为曹休的好友,王凌这段时间没少接到曹休的书信,跟自己抱怨这个问题。政治人物之间的联盟,哪有一定的说法。所以啊,真不是他王凌脑残,一方面是情报不全,另一方面,王凌也有自己的理由嘛。司马懿给气的不轻,他很想反驳一下王凌,但一时间,司马懿还真的有点不知道从哪儿反驳起好……因为王凌说的是真的在理啊。别的不说,同为托孤大臣,他司马懿就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被朝中的另外三位托孤大臣给疏远了……政治人物嘛,一向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优先的。行吧,就当你王凌有自己的理由……但你是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诸葛亮不懂用兵的?!王凌心说那还有看么,回头诸葛亮领兵攻城一次,你就全明白了……然后王凌就被打脸了。等到下次诸葛亮攻城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军士更是法度严谨,士气高昂,似乎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炸营的影响。进攻节奏更是一浪接一浪,连续冲击鲁阳城墙,甚至已经能够在攻城器械的帮助下,爬上鲁阳城墙,进行城墙争夺战了。至于王凌派出去烧毁攻城器械的反攻部队,才刚出城门没多远,就被密集的箭矢给射了回来,根本出不了门。真的,如果不是现在鲁阳城内外有足足四万兵力驻守,王凌现在就该手忙脚乱的拆东墙补西墙,陷入全面的守城被动了。这哪里是不懂用兵,这简直就是一个积年的老将在指挥作战!!!这个时候,王凌哪里还能不知道,自己差那么一点,就上了那个诸葛村夫的恶当!!!而诸葛亮呢,这时候也是没办法了。司马懿比自己预计的更早领兵到了鲁阳,鲁阳城内的守军,已经有足足四万了。而以司马懿的能力,诸葛亮也不认为自己的那点小计谋可以骗过他,索性也就没有继续搞之前的那些小动作,而是扎营不动,等待张溪那边把打造好的攻城器械给送过来。这十来天的时间,张溪全军三万多人没有攻城,全都被张溪安排着,去打造攻城器械了。现在正好打造完成,就直接用吧。司马懿到了鲁阳,倒也不是坏事。只要用强攻,把司马懿钉死在鲁阳前线,那么魏延他们的偏师,只要突破蒲坂津,进入弘农郡,在弘农杨氏的配合下,真的有希望直扑洛阳,一战而下了。诸葛亮放弃了快速占领鲁阳的想法,挥军强攻。而张溪这边,也没有再光看戏,也配合着诸葛亮,开始发起对鲁阳南门的进攻。鲁阳西门,是王凌在守,而鲁阳南门,不用问,肯定是司马懿在守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溪正式领教了,在后世被认为是诸葛亮一生之敌的司马懿,到底有多难缠。是,你别看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时候,好像一直是被摁着揍,要不是依仗着魏国的国力优势,他根本挡不住诸葛亮的进攻……实际上,这不能算错,但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司马宣王,是采取了一种最聪明,也最合适的方式,来应对蜀汉的威胁。这不是他水平不行的体现,而是他对时局把握,对整体大局有非常大的敏感性的体现。毕竟,真的在差不多的兵力下指挥作战,他司马懿也不是没有试过……卤城之战,让人打了一个甲首三千嘛。既然硬拼拼不过,那干嘛要跟你硬拼啊,能有其他更加轻松的方式获胜,为什么不用?!司马懿是一个非常能认清现实的人,同样也是一个对自我认知非常清晰的人,这才是司马懿能够熬死诸葛亮的关键原因。至于曹爽那个草包……说真的,那反而是最容易对付的玩意儿,高平陵之变中,最体现司马懿水平的,是在短时间内跟曹魏的武勋和世家们达成利益交换,让他们支持司马氏上台掌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