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对于荆州的归属问题,先帝和孙权之前打了好几年的马虎眼,最后也没有搞清楚,这个荆州到底算是谁借谁的。孙权可是受够了这个哑巴亏,最终直接出兵抢夺……在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有了湘水划界这个事儿,勉强算是画了一个句号。但即使如此,东吴对荆州的觊觎,依然还是没有停止过。前有吕蒙偷袭荆州不成,后有这次进攻江陵和襄阳,意图吸引荆州军回援。他孙权怎么可能会写这样的文书?!之前他就被先帝给坑过了一把,如今反过来要他承认荆州属于大汉,那以后他还有什么借口和理由对荆州用兵?!荆襄的肥沃平原之地不要了么?!长江防线不要了么?!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就这么说是借来的……军心,民心,国格,这些都不要了么?!站在大汉的立场上,张溪倒是能理解在成都的那帮人是怎么想的,也能理解这个条件提出来的意义。但问题是,孙权大概率是不能理解的吧。“再者,朝廷还希望东吴归还公安之地……此非三郡所属,东吴强占,理当归还。”邓芝说着说着,突然也笑了一下,“如今看来,此事不提也罢。”当然不用提了,公安老子已经拿回来了……虽然代价有点大,但至少已经保证了江南有了自己的一个立足点了。“朝廷之议,大致如此。”邓芝说完了,然后笑着看向张溪,问道,“不知将军有何高见,芝自当奉令而行。”这就是邓芝这次到江陵来的主要用意——询问张溪的意见。张溪能有什么意见。“此番出使,恐怕是要辛苦伯苗了。”张溪只说了这么一句话。邓芝只是笑笑,明白张溪的意思,但没办法,这是他的使命。这次出使,在张溪看来,注定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这点其实邓芝也有心理准备,他不过是在尽可能的争取让大汉的颜面显得好看一点而已。人家凭本事打下来的领土,你想靠三言两语就要回去,根本不可能。求的无非是一个体面而已。而从朝廷提出来的谈判条件看,朝廷其实未必不知道这点,最终两国还是要兵戎相见的,现在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拖延这一刻到来的时间而已。毕竟,大家都没有准备好,但又必须要对互相有一个交代,不能彻底撕破脸皮。所以嘛……邓芝在征询过张溪的意见后,也没有多加逗留,直接过江,奔赴建业,面见孙权去了。这一去,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毕竟是国事谈判,彼此之间来回试探底线,互相拉锯,是常有的事儿。再者说了,邓芝这次去江东,也不是只要跟孙权来回扯皮的,他也要拜访一些江东名士们,通过他们来影响朝野舆论,影响东吴朝廷的决策。所以,在这互相扯皮谈判的一个月时间内,江陵这边,大概率还是得维持均势为主。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起争端了。张溪立刻借机,对荆州的人事进行了一番调整。虽然没有人事任命权,但他有调整权,尤其在涉及军务的调整上,张溪还是有直接调度的权利的。比如说,调荆州刺史王基来江陵坐镇,主持荆州防务,调樊城守将张嶷南下驻守郢县,防备江夏的东吴军进犯,调刚刚回到荆州的邓艾北上镇守南阳……文聘还是不变,继续镇守襄阳。至于张溪自己……都已经九月份了,秋收都结束了,得去长安了。女儿出嫁的日子就要到,当父亲的,总不能不出席吧!!!调整往荆州的防务后,张溪就带着五十个亲卫北上,前往长安。第917章 商议四伐趁着谈判间隙,荆州暂时局势平稳的功夫,张溪去了一趟长安,参加女儿的婚礼。这是人之常情嘛。婚丧嫁娶,人之重事,当父亲的,怎么能不出席自己女儿的婚礼呢。再者说了,这次来长安,也不是张溪非要来,是诸葛亮一封书信,又把张溪给叫到长安来的。当然,诸葛亮的书信里,主要内容是跟张溪商议婚事的礼仪,以及婚宴当天的规模做派……毕竟当年张溪主政雍州的时候曾经说过,要接着自己嫁女儿的事儿,起码让长安城里的百姓同乐,抚慰一下因去年大战而受到伤害的百姓们。不过吧,张溪总觉得,诸葛亮这个人,不可能为了那么一点小事儿就给自己写信商量……再说了,我们家内宅是我家夫人当家,这点小事儿,你直接让你老婆,去找我老婆,两个人商量一下不就得了?!又不是不认识,两人关系好着呢。所以,重点肯定还是在自己抵达长安以后。果不其然,张溪前脚才刚刚进入长安自家府邸,后脚就被诸葛亮派人给请了过去,说是要叙旧。名为叙旧,其实,就是开会。嗯,这次是真的开小会。废话也不多说,诸葛亮见到了张溪后,第一时间就把叫张溪来的目的给说了出来——他要北伐了。北伐,就是要攻打曹魏……虽然现在曹魏都已经被逼的退守司隶了,再进攻曹魏,与其说是北伐,倒不如说是东征……但这个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又要北伐?!去年才刚刚停战的好吧,过去还不到一年呢,你又要北伐?!真不怕落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头,是吧?!说实话,要是换成姜维吧,张溪还是能理解的,毕竟这货除了北伐外,基本就没有继承诸葛亮其他的任何优点……可这是诸葛亮本尊啊。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能做到不被朝中所怨,而姜维的九伐中原,却连诸葛瞻都表示反对……原因很简单啊,诸葛亮每次北伐之前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仅理顺了内部的利益关系,同时也尽量的做到不影响国内的正常经济发展啊。诸葛亮的北伐,是有底气的北伐。可现在,张溪不理解诸葛亮的底气从哪里来。雍州去年被打了一个大残,即使今年雍州大丰收,也不过是勉强缓过气来而已。去年雍州郡兵精锐跟魏贼拼了一个两败俱伤,四万多军卒就剩下不到两万人,一年时间,只够补足缺额的,恐怕连军械操练的次数都不会太多,这样的士卒,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财政不支持,军卒战力不支持,你诸葛亮拿什么北伐啊。这个问题,张溪也没客气,直接抛给了诸葛亮。然后吧,诸葛亮就开始解释了起来。财政方面,真不用太担心。去年北伐,因为大将军关羽的病逝不得不仓促而止,但其实,为了北伐准备的各种粮草军械,并没有消耗掉太多。那是按照北伐以往惯例,按照一年,甚至是两年份的北伐时间准备的粮草和军械,可最后这场北伐只打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就仓促结束了。这些北伐用的粮草军械,一半囤积在长安,被诸葛亮用来恢复雍州地方民生了,另一半,如今还囤积在汉中。哪怕不动用雍州的秋收粮草储备,光靠汉中的粮草供应,也足够支撑一支五万大军北伐一年的。而兵力方面,益州郡兵已经撤兵回了益州,这部分士卒再让他们整军北上,确实有些太过于劳师动众,士卒也会有怨言。但大汉北军两万七千人,诸葛亮奏请天子同意后,还是留在了长安。一开始是用来配合凉州军团一起,在雍州军团没有重建之前拱卫长安用的,但现在嘛,正好是现成的北伐兵力。再一个,经过了将近三年的休整,秦州如今也已经基本恢复了民生……如果担心北伐兵力不够,诸葛亮还可以从秦州调兵入雍州,参与北伐。是,秦州地小贫瘠,但好歹也是一个州,凑个一万郡兵出来不是问题。再者说,如果有必要,诸葛亮还可以自己凭借自己在西北地区的威望,征召羌人作战。诸葛阿公的名头,在这个时空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不是南中夷人这么称呼诸葛亮,而是北地羌人对诸葛亮感恩戴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