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侯尚还稍微楞了一下,然后立刻下令全军停止休整,全面进攻……王昶根本没有这个机会,他敢想明白这个问题,潼关正门就已经打开了,赵云带着一千五百骑兵杀出来了。王昶看到这么多骑兵杀出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赶紧杀进关去,灭火抢救军粮……但随即,王昶立刻冷静下来,开始调兵。五千士卒赶紧前行抢占潼关,灭火救粮,剩下的士卒立刻就地布防,防止骑兵突击。为了攻城,王昶在潼关两翼安排了不少的进攻部队,这些部队目前都处在攻击状态,完全没有防御的意识,一旦被这些骑兵冲击的话,很有可能造成混乱和溃散。别眼看着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了,最后还要闹出大量伤亡来……赶紧收拢阵型,就地布防。顺带的,王昶也赶紧派人去给曹真传信,让他有序退兵。现在后路已经打通了,没必要跟蜀贼继续硬拼,赶紧撤军回关内吧。事实上,当潼关火起之后,曹真比王昶更早的意识到潼关守军要做什么,他已经是欣喜若狂了。蜀贼主动弃守潼关,自己后路就通畅了,完全可以领兵撤回关内……曹真现在恨不得立刻就领兵撤退。但可惜,不行,正面的张溪不答应。同样是潼关火起的讯号,让张溪也明白……潼关终究是守不住了。赵云领军突围,张溪不担心,以赵云的战场经验,不会看不清现在的战场局势,势必会选择往苏则的那边突围……张溪立刻下令苏则,主动出击,做好接应赵云突围的准备。而自己,则率领着一万三千凉州军,继续加强进攻。潼关一丢,曹真的主力大军是拦不住了,但眼前的一万魏军,不见得留不下来。只要曹真急于撤退,应对出现问题,张溪就有机会把面前的一万魏军分割包围,然后聚而歼之。可……曹真到底是名将啊,虽然得知了逃出生天的好消息,但依然还保持这一定程度的冷静。他没有急着下令全线撤军,而是继续在跟张溪纠缠,只不过是边打边撤,慢慢的往潼关方向移动。同时,曹真也及时下令给王昶,让王昶在整理好队伍后,领兵过来接应,采用交叉掩护的方式,掩护自己撤军。想的很好,真要让曹真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做完的话,虽然魏军依然免不了有些损失,但大部分,还是能撤出潼关,回到关内去的。可偏偏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往潼关侧翼突围,去跟苏则汇合的赵云军,却在潼关主战场上兜了半个圈子后,突然的杀回了主战场,并且直奔曹真军的中军背后。赵云的战场经验是何等的丰富,临机决断能力又是何等的强悍……当然,最重要的是,赵云是这支凉州骑兵的组建者和实际指挥官,他在这支军队内的威望可不是魏延能比的上的。再一个,赵云也非常清楚自家手下骑兵的德行。就是说破天去,现在这帮骑兵也是弃关突围的,别说功劳,不追责就是万幸了……就这帮欺软怕硬的混蛋玩意儿,能受得了这个?!所以赵云一看似乎有机可乘,立刻就临阵鼓动了几句,说有个天大的功劳就在眼前,问这群骑兵还愿不愿意跟自己拼一把。你让这帮玩意儿坚守城池,面对每天不停的伤亡,这帮人肯定不愿意坚守,但你要让他们用骑兵去捏软柿子,那他们铁定愿意干。因此,赵云就带着这一千多骑兵,重新绕回战场,直奔曹真的中军后翼而去。此时的曹真,虽然在中军已经收拢了有七千多士卒,在且战且退,人数也不算少了。但问题是,曹真正面要面对一万凉州步卒的进攻,还有两千多骑兵来回骚扰,本身退的已经很吃力了。这时候从身后杀来一千多骑兵……曹真是真的受不了了。第863章 乱战面对两面夹击的曹真,这时候终于是冷静不下去了。情况不同,心境不同,做出的决断,自然也不同。后路没打通之前,曹真必须冷静的硬顶,想尽办法阻拦蜀贼突破防线。后路刚刚打通的时候,曹真也知道自己还需要冷静撤退,不能有太大的损失……但当后路打通了,自己已经可以撤退了,偏偏这时候遇到蜀贼两面夹击,自己随时可能交代在战场上的时候,曹真是真的冷静不了。冷静的坚持了那么久,不就是为了能活夺取活路逃生嘛。如今活路就在眼前,曹真自己却面临了生死困局……真不能怪曹真失去判断力,历史上也没有多少名将,能在这种情况继续保持冷静的。项羽都有乌江自刎的时候嘛。为此,曹真做出的应对是:命令戴陵率一千士卒,分兵后翼提前拦截,自己带兵绕道,全速撤退。所谓的全速撤退,其实就是逃命的意思……不管曹真说的多漂亮,他现在就是要全军逃命。如果说之前的边打边退还算是战略性撤退的话,全速撤退的军令一下,势必会造成士卒们彻底丧失抵抗意志,进而全军混乱,争相逃命的。这点,其实曹真知道,但他没办法。边打边退,自己手里的七千人根本挡不住从蜀贼的前后夹击,早晚也会变成溃败,而到了那个时候,溃兵的败逃方向可就不受曹真控制了。倒不如直接选择“全速撤退”,大家都往潼关的方向跑,用士卒作为自己的掩护……这样至少自己能逃出去的希望更大一点。至于蜀贼骑兵追击……当将军的,谁胯下还没有一匹好马来着。只要能跑到后方王昶军的地方,曹真相信,王昶一定会率兵阻截蜀贼的追兵的……王昶可从来没让曹真失望过。至于戴陵……戴陵想哭的心思都有了。让自己带着一千步兵去阻挡一千多骑兵的冲击,还要求至少阻截一刻钟以上……这哪里是军令,这是要自己去送死啊。可戴陵还不能说自己不去,不去的话,曹真大将军当场就能把自己砍了……战场抗命不遵,留着你还能干啥?!因此,戴陵不得不认命的领兵前往后方,用一千步卒,为曹真大将军“争取时间”。而一直没有让曹真失望的王昶呢……确实没有让曹真失望。当赵云领兵弃关突围的时候,王昶立刻冷静调兵,让五千士卒尽快进关去扑灭潼关大火,同时下令其他士卒停止进攻,就地防御,防备赵云的骑兵突袭骚扰。虽然赵云最终只是选择了绕道突围,没有跟攻城的魏军纠缠,但至少王昶的这个军令下达的是没错的。而等到赵云率军绕过主战场的魏军,往左翼撤退后,王昶也没有闲着,赶紧的收拢士卒,准备去接应曹真将军。王昶很清楚,现在曹真将军面对蜀贼的进攻,兵力处在劣势情况的他,想要安全的撤兵回来,就必须要有人去接应,否则会被蜀贼缠住难以脱身的。因此,王昶确实没有让曹真失望,已经在收拢部队,准备去接应曹真了。但王昶也没想到,后方的战场局势变化这么快,原本已经逃离了主战场的赵云,又率领着骑兵杀了回来,而且一下就钻入战场,直接突击曹真将军的后翼。一旦让赵云对曹真将军的后翼袭击成功的话,那正在撤退的魏军恐怕就会陷入混乱,再想接应,恐怕也很难了。可问题是,王昶现在也不过是收拢了七八千士卒而已,还有的士卒一时间无法过来集结……他是真的有心无力。领兵去救?!步兵肯定跑不过骑兵,甚至搞不好,王昶率领的士卒还没到位呢,曹真将军率领的士卒就已经溃散了……这么一来,王昶带过去的士卒,很有可能还会遭到自家溃兵的冲击,最后也陷入混乱。因此,王昶决定,不去救援,就地布防,坐等曹真将军突围出来。王昶很清楚自己这个决定的意义,其实就是放弃对被前后夹击的七千魏军的救援,只接应从乱军中逃出来的曹真将军一人而已。 ', ' ')